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社戏》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请用四字短语概括选段内容。
2.对句中加点词语进行赏析。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3.划线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选文运用多种感官描写,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月夜水乡图。请你也调动多种感官描写一处景物。(运用两种以上的感官即符合要求)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 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 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5.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6.简析上面选段的结构特点。
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物候现象产生的因素是什么?
(三)阅读《恐龙无处不有》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恐龙无处不有(节选)
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④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 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⑤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⑥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⑦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8.课文的标题是《恐龙无处不有》,那么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请简要说明。
9.分析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10.“‘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一句中的“几乎”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
11.目前有一些恐龙化石被不法分子偷运出境,请你为保护恐龙化石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二、课外阅读
(四)阅读《爱的防弹衣》,完成下面小题。
爱的防弹衣
陈学长
①儿子去买菜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回来。
②妻子开始埋怨我了,说,锻炼孩子劳动能力也不是这个法子。十一二岁的孩子,能独自买菜吗?去那个菜市场,要穿过一条车来车往的马路,况且,外面的雨下得哗哗的,瓢泼一般。
③起初,我对妻子的话不以为意,琢磨了一会儿,竟也有了担心,而且这种担心随着琢磨的深入愈来愈烈。终于,我坐不住了,关掉电视,拿把雨伞,匆匆下了楼。
④屋外风雨正紧,走了不到百米,膝盖以下的裤子便湿透了,贴在皮肤上,凉丝丝的。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一盏茶的工夫,终于来到菜市场。收好雨伞一回头,发现妻子也跟了来,她在家里放心不下。
⑤在靠近肉市的水果摊儿前,我们发现了儿子,要不是我把食指竖在嘴前,妻子肯定会惊讶地大叫起来。儿子很狼狈,身上满是泥水,显然在路上滑倒过。不知为什么,他蹲在过道上,正在捡拾橘子。他的面前,是散落一地的黄橘,有些橘子已经烂了,白色的地板上粘有星星点点的黄色汁液,不远处还有个蓝色的塑料筐,倒扣在地上。我牵着妻子躲在一边,在远处不解地看着。
⑥“小家伙,这筐橘子就是你撞倒的。眼睛长哪儿去了?走路怎么这样莽撞!”声音来自摊位内,他周围的橘子等水果围成了一米多高的半圆形。一个穿着围裙的胖男子,年纪约莫三十岁,中等身材,四方脸庞。白衬衫的领口微微敞开,袖口撸到手臂中间,露出古铜色的皮肤。他双手按在摊位上,伸着脖子,瞪着通红的眼睛冲儿子吼。
⑦“叔叔,真不是我撞倒的,我根本就没碰到橘子筐,我经过的时候,它恰巧倒了。”儿子说。
⑧“不是你撞倒的,那你干吗捡拾啊?”
⑨“我是帮你啊!”儿子站了起来,他不想继续捡拾橘子了,歪着头,据理力争。
⑩“橘子难道长腿了?它自己会跑到地上吗?你这个小家伙不但很笨,而且很不诚实。”
妻子有点沉不住气了,想过去和胖男子争论,被我一把拉住。她疑惑地看着我,似乎觉得我太窝囊。我压低声音解释说:“小孩儿顺风顺水地长大,承受能力会很差,遇到点委屈和挫折便会受不了,让他受点挫折也好。”妻子白了我一眼,但还是依了我,继续旁观。
“我还是那句话,我没有撞倒你的橘子筐。”儿子___A___(固执己见 斩钉截铁 咬牙切齿)地说。
“你这个小坏蛋!看你一身脏的,是个乞丐吧?犯了错,还不敢承认?”胖男子从摊位内走了出来。
这些话,就像嗖嗖射出的子弹,连妻子都给伤到了伤心的泪水迅速充盈了她的眼眶。这一次,我没有拉住,她一下子冲到胖男子面前,指着胖男子嚷道:“说话要讲道理呀,你凭什么说是我儿子撞的!”
“哎哟!”胖男子转脸又和妻子吵起来,“大人来了更好,我这橘子摔烂了很多,正愁找不到头儿呢!”
“你家橘子是摔烂了很多,我也很同情,他帮你捡拾,你不能赖上他呀。”妻子拉着儿子想走,被胖男子伸出的胳膊拦住。
我走过去拍拍胖男子的肩膀,说:“师傅,上面有监控呢,我们看看监控吧。如果是我儿子撞倒的,这筐橘子我全买了;如果不是,你可要道歉!”
“好,看监控就看监控,我这橘子不能白摔。”胖男子喘着粗气,摆手让邻摊儿的一位老人帮他看摊儿,拉着我就去监控室。
录像放得很慢,也放了好几遍。原来是橘子筐摞得太高,又有点歪,才倒的。橘子筐倒时,我儿子离它有一大截距离呢。
“叔叔,看清楚了吧?”儿子 B (撇 嘟 咧)着嘴说。“对不起,小兄弟,错怪你了。”胖男子给儿子道了歉。儿子大度地摆摆手:“算了,没多大事!”我为儿子竖起了大拇指。回家的路上,妻子关切地问儿子:“儿子,那人骂你的话像子弹一样,很伤人的,为什么就伤不到你呢?”儿子咧嘴笑了笑,仰着头说:“你们给我穿了‘防弹衣’呢!你们不是经常夸我是一个善良、勇敢的人吗?”
12.“防弹衣”既指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鼓励,让子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变得坚强,又指子女对抗_______和_______的能力。(用文中的两字词语填写)
13.文章结尾句“你们不是经常夸我是一个善良勇敢的人吗”,请概括儿子善良勇敢的具体表现。
14.文中的父母用哪些教育之道为儿子织就了“爱的防弹衣”?
15.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理解句子。
这些话,就像嗖嗖射出的子弹,连妻子都给伤到了,伤心的泪水迅速充盈了她的眼眶。
16.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并在A、B中选一处,说出你这样选的理由。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抬头看见花
张金凤
①早晨上班经过护城河岸,在花木交易区,看见大棚培育的鲜花散布在土里土气的旧物之间,甚是生动,我便买来几盆。小巧的花盆里,盛开着毛茸茸的红色小花。这种花在童年时的乡村很多见,它们叶子碧绿、花开红艳,且日久不凋,乡下人管这种花叫“长寿梅”。“长寿”是说这花好养活、花期长;称它为“梅”,大概是它开在冬天吧。
②我兴冲冲地把几盆长寿梅带到办公室,每个同事的桌角放一盆。已是寒冬,小城万物萧瑟,这一簇簇鲜艳的“梅花”,在桌案上火焰一般跳跃。同事们都很高兴,王老师大赞:“以前是抬头看见一堆资料,现在好啊,抬头看见花!”抬头看见花,多么好的意境!当伏案劳作,忙到头眼昏花、精疲力尽时,一抬头,见桌案上一盆小小的长寿梅生机盎然地开着,多么令人欢喜!这长寿梅叶子碧绿浓密,几朵花鲜润地高出叶浪,像一些小手臂在跟你打招呼;数朵花参差地插在叶子间,有环佩叮当般的美感。看到此,心情怎能不澄澈、明朗、欣悦?肩疼、颈酸、眼累、心乏等等,都被这一盆小花儿给疏解了。
③乡下人在过年时,都要贴对联和红帖,那些小红帖就像寻找窝巢的燕子,落脚在农家屋檐下不同的角落,上面都写着相同的四个字:抬头见喜。一抬头,是红艳艳的希望,看见它,就是愉悦,就是欢欣,就是撞进门来的春天。
④我的一位女性好友,每次出门,尤其是在冬天,她必然穿着色彩艳丽的大衣,裹着飘逸的丝巾,戴着考究的帽子。她笑着说,我要给生活开朵花!其实,她是被花治愈的人。几年前,她生病在家,大家都很担心她。有一天,她走到窗前,突然看见光秃着枝丫的玉兰开花了,那初绽的玉兰将一柄花枝探进她的窗框,像画一样美好。那初绽的玉兰花点燃了她,她的内心一点点融化,从那天开始,她迅速康复。她还告诉我一个细节,当看见玉兰花开的那个上午,她推开窗子,楼下一个女孩正在仰头看花,目光对视时,给了她一个真诚甜美的微笑,这笑和花都是治疗她的药引子。所以,她现在也想成为一枝花,开在严寒的冬天里,把别人心里的冰融化。
⑤一日,孩子在阳台喊:“快看,‘黑森林’开花了!”“黑森林”是我家旁边的原生态植物园,里面有很多落叶植物,到冬天全都褪去叶子,赤裸着黑乎乎的粗裂枝干,风景单调得很。眼下隆冬天气,“黑森林”怎么会开花?我从阳台看过去,那些黑乎乎的树枝上,还真是闪闪烁烁地“开”着不少“花”,有的像桃花般粉红,有的像石榴花般鲜艳,也有迎春花一样金灿灿的,花朵间还有些绿色叶子,看起来春光灿烂。我忍不住好奇,就去看个究竟,远远就见一个老人手里拿着花往树枝上绑,见我看她,便笑着解释:“攒下的礼品盒包装纸,都那么新,那么鲜艳,不如做成花儿,让它们再开一次。”让我惊异的是,老人竟然是植物园大门口卫生间的看护人。她和老伴一起来我们小城打工,就住在卫生间旁边的小储物间里。卫生间周围都被他栽满了花,娇艳的凤仙花和高大的蜀葵、美人蕉开得春光流泻,惹人注目。我曾看到在小储物间里,她和那穿环卫工作服的老伴坐在马扎上喝酒、吃饺子,两个老人都幸福满满的样子。
⑥再从阳台上眺望,那一树树花让我无比温暖,那个往树上绑花的老人似乎也成了一朵花,她和那些花儿像一轮月亮,照着我和更多人的梦。
⑦我还曾走进一个孤寡老人的家,他的腿病使他行走艰难,病发时下不了炕,出不了屋子。他的屋子狭暗,但窗台上摆满各种各样的木花。他将树枝削掉外皮,削出一层层薄片,翻卷开来像层层花瓣。他拿颜料将那些“花儿”染上各种鲜艳的颜色,然后“栽”在窗台那一块长满孔洞的皱麻石上。坐在木花旁边的他乐呵呵的,不见困顿之情。现在想来,那些生动的色彩是他为自己制造的阳光和火焰,用来温暖、照耀自己。当他被病痛折磨的时候,他从苦闷里抬起头的刹那,看见的是鲜艳的花,是人人期待的春天。
⑧抬头看见花!在喧嚣忙碌的生活里,累了、乏了、倦了的时候,猛然一抬头,与一树花对视,这是多大的幸福啊!但四时有序,花开有时,那一树花开常常被急骤的风雨打落,被嘈杂的市声淹没,在没有花开的时节,乐观的人们从不等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用纯洁而向美的心灵去创造,让寒冬开花,让枯枝开花,让石头开花……我们可以一边做幸福的看花人,一边把自己活成一朵花,开成一种风景,成全“抬头看见花”的景致和人生。
17.阅读全文,梳理文章的内容,根据提示填空。
故事内容 我买长寿梅装点办公室 ① 打工老人将废品做成花绑在树枝上 ③
人物心情 疏解肩疼、颈酸、眼累、心乏 在寒冷的冬天,融化别人冰冷的心 ② ④
18.赏析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这一簇簇鲜艳的“梅花”,在桌案上火焰一般跳跃。
19.“当看见玉兰花开的那个上午,她推开窗子,楼下一个女孩正在仰头看花,目光对视时,给了她一个真诚甜美的微笑,这笑和花都是治疗她的药引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下面是小王和小李关于第③段文字的讨论,请你根据全文,将小李的回答补充完整。
小王:第③段内容与题目《抬头看见花》无关,应该删去。
小李:我认为不能删去,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纸花、木花不是自然界中真实的花,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花?请结合最后一段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冬景
①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成了固定歇身的石凳儿,空落着,连烫烟锅磕烟灰留下的残热也不曾存,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的生疼。
②堤下的渡口,小船儿依然系在柳树上,却不再悠悠晃动,横了身子,被冻固在河里。船夫没有出舱,吹着他的箫管,若续若断,似乎不时就被冻滞了;或者嘴唇不再软和,不能再吹下去,便在船旁的冰上燃一堆柴火。什么时候,火堆不见了,冰面上出现一个黑色的窟窿,水咕嘟嘟冒上来。
③一只狗,白茸茸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又跑过来,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后来它就站在河边被砸开的一块冰前,冰里封冻了一条小鱼,一个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得汪汪大叫。
④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拉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里,不动也不响,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驴蹄叩着,干而脆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成水珠,亮晶晶地挂在长毛上。有拾粪的人在路上踽踽地走,用铲子捡驴粪,驴粪却冻住了。有人在沙地里扫树叶,一个沙窝一堆叶子,全都涂着霜,很容易抓起来。扫叶人手已经僵硬,偶尔被树枝碰了,就伸着手指在嘴边,笑不出来,哭不出来,一副不能言传的表情,原地吸溜打转儿。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
⑤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在地上也不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本质,连现象都模糊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
⑥只有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远远看见往上喷着蒸气,小媳妇们都喜欢来井边洗萝卜,手泡在水里,不忍提出来。
⑦这家老婆婆,穿得臃臃肿肿,手上也戴了蹄形手套,在炕上摇纺车。猫儿蜷在身边,头尾相接,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扒在玻璃窗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汽,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奶奶,电线肿了。”
⑧“那是落了雪。”奶奶说。
⑨“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
⑩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着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那雪还未到嘴里就化了。他们不怕冷,尤其是那两只眼睛。他们互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小叫。
一声枪响,四野一个重重的惊悸,山崖上的冰锥震掉了几个,哗啦啦地在沟底碎了。
麦苗在厚厚的雪下,叶子没有长大来,也没有死了去,根须随着地气往下掘进。几个农民站在地边,用手抓着雪,吱吱地捏个团子,说:“好雪,好雪。冬不冷,夏不热,五谷就不结了。”他们笑着。
雪还在下着,好大的雪。一个人在雪地里默默地走着,观赏着冬景。前脚踏出一个脚印,后脚抬起,脚印又被雪抹去。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他觉得有些超尘,想起了一首诗,又道不出来。“你在干什么?”一个声音问道。
他回过头来,一棵树下靠着一个雪柱。他吓了一跳,那雪柱动起来,雪从身上落下去,像脱落掉的锈斑,是一个人。
“我在作诗。”他说。“你就是一首诗。”那个人说。
“你在干什么?”“看绿。”
“绿在哪儿?”“绿在树枝上。”
树上早没有了叶子,一群小鸟栖在树枝上,一动也不动,是一树会唱的绿叶。“还看到什么吗?”“太阳,太阳的红光。”
“下雪天没有太阳的。”太阳难道会封冻吗?瞧你的脸,多红;太阳的光看不见了,却晒红了你的脸。”
他叫起来了:“你这么喜欢冬天?!”“冬天是庄严的静穆的,使每个人去沉思,而不再轻浮。”
“噢,冬天是四季中的一个句号。”不,是分号。”
“可惜冬天的白色多么单调……哪里!白是一切色的最丰富的底色。”
“可是,冬天里,生命毕竟是强弩之末了。“正是起跑前的后退。”
“啊,冬天是个卫生日子啊!”“是的,是在做分娩前准备的伟大的孕妇。”
“孕妇?!不是孕育着春天吗?”说完,两个人默默地笑了。
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奇景。
(有删改)
22.文中先后描写了三幅冬景,生动展现了北方山村在茫茫白雪中的情致。请仿照示例给另外两幅画面命名。
示例:画面一:郊外闲冬图
画面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创新题】小语和小文都很喜欢这篇文章,便一起朗读起来。读到“你这么喜欢冬天?!”这句话时,两人将重音放在了“你”上,但是总觉得读得不对劲,请你帮他们设计合适的朗读重音及语调,并说明理由。
24.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的生疼。
②“奶奶,电线肿了。”
25.本文在平淡朴实的语言中表达深邃的哲思。文章最后一段的“奇景”之说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思?
(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小铁锤
张中杰
①“砰!”随着儿子猛烈的关上卧室门的骤响,你的心一个震颤,委屈的眼泪淌下来。
②打小把儿子当块宝呵护,儿子却长了身营养过剩的懒膘,脾气暴躁。青春期的儿子,始终与你如反贴门神不对脸。有一次儿子跟你顶嘴,恰好被你弟弟看到,当舅舅的作势要将儿子往窗户外面扔,儿子脸吓得铁青才噤声,但次日好了伤疤忘了疼,依然如故。你真的担心学习成绩平平,养的一身肥膘的儿子将来难有出息,更别说为你养老了。“再不听话,我送你去当兵!”你咬牙切齿。“当兵就当兵!”儿子居然不屑一顾。
③浇水过多的花,根部更易病烂而早夭;放不开手的风筝,注定飞不高。犹豫摇摆许久,你终于狠狠心,送高中毕业的儿子去当了兵。
④“十公里拉练咋能跑得动?两米高的障碍物咋翻过去?”听说新兵蛋子拉练最苦,你常常眼睛盯着天花板,彻夜无眠。三个月后,新兵集训结束。儿子来信说,他被分配到了炊事班,当了伙头兵。还有,他训练时因为紧张,扔手榴弹意外脱手,班长扑在他身上,受了点儿轻微伤。你听得寒毛直竖。“当个伙头兵,能有什么出息?手榴弹爆炸威力很大,儿子真的没受伤?你焦虑不安,更加忧郁了。无尽的牵挂,促使你与丈夫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去戈壁滩看望儿子。寒冬腊月,北风刺骨,你站在儿子面前,儿子正在炊事班轧煤饼,手上裂开一道道血口。儿子高大了,脸上泛着红润的光,明显黑了,瘦了,但浑身肌肉更结实了,你抚摸着儿子粗糙的手,心里隐隐作痛,又一次泪光闪烁。临走时你再三叮嘱儿子,一定要想方设法换个岗住。回到家,你辗转反侧,想起了那把小铁锤。
⑤七岁时,你老家的邻居是一个虎背熊腰的壮年铁匠,胆小的你捂着耳朵躲在一边,只见壮汉左手拉呼呼作响的风箱,右手提一把铁铲不断往蹿起的火苗上送煤块,红彤彤的杂铁块儿欲烧成流质时,左手飞快地换了铁钳夹出来,右手早变戏法似的举起一把铁锤。有时他的儿子抡起大磅锤,与他的小锤形成黄金搭档。火钳左旋右转,铁锤上下翻飞,火花四溅。
⑥敦厚的铁砧板上躺着黑乎乎的杂铁,忍受着大小铁锤的打击,不曾呻吟。直到丢进水盆中“滋啦”一声响后,杂铁块竟神奇地变成一把锋利的刀,一柄锃光瓦亮的锄头。
⑦你总是在想,杂铁被敲打时身上疼不疼,好似砸在自己心上。邻家壮汉看你对打铁好奇,为你打了一柄小巧玲珑的铁锤儿,一斤多重,一拃多长。学习疲倦时,你喜欢用这把小锤砸小石子,咚咚响亮,锤面闪光。
⑧后来,这柄锤伴随着你,以全乡第一名成绩考入县城重点高中,又伴你考入大学,直到有了工作,结婚成家。结婚那天,你把小锤悄悄装进梳妆台的小抽屉,带回了新的小家。
⑨你细心地找来一个小盒子,把小铁锤装进去,当作包裹邮给儿子。里边附了你写的一首清代诗人郑燮的七绝《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⑩一个月后,儿子的信来了,他的字一个一个排列整齐,力透纸背。“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后,有一个明显的小锤印,你心里长出一口气,拧紧的眉毛舒展开来。
军营锤炼三年回来,如今的儿子,好像脱胎换骨,完全是另外一个人,不但肌肉结实,高大挺拔,而且善解人意,彬彬有礼。春节前回家探亲,高你一头的儿子,一进门竟然给你和丈夫一个大大的温暖的熊抱,儿子坐下来,一边为你削好苹果递到你手里,一边向你汇报自己的进步。原来,儿子利用业余时间,拼命看书学习,由于训练表现突出,入了党;还由于见义勇为被表彰,立了二等功;如今又提了干,做了军官。
“你是怎么做到的?”你喜不自胜,心里涌起好奇,“每天读书两个小时,坚持做好事。这样,天天有收获,有进步!”儿子自豪地说道,你惊喜地瞪大了眼睛。
儿子用从部队学到的厨艺,为你和丈夫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并兴致勃勃地讲述部队里的故事。你弟弟擦窗户玻璃,意外跌伤肋骨,儿子开车送舅舅去医院。舅舅让儿子坐车上等。可他还是规规矩矩地把车停到车位,非扶着舅舅走不可。拍片,查结果,楼上楼下的陪检,细心照料着舅舅。
“我这个外甥变化真大!”弟弟高兴地给你打电话。
那个喜欢与你顶牛儿的青涩少年走远了,你有点儿怅然若失,但最后,你幸福地笑了,泪眼朦胧中你忽然觉得,当初的选择,是一个美好的插曲,就像那把小铁锤,真的很美!
26.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浇水过多的花,根部更易腐烂而早夭;放不开手的风筝,注定飞不高。
27.“儿子”入伍前后判若两人,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28.“你”和“儿子”都在书信中引用了诗句,请说说它们各自的用意。
29.请简要分析文中插叙部分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月夜行船 2.“忽而”是忽然的意思。表现出“我”因为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去看戏时的极度兴奋之情,与前面的因看不成戏而沮丧的感情形成鲜明的对比;情绪的转换迅速,凸显出了“我”的小孩心性。 3.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起伏的连山比作踊跃的铁的兽脊,十分符合小孩的想象,生动地反映出行船之快。而快速行进的船又与“我却还以为船慢”的心理形成反差,突出我想要去看戏的急切心情。 4.春天来了,百花齐放的季节里挤满了可爱的小花朵们,它们五彩斑斓,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微风轻轻地吹过,风里带来些甜甜的气息,含着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微微地张开嘴巴,细细品来,就像是棉花糖一样痒痒地甜味儿,这就是风的味道。它轻轻的拍打在脸上,就像是母亲的手轻轻的抚摸着我们的脸庞。静下心来,侧耳倾听,有鸟儿在风中舞蹈,呼朋引伴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招呼着小伙伴们在空中嬉戏雀跃。
5.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的差异。 6.总—分的结构。第一段问句总写物候来临的决定的因素。二至五段分述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的差异等因素。 7.高下的差异,植物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8.不是,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地壳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板块构造)理论。 9.举例子,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使地质界以前的不解之谜迎刃而解了,从而证明了这种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0.不可去掉。“几乎”一词强调了“板块构造”的重要性,但并不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掉。若去掉,不符合实际,表达太绝对。 11.(1)加强恐龙化石的勘测,尽量将恐龙化石发掘出来并保护起来。(2)加强出入境管理,严格把关,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3)加强群众监督,依靠人民的力量控制文物的流失。
12. 委屈 挫折 13.帮助摊主捡拾摔在地上的橘子,弄清事情的真相后原谅了摊主;受到中年男摊主的诬陷,敢于说真话据理力争。 14.敢于放手锻炼儿子的独立能力,经常鼓励夸奖儿子,有意让儿子经受挫折,在儿子有困难时适当地伸出手帮助。 15.强调胖男人说话很伤人,侧面突出儿子的坚强勇敢,为下文我们冲出去与胖男人理论做铺垫。 16.A斩钉截铁(突出儿子在遇到委屈和挫折时勇敢的表现,为自己据理力争)
B撇(面对事情的真相,儿子淡定,大度)
17.①好友穿色彩艳丽的衣服②让人心情无比温暖③孤寡老人将树枝做成木花,并染上鲜艳的颜色④温暖、照耀自己 18.“跳跃”本意为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这里用来形容长寿花色彩鲜艳、活泼之态,表达大家因受到生机盎然花朵的感染而产生的喜悦之情。 19.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玉兰花和楼下看花女孩的微笑比喻成“药引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玉兰花和女孩的微笑的美好,仿佛拥有了治愈疾病的效果。 20.举乡下人过年时贴红对联以及对联上的字“抬头见喜”的例子,与抬头看见花进行类比,说明人在看见美好的事物时会充满希望,为后文写患病好友被花治愈、打工老人用假花装扮树枝温暖了他人、孤寡老人做木花照耀了自己的事例做了铺垫。因此第③自然段不能删去。 21.最后一段写到了在人生面临困境时,要学会创造美好,温暖和照亮生活,写纸花、木花都是为了写制作纸花和木花的人们,赞美他们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纯洁美好如花心灵。(意思对即可)
22. 农村喜雪图 香中对话图 23.朗读方案:你这么/喜欢冬天? !理由:这句话是想表达对“雪柱”喜欢冬天的惊奇与不可思议,强调对方喜欢冬天的程度,所以“这么”重读,在其后进行短暂停顿。又因为句末是问号感叹号,所以“喜欢冬天”要连该并且语调上扬,读出种不可置信又惊叹的感情。 24.(1)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冷跟热的感觉相比,将北方冬日里冷得发痛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得写出了电线被雪覆盖后变粗的形态,也写出了孩子的童真童趣,表达了小孩对大雪到来的喜爱与惊奇之情。 25.①冬天庄严而又静穆,它不是生命的衰落或停止,而是在积蓄力量,孕育新生。作者眼中的冬景美不胜收,让人热爱。②心灵的热爱,思考的力量,感悟的魅力使得人在这样的冬景中成为奇景。
26.过度的呵护不利于孩子成长;过多的管束会限制孩子的成长空间。 27.①以前肥胖、懒惰,现在高大、结实,吃苦耐劳。②原来性格叛逆,与父母对立,现在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孝顺谦和。③之前任性、蛮横,现在明事理,守规矩,关爱他人。④入伍前成绩平平,得过且过,现在主动学习、努力进取、表现突出、事业有成。 28.“你”引用《竹石》意在鼓励儿子要志向坚定,像竹子一样坚韧顽强地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儿子”引用诗句《石灰吟》的目的是向母亲表明自己有接受挑战和磨练的勇气和决心。 29.运用插叙写法的段落是⑤-⑧段。①借对打铁过程的描写,说明杂铁块只有经过不断锤炼才能最终成器的道理。②交代小铁锤的来历和它在“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③为下文写“你”用小铁锤鼓励儿子及儿子之后的变化做铺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