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案(无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案(无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11.1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学设计
课题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授课对象 高二级学生
日期 设计人 节次 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录:4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 理解创新思维的含义,明确科学思维中的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理解创新思维的基础;创新思维的特征。 2.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政治认同: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树立创新意识。 科学精神:坚持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技巧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公共参与: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运用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 3.学生怎么学 (1)根据生活实例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创新意识的含义。 (2)根据游览动物园方式的创新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创新思维的特征。 (3)根据移动支付、网购、高铁等新事物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创新思维的表现。
教材 分析 本框题是“逻辑与思维”课程模块最后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单元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具体目标,通过提升学生 创新思维能力而培育其科学精神。学习逻辑与思维的目的在于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所讲的创新思维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基础上的,同时又注重利用其他思维因素,如联想、想象等,是多种科学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阐释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思维观念,指导学生将知识创新与实践创新紧密结合,以实践问题为导向,开拓创新。 第十一课既要实现对创新思维概括性介绍的任务,又要实现阐释联想思维的含义和方法的任务。第一框“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教材特别强调,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不是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而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因此教材中所讲的创新思维不是某种单一的思维方式,而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常规思维与非常规思维,甚至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创新思维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就这种思维方式的功能而言的,不是就这种思维方式的结构要素而言的。创新思维的本质,决定了它具有多向性、跨越性、独特性等诸多特征。这些特征的指向就是它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新。 本框包括两目。第一目“创新思维的含义”,主要阐述创新思维的基本含义、产生条件。第二目“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阐述创新思维具有的三大特征。这一框内容是对本单元学习主题“创新思维”的总体概述。
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理解层次浅,识不能真正从学科意义上来理解,或理解不到位。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久缺。有些学生对于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知识,或由模块内知识延伸的知识没有清楚的认识。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在努力夯实一些重要概念、讲清一些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思考,突出趣味性,寓教于乐,是我们中和本学科的形式性、抽象性,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手段。
目标叙写 学习目标 (1)根据生活实例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创新意识的含义。 (2)根据游览动物园方式的创新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创新思维的特征。 (3)根据移动支付、网购、高铁等新事物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创新思维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明确内涵的方法,明确外延的方法
评估任务 (1)根据生活实例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创新意识的含义。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1) (2)根据游览动物园方式的创新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创新思维的特征。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2) (3)根据移动支付、网购、高铁等新事物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创新思维的表现。同时,设计了3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3)
活动设计 1.活动一: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并课前完成练习册的主干知识的填空题。 2.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分享各个议学任务。 2.活动三:限时完成针对性训练题。 3活动四: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
新课预习检查 学生:提前预习教材,课前自主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并课前完成练习册的主干知识的填空题。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资料,并在课堂上反馈。 全体学生都能完成。
展示学习目标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的学生目标。 (1)根据生活实例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创新意识的含义。 (2)根据游览动物园方式的创新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创新思维的特征。 (3)根据移动支付、网购、高铁等新事物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创新思维的表现。 全体学生明确学生内容和学习任务。
讲授新课 一、创新思维的含义 1. 创新思维的含义 2.创新思维的产生条件 议学情境 孩子不愿意做妈妈留的课外作业,于是妈妈灵机一动说:“孩子,我来做作业,你来检查如何?”孩子高兴地答应了,把妈妈的“作业”认真地检查了一遍,还列出算式给妈妈详细讲解了一遍。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 为了让小孩完成妈妈布置的作业,该妈妈出了什么主意?这给我们生活有什么启示? 议学提示 孩子把妈妈的“作业”认真地检查了一遍,还列出算式给爸爸讲解了一遍,由孩子做作业妈妈检查换位成妈妈做作业孩子检查,这运用了逆向思维,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妈妈采取了新的方式达到了让孩子巩固知识的效果,运用了创新思维,因不局限于常规方法而取得积极成果。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小结 一、创新思维的含义 1. 创新思维的含义 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2.创新思维的产生条件 (1)创新思维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失去实践基础,思维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 (2)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破旧立新实现创新。 3.创新思维的方式 创新思维中既有前面已经介绍过的逻辑思维活动,也有想象等非逻辑思维的活动;既要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也要运用一些非常规的思维方法,如逆向思维方法等。 议学评估 早期的电灯泡,在使用不久后灯泡内部会发黑。开始人们认为是其中的空气引起的,把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定在尽可能地把灯泡内部抽成真空,可是发黑的问题依然存在。后来,米尔兰博士灵机一动提出向灯泡内充入某种气体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实验,最后确定用氩气替代真空,终于解决了灯泡发黑的问题。上述材料体现 ①创新要敢于突破一切成规 ②寻找新思路有利于我们取得成功 ③创新来源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灵感 ④办事情往往要敢于进行逆向思维、创新思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2年春晚,一舞《只此青绿》成为节目爆点。“只此青绿”的创作灵感来自中国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创作者将画作中的青绿设色“抽离”为一群女性人物形象,通过舞蹈形式表达了层峦叠嶂的概念,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将中国古典式传奇娓娓道来。《只此青绿》对美的呈现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弦。从思维的角度看,该创作( ) ①将《千里江山图》全盘再现 ②注意力重点集中在“点”上是其成功的关键 ③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并进行了迁移和想象 ④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的继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品读下图漫画(改编),从中可以得到的哲学启示有( ) A.创新思维要注重推理论证 B.创新思维要探试多向性的答案 C.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大胆迁移 D.创新思维要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根据生活实例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创新意识的含义。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1)
讲授新课 二、创新思维的特征 1.创新思维的特征 议学情境 自从人类建立动物园以来,为了游客的安全,总是把动物关在铁笼子里。游客的安全有了保证,但动物却成了笼中“囚犯”。后来,人们的思想转了个弯,让动物自由自在地活动,把游客关在“笼子”里。于是,人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主意,建天然动物园,让游客坐在游览车里,观察在自然状态下的动物。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 “思想转了个弯”,说明创新思维具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小结 二、创新思维的特征 1.创新思维的特征 (1)思路具有多向性 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与单向性的思维相比,多向性(多向发散和多路聚合)是创新思维的明显特征。 (2)步骤具有跨越性 创新思维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直觉、灵感等思维活动。 (3)结果具有独特性 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使问题出乎意料地得到解决 议学评估 一家生产编席的小厂,由于地毯盛行,编席订货逐年减少,正面临着关门的危险。有一个技术人员认为只要设计出一种新颖的编席,订货还是会接踵而来的。那么,设计新颖编席该从何处着手呢?经过认真思考,他提出:不妨试用塑料纤维编席子,再把闪闪发亮的金丝编织入席边,那一定会更好看。结果一种带金丝席边的编席问世了,十分畅销,还申请了专利。据此回答下面小题从创新思维的角度看,这个技术员的设计方法说明了( ) ①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 ②创新思维的推理步骤不可省略 ③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单向性 ④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某闻名世界的国家图书馆,藏书非常丰富。图书馆要搬家。光搬运费就要花掉几百万英镑,于是在报上登了一则广告:从即日开始,每个市民可以免费从图书馆借10本书,条件是从旧馆借出,还到新馆去。结果,广告一出,市民蜂拥而至,没几天,就把图书馆的书借光了,而且大家按期把书还到了新馆。这说明( ) ①创新思维排斥一步一步的逻辑推导与分析 ②创新思维跨越转换角度,结果具有独特性 ③创新思维跨越时间进度,省略思维步骤,加大思维的前进性 ④创新思维表现为跳出常规的逻辑推导规则和通常的实践进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根据游览动物园方式的创新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创新思维的特征。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2)
讲授新课 二、创新思维的特征 2. 创新思维的“新”的表现和检验标准 议学情境 出门不用带钱包,只需要带手机;外卖、快递非常便利;高铁出行快捷高效,乘坐更加舒适,而且可以在旅途中用网络学习、办公、 娱乐,让旅速更加充实....移动支付、 网购、高铁等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关好。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 从创新思维角度看,移动支付、网购、高铁等新事物“新”在哪里 议学提示 首先,思路新,突破陈规看问题,另辟蹊径想问题。比如:移动支付突破了钱包和现金支付的传统思路,引入了手机支付的新思路;网购将互联网与购物消费相结合,突破了传统的消费方式,拓展了消费渠道;高铁克服了老式火车速度慢、不能兼顾速度和安全的缺陷。 其次,方法新。移动支付、网购、高铁等新事物突破了常规方法,使用了互联网、快递物流、数据通信、机械制造等新技术、新工具、新手段。 再次,结果新。移动支付、网购、高铁等新事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体验。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小结 2. 创新思维的“新”的表现和检验标准 (1)新”的表现: ①思路新,突破陈规看问题,另辟蹊径想问题; ②方法新,敢用新手段,试用新工具,因为方法得当而事半功倍; ③结果新,凡是创新思维的成果,不论是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的新发明、新发现,还是理论上的新见解、新论证,总有其新颖独到之处。 (2)检验标准: 创新思维的智慧之“花”,只有经得起实践的反复验证,才能结出实实在在的创新之“果”。 议学评估 美国有个著名的植物园,它的各种珍奇名贵的花卉每天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不时有花卉不翼而飞的事发生。为此,管理人员在植物园门口竖起一块告示牌:“凡检举偷花卉者奖200美元。”从此以后,植物园再没有丢失过花卉。常规思维是惩罚盗窃者,但事实证明,管理员的做法更有成效。这说明( ) A.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 B.创新思维必须运用逆向思维方法 C.科学合理的想象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D.打破常规的思维可以取得创新性的成果 生活中我们时常要种-些花花草草、蔬菜水果、粮食作物,要想它们长得好必须要施肥,而传统的施肥方式消耗体力又费时间,还不够精准化,很容易造成浪费,于是有人就发明了一款施肥神器,即施肥器(见下图)。施肥时不需要刨坑埋土,只需要在植物旁边插下去,然后操作手杆释放肥料,最后拔出来就可以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准确率。这表明创新思维( ) ①不能凭空产生,必须以实践为基础 ②是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 ③只注重用非常规的思维方法探索答案 ④强调对前人或他人已有成果的全面否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根据移动支付、网购、高铁等新事物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创新思维的表现。同时,设计了3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3)
课堂小结 1.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2.学习对应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反思,对没有达成的学习任务进行跟进。 全体学生进行知识回顾与反思
作业布置 必做: (1)反思课堂学习内容、整理笔记; (2)限时完成练习册配套练习题; (3)熟记原理内容 2.选做:《五三高考》 3.预习:下节课教材内容、练习册预习内容 笔记留痕、错题的归因分析
板书设计
复盘反思
基于目标的复盘式评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