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大冶市2023年春素质教育期中目标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
2.考生在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卷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答题。
3.所有答案均须做在答题卷相应区域,做在其他区域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镶嵌(qiàn) 迭起(dié) 诘问(jí) 鲜为人知(xiān)
B.自矜(jīin) 卓越(zhuó) 愧怍(zuò) 锲而不舍(qì)
C.嗥鸣(háo) 校对(xiào) 家圃(pǔ) 深恶痛绝(wù)
D.震悚(sǒng) 元勋(xūn) 挚痛(zhì) 气冲斗牛(dǒu)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默契 掬躬 呜咽 颠沛留离 色彩斑斓
B.惩罚 忿然 门槛 如释重附 力挽狂澜
C.烦琐 荒僻 污秽 浩浩荡荡 家喻户晓
D.烦燥 折损 滞笨 以身作则 妇儒皆知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生活中那些无中生有的事情,总是让人们深恶痛绝。
B.即使每次倒掉半个馒头、几口米饭也是浪费,可总有的人不以为意。
C.“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研制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却鲜为人知。
D.我市市场管理局日前查获了不良商贩沥尽心血、苦心经营的制假窝点。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B.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C.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D.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5.在下列语段横线上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清明是多面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杜牧笔下凄凄切切的清明;“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是吴惟信眼中生机盎然的清明;“清明一到,农夫起跳”,____________。
A.是农民在清明时节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 B.是清明让农民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
C.是农民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的清明 D.是清明时节农民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
6.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班级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4分)
(1)在“爱国人物故事会”活动中,同学们结合本学期第一单元所学课文,概括人物的爱国事迹。请从“闻一多”与“鲁迅”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参照例句仿写一句话。(2分)
示例:“‘两弹’元勋”邓稼先,扎根荒凉戈壁为研究核武器隐姓埋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爱国诗词朗诵”活动中,同学们讨论朗诵比赛的篇目,拟计划从本学期第二单元的两篇课文《木兰诗》和《黄河颂》中选择,你推荐朗诵哪一篇?说说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提示正确默写古诗文原句。(每空1分,共8分)
(1)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竹里馆》)
(2)__________________,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3)韩愈《晚春》中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愁”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中“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都体现了这一主题。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共10分)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遇①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 “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遇]指董遇,东汉学者。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 B.卿言多务,孰若孤?(孰:谁)
C.及鲁肃过寻阳(及:等到) D.即更刮目相待(更:更加)
9.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B.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C.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D.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孙权通过现身说法循循善诱的劝说方式,告诫了吕蒙学习的重要性。
B.甲文中鲁肃“大惊”“结友”从侧面衬托出吕蒙读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C.乙文的故事告诉人们只有学习才会有进步的道理。
D.甲乙两文都采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分)
(2)从学者云:“苦渴无日。”(2分)
(二)阅读古诗,完成12-13题。(共5分)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木兰诗》这首叙事诗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以夸张手法写出了木兰战场杀敌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出边塞军营生活的艰苦。
D.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英勇无畏的爱国情怀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3.简要赏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在表达上的特点和作用。(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共12分)
名人采访记
①这是我们来到北京的第三天,这一天的任务是采访三位文化艺术界名人。
②早晨,我们先来到一位著名女演员家里。用北京人的土话说,这位“大腕”现在正“火”。从见面到讲述完自己的奋斗经历,她的眼神一直是冷漠孤傲的。讲述完毕,“大腕”严肃地说:“你们的文章写好以后一定要让我过目。”快出门的时候,她又叮嘱我们:“如果没有把握写好的话,我可以为你们推荐作者。”我们谢绝了她的好意。
③第二个采访对象是某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见面地点定在京广大厦,这是主持人要求的。从顶层临窗的位置往下看,大街上的人如蚂蚁一样渺小,马上使人产生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主持人也的确给这种环境争气,不时打着标准的领袖手势,言语间也常常引经据典。他偶尔也有卡壳的时候,说出文章中的一句甚至半句话后愣怔片刻,然后一挥手说:“你们回去再查吧,这么简单的东西还用从头到尾说完吗?”这使我们对他的“敬仰”又增加了一分。
④来到季羡林老人家里已是傍晚了。秘书出来挡驾,为难地说,老人今天已接待过几个外国代表团了,最好明天再来吧。我们的日程安排得很紧,明明知道老人很累,依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秘书进去请示,老人竞答应了。秘书把时间限定为20分钟。
⑤老人的相貌、衣着和我们想象的竟非常吻合,这可能因为那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一个新生入学,看见路边一个淳朴得像农民一样的老者,以为是工友,便让老人帮他看管一大堆行李。这位老人欣然同意,并尽职看管达半个小时之久。几天以后,北京大学举行新生入学典礼,这个学生惊讶地发现,坐在主席台正中的,被介绍为北京大学副校长的,正是那天为自己看管行李的老者。
⑥来之前就听说老人有两套房子,我们展开俗人的想象,非常羡慕。但看了才知道,室内空间大部分被书占据着,而供老人活动的空间极小。老式家具,陈设简单、朴素。
⑦虽然某些问题问得幼稚,但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每提出一个问题,老人都要思考片刻,有两次竟手抚额头陷入长时间的思考。老人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便是认真思考,这可能已经成为老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由此可以看出老人的两种美德:一、尊重知识,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半句空”;二、尊重别人,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我的自知之明有些过了头”。
⑧一个多小时眨眼之间就过去了。采访结束,老人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口,一一握手告别。
⑨紫禁城的傍晚很美。太阳悬挂在地平线上,光线柔和。它是至高无上的,但在某些时候却情愿寻求平等,因为它知道这种姿态更有利于交流。都市的霓虹灯也亮了起来,五彩缤纷并且极富动感,竭力招揽着人们的目光。太阳和霓虹灯同时出现,看上去竟不觉得有什么不和谐,也许因为它们都发光吧。
14.文章叙述的语言平实,但在字里行间仍能感受得到作者的情感的流露,试体会文中划线语句表露的情感。(3分)
(1)这使我们对他的“敬仰”又增加了一分。
(2)秘书进去请示,老人竟答应了。
15.运用对比写法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并分析其作用。(2分)
16.文章的结尾描写了太阳和霓虹灯,试分析作者描写这两种事物各有怎样的含义与作用。(4分)
17.读完本文,请你结合有关内容谈谈季羡林先生有哪些特点让人敬佩?(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共13分)
春走老山界
谭谈
其实,只有到了四月,山野里的春色才最浓烈,最灿烂,春的表演才最癫狂!嫩绿的新叶,压在深绿的老叶上,此时全部张开了身姿,展示着它的魅力,使山色具有了鲜明的层次感。各种各样的野花,张狂地绽放,把或浓或淡的芳香,洒满坡坡岭岭。整个山野,都沐浴在芳香里。
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
汽车,在一个“之”字接一个“之”字的山间公路上奔驰。我的双眼,贪婪地向前张望。只见前面山头上的一棵棵大树,仿佛一个个绿色的云团,浮动在天际。刚刚下过一场雨,山腰里升腾起一缕缕轻纱似的云雾。山头在这一缕缕云雾里时隐时现,像一个披着婚纱的新娘,姿态娇美。
老山界,深藏在舜皇山里。
我们一路奔山而上,去追寻老山界。汽车在一块平地上停下了。这里是紫花坪,一丛丛、一树树紫色的杜鹃花,正热烈地绽放着,璀璨一片。紫花坪,真是名副其实!沿着山谷,一条小溪一路叮咚而下。几场春雨过后,窜动在小溪里的溪水更充沛了,溪水蹦跳着勇猛向前。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壮丽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它总是千方百计向前奔去,去探寻更广阔的世界……山东的溪,出山后注入湘江,而山西的溪,下山后就汇入资江。最后,都走进洞庭、长江、大海,到达它们终极的目标。
终于,一块巨石立在我们面前。几个威严的大字,赫然入目:老山界。这里是1934年11月,红军长征经过惨烈的湘江之战后,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当年翻越这座山的陆定一,记下了这段难忘的经历。于是,一篇美文《老山界》进入了共和国的中小学课本,激励着一代代国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纪念革命先辈,为宣传红军精神,傍着这座山的东安、新宁、城步三地,都立有老山界的碑石。那么,哪里,才是真正的老山界?这座山很大,老山界也很大。红军穿山而过,陆老到底描绘的是哪一段?这并不重要了。或者应该说,三块碑石标示的,都是真的。
在这里,不时看到一队队游人,艰难地走在这条山道上,追寻当年红军的足迹。我站在碑前,望着山间荆棘丛生的小道,陷入了沉思。当年,红军战士,一路走去,走过二万五千里,经历了多少如湘江战役般惨烈的战斗,多少鲜活的生命,倒在这条路上啊!
这时,又一队着蓝色红军服的人,站在这块刻有老山界的巨石碑前宣誓,一个个神情庄重。每天,这块碑前,这条路上,总有人在追寻红军的足迹。他们中,有工人,有农民,有学生,有老者,更有青年……红军自有后来人啊!
如今,有一个汉子,走进了这座山,他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要与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山民手拉手,领着他们走一条新时代全民奔小康的长征之路。他要把散落在山谷深处的山货——野茶,带出山去,送进都市里家家户户的厅堂。从这座大山脚下走出去的山民之子老唐,放弃他在美国已有相当规模的事业,毅然回到家乡,寻找帮助乡亲走出贫困的道路。山民们在山中采到野茶叶,一担一担地送往茶业加工厂。沉睡在大山里的野茶林,如今成了山民的取款机。
踏春舜皇山,追寻老山界,探访采茶人,不由得让人发出由衷的赞叹。
18.文章以走访老山界的游踪为行文线索,串联起作者的见闻与感受,脉络清晰,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2分)
驱车前往舜皇山——()——()——赞叹乡村新生活
19.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4分)
(1)在这里,不时看到一队队游人,艰难地走在这条山道上,追寻当年红军的足迹。(赏析加点词语的作用)
(2)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壮丽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
20.文章写作者到达老山界时,提到编入中小学课本的文章《老山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3分)
21.文章结尾处说“不由得让人发出由衷的赞叹”,联系全文,简要分析作者为何由衷赞叹老山界。(4分)
四、名著阅读(共8分)
结合你对名著《骆驼祥子》的阅读理解,完成22-24题。
(甲)
A临走时,把祥子存在刘四爷那里的30元钱还给他,要他腊月二十七——她父亲生日那天去给刘四爷拜寿,讨老头子喜欢,再设法让刘四爷招他为女婿。
(乙)
“没告诉你吗,有要紧的事!”B还笑着,可是语气非常的严厉。“干脆对你说吧,姓曹的是乱党,拿住就枪毙,他还是跑不了!咱们总算有一面之交,在兵营里你伺候过我……”
22.两段文字中的A、B分别指代的人物:A是(),B是()。(2分)
23.结合阅读理解,简要概括祥子人生的“三起三落”,填写下列表格。(3分)
祥子的人生 “起” “落”
第一次起落 祥子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钱买了辆新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起落 祥子卖掉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起落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置办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24.在小说的结局祥子最终沦落为行尸走肉般地生活,假如小福子没有上吊自杀,你认为祥子的命运还会是这样吗?简要说说你的理解。(3分)
五、写作(5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因有杰出人物而星光璀璨,邓稼先隐姓埋名用毕生心血研究核武器,闻一多反对独裁敢于斗争献身民主事业……平凡的日常生活里,身边的凡人小事常常令人感动,淳朴的阿长用无私的关爱帮助少年鲁迅实现了梦想,善良的老王为杨绛先生送去珍贵的香油和鸡蛋……其实,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就在我们身边,从未离去。
请以“我最________的人”为题目,从“牵挂”“欣赏”“信任”“感激”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取典型事例,将叙事、描写与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刻画细节来表现人物特点。500字左右,文中不可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3年春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1.D(2分)2.C(2分)3.D(2分)4.B(2分)5.C(2分)
6.(1)示例一:“大勇革命者”闻一多,怒对特务手枪为民主事业拍案而起。示例二:“民族脊梁”鲁迅,身处黑暗时代为民众觉醒奋笔疾书。(2分)(2)示例一:我推荐《木兰诗》,这首诗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富有浪漫色彩的传奇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示例二:我推荐《黄河颂》,这首诗气势磅礴,激情澎湃,给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2分)
7.(1)独坐幽篁里(2)雄兔脚扑朔安能辨我是雄雌(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4)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东望路漫漫归雁洛阳边(每空1分,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共8分)
8.D(2分)9.B(2分)10.C(2分)
11.(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分)
(2)跟从董遇学习的人说:“想学习却苦于没有时间。”(2分)
12.B(2分)
13.诗句运用互文、对偶的修辞,极写战争时间旷日持久,激烈残酷,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衬托了木兰的英勇机智和善战。(3分)
14.第(1)句中“敬仰”包含着我们对这位节目主持人的不满与嘲讽;第(2)句中“竟”表露了我们对季羡林老人能接受采访感到出人意料与惊喜之情。(3分)
15.将女演员、主持人和季羡林先生的言行思想进行对比,突出季羡林先生的人物形象;将作者对女演员、主持人与对季羡林的感情进行对比,突现作者对前两者的不满、对季羡林的赞美和敬仰。(2分,答出一点即可)
16.作者以太阳暗示了像季羡林先生那样能给他人带来光明与热的人;以霓虹灯暗示了像文中的著名女演员和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那样徒有其表的人。委婉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季羡林和女演员、主持人不同的情感态度,突出了对季羡林地位崇高却平易近人的品质。(4分)
17.①平易近人:替青年学子看管行李;明明很累,也接待采访。②生活简朴:室内空间被书占据,老式家具,陈设简单、朴素。③尊重知识:认真思考,“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半句空”。④尊重他人:即使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认真思考,认真回答。(3分,答出三点即可)
18.紫花坪观山景碑前缅怀先烈(每空1分,共2分)
19.(1)“艰难”“追寻”表现了人们怀着崇敬之情,缅怀先烈,表达对老山界和红军精神的敬意。(2分)(2)将溪水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崖石间溪水的奔流之美及溪水所象征的能屈能伸、一往无前的品格之美。(2分)
20.点明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的途经地,为下文写老山界人的新长征之路做铺垫;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历史感;有助于读者联系《老山界》理解本文的深层意蕴。(3分,答出两点即可)
21.老山界灿烂热烈充满生命力的美景让人赞叹,人们缅怀先烈传承红军精神让人赞叹,家乡致富人热爱家乡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赞叹,老山界人正奔走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让人赞叹。(4分,答出三点即可)
22.A:虎妞B:孙侦探(2分)
23.(1)被宪兵连人带车抓去当壮丁(2)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骗去(3)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每空1分,共3分)
24.示例一:我觉得如果小福子没有死,祥子的命运也不会改变。骆驼祥子反映的是时代的悲剧,那个不公平的时代使得曾经想要勤劳致富的无产阶级,变成了被命运戏弄的小丑。
示例二:我觉得如果小福子没有死,祥子的命运会改变。因为祥子老实、肯奋斗,小福子踏实、善良,他们之间有真爱,小福子嫁给了祥子,他们之间会有患难与共的生活。(3分,可两种观点,言之有理皆可)
25.作文参考中考评分标准
注:1.主观表述题应根据参考答案提示要点灵活评判酌情给分。
2.作文评分应参照标准明确等级,拉开优秀作文与平庸作文得分的差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