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托物言志诗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托物言志诗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古代诗歌鉴赏
读一首诗,知一类诗
——熟知常考7大题材
确保思考方向不偏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
【学习目标】:
1、掌握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了解咏物诗中寄托的感情类别
3、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1)咏物诗:
借描写 的________________
表达 ___________ 。
(2)主要的写作技巧 。
客观的“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等)
特点 (形态、色彩或其所处的环境)
诗人理想、志向、情怀
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
由实到虚
形式标志
以物象为题,如《小松》、《子规》
咏(题、赠、赞)+物象,如《咏梅》、《赏牡丹》
一、什么是咏物诗?
二、咏物诗的特点 :
1、形似。要实写物的形态、色泽等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细察)
2、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联想)
3、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比喻、对比、烘托、拟人、用典等等
托物言志
1、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3、鉴赏时注意: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把握事物的特点。
三、咏物诗的类型
1、描摹情态类 苏轼《海棠》
2、托物言志类 白居易《白云泉》
3、咏物抒怀类 虞世南《蝉》
4、以物喻人类 李纲《病牛》
5、托物言理类 苏轼《琴诗》
四、咏物诗常见思想情感:
对所咏之物的喜爱;
寄情自然,闲适自得;
洁身自好,坚贞自守;
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
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咏物诗常用的写法
借物喻人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比喻、象征、对比、
烘托、拟人、借代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五、如何鉴赏咏物诗?
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3、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5、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
①写的什么物 ,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 寓含什么理。
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北陂(bēi)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步骤一)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杏花的傲岸不屈的品行(步骤二)
诗歌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而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步骤三)
在真题集训中探规寻律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2题。
画 眉 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 眉 禽
文 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解析:A项,“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说法错误。欧诗一、二句直接描写画眉鸟在山林中自由飞翔,在山花烂漫的高矮树丛中腾跃鸣叫;三、四句就画眉鸟的叫声发表议论,是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文诗则是从人的角度入笔,以画眉鸟的叫声衬托“公庭事简人皆散”后的愉悦心情,不是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
答案:A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
意象在古典诗歌中的作用可以从意境营造、衬托人物性格、结构上的线索作用、表情达意等角度考虑。欧诗一、二句写画眉鸟在山间千啼百啭、自由飞翔的景象,后两句针对自由的鸟和笼中鸟不同的叫声发表议论,看似写鸟,实际是写人。诗人通过巧妙的对比,借不同处境画眉鸟的叫声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志向,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文诗第一句“闲”字就点出诗歌的情感基调,第二句写自己听到画眉鸟的叫声,营造出一种轻松惬意的氛围,后两句则写聆听画眉鸟的叫声的感受,全诗字字句句都表现了诗人在公务闲暇时内心的闲适、自在。
[白话诗歌]
画 眉 鸟
画眉鸟的叫声婉转动听,无论怎样变化都是随着自己的心意,山花万紫千红,绿树高低起伏,它们时而雀跃在开满姹紫嫣红的山花枝头,时而飞到高低起伏的树枝上,仿佛在相互比试高低。听到画眉动人的啼鸣才知道,那些画眉鸟即使被锁在贵重的笼子里,也比不上在林间枝头自由自在地啼鸣。
画 眉 禽
一整天都站在有雕花和护栏的窗子边,吹着让人快活的风,突然从鸟笼中传来一声画眉鸟的叫声。公家的事务不忙,众人都已离去,自己好像回到了自由自在的山林间。
二、(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苦 笋
陆 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 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解析:答案:C“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错误,诗人认为苦笋长成后就具备了如魏征一样的美好品质,应该静待其成长,告诫孩子们不要在苦笋娇嫩时就过多拔出来。
 
4.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
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题干要求找出苦笋和魏征的相似之处,即要求对魏征形象进行具体分析。魏征是唐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臣,以“犯颜直谏”著称,放在藜藿盘中的苦笋并不适口,而魏征常常令人难以接受的言行犹如苦笋并不适口的滋味。从“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来看,苦笋具有“耿介”“苦节”的特点,这与魏征刚直方正的品格相似,应该得到众人的认可。
[白话诗歌]
粗菜淡饭的餐盘中突然眼睛为之一亮,发现并列在餐盘中的还有如从襁褓中脱颖而出的婴儿一般洁白的玉笋。
大家都知道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性是由内在素质决定的,玉笋清淡苦涩的节操是与生俱来的。
我看苦笋正如唐太宗看到魏征一样,不觉其苦,反倒觉得其妩媚可亲,告诫孩子们千万别把这些苦笋拔出太多。
自古以来,人才都是要靠培养锻炼才能成长的,要放手使他们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经受历练。
题材对点练 289页
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
咏物诗的鉴赏思路:
物的特点
寄托的情与志
咏物诗鉴赏步骤:
鉴赏小结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形色声态味、 活动心理、品质特点、所处环境等)。
艺术手法
2、体悟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志(由物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 )。
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