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课时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课时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课时练(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
A.春天,柳绿河岸 B.夏天,大雨倾盆
C.秋天,菊香满园 D.冬天,千里冰封
2.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香气袭来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3.关于水循环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霜前冷雪后寒”说明霜和雪的形成都是吸热过程
B.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中,只有热量的吸收没有热量的放出
C.自然界的水在循环过程中总量基本不变,因此不需要节约用水
D.自然界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
4.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的习俗。下面与粽子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手上沾些水,拿刚出锅的粽子不烫手,利用了汽化吸热
B.煮粽子时,锅上方冒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C.粽子放入冰箱冷冻一段时间,外表结了一层霜,这是凝固现象
D.粽子放入冰箱冷藏一段时间,再拿出来,过一会儿粽子上有小水珠,这是熔化现象
5.水结成冰后,不变的物理量是(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温度
6.某同学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降雪的时候,空气中一定没有水蒸气
B.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可能会降雨
C.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低到0℃以下才会凝结成小水滴
D.太阳光使海洋中的水温上升到100℃以后变成水蒸气上升
7.关于水的三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蒸气温度很高,小心烫伤 B.极寒地区,水只能是固态
C.寒冬,窗户上的白色冰晶是水凝固形成的 D.0℃时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8.关于如图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
9.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 冰袋降温 ② 冰冻的衣服晾干
③ 干冰变小 ④ 冰花的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下列事例中的“小水珠”,形成过程属于吸热现象的是(  )
A.青草上的露珠 B.烧开水时的锅盖上的水珠
C.寒冬学生哈出的“白气” D.冰块上滴落的水珠
二、填空题
1.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冰块,在冰块四周出现的“白气”是由   (填“冰”或“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   (填“液态”或“气态”)水.
2.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向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火焰将会   。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   来吸收大量的热,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的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   形成的
3.夏日炎炎,李明在游泳池游冰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   吸热所致;他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   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4.小明盛热汤时,戴的眼镜马上变得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了,这是因为水先   成水蒸气,又遇冷   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15.自然界水循环过程包含很多物态变化,雪山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这是   现象;海洋里的水经太阳照射变成水蒸气,这是   现象;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小冰晶,这是   现象。
6.冬天,学校各班早上暂停拖地.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发生   ,避免使同学们摔倒受伤;小林在家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晚上外面气温骤降,早上小明看到窗户上会结上一层冰花,这层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侧,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当他走到室外,眼镜上   (选填“会”或“不会”)会蒙上一层水雾.
三、实验探究题
1.如图,是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实验,加热烧瓶里的水,一段时间后金属盘下部出现了“雨”。
(1)实验中烧瓶里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2)为了使实验中的“雨下得大些”,可以在上方的金属盘里放置  (热水/冰块)
(3)某同学还观察到烧瓶里的水沸腾时,瓶口附近出现了大量“白气”,请你判断“白气”较多的是图中的   (选填。“①”或“②”)位置。
2.对冰加热,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根据测量数据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所示,从图象中分析可知:
(1)要完成整个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和   .
(2)整个过程,物质的温度变化是   (选填“均匀的”、“不均匀的”).
(3)冰熔化时,温度   (填变化情况),第3分钟它处于   状态.
(4)根据图像,推算出第9分钟时物质的温度是   ℃
(5)当水沸腾时,我们会观察到上图中的   图的情形;关于此时图中“气泡”里的物质成分,说法正确的是:   (填代号).
A.是空气
B.是很小的小水珠和小水滴
C.是真空
D.是水蒸气
(6)为节省本次实验时间,举出至少一种合理措施.答:   。
四、综合题
1.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形成的条件是   和   ;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理由是:   。
(4)小明家把食物放进冰箱时喜欢盖起来或用保鲜膜包起来,因此小明家的冰箱应该更   (填“容易”或“不容易”)产生霜。
2.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是地面(江河、海洋)的水在太阳的辐射下不断蒸发,在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的空气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了美丽多姿的云朵.
暖湿气流没有遇到冷空气,就不会下雨.所以人工降雨的方法是向云层中输送冷却剂,一般是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有时候,在湛蓝的天空中也会出现一条长长的白色云带,这是高空飞过的喷气式飞机“描绘”出来的.由于飞机喷出大量的烟粒,这些烟粒起着凝结核的作用,使水蒸气凝结后附着在烟粒上,形成云带,在阳光的照射下,云带呈现出白色.
问题:
(1)暖湿气流在形成云朵的过程中,要   (吸热/放热),主要的物态变化是   和   ;
(2)炎热的夏天,剥开冰棍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棍周围出现了“白气”,“白气”是   (水蒸气/小水滴).
(3)人工降雨时播撒干冰,干冰的作用是   .
(4)暖湿气流虽然携带较多的水分,但只有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请说明理由   .
(5)在某些烟尘污染严重的地区,大雾天比其他地区要多,其原因是   .
答案
一、1.C 2.C 3.D 4.A 5.A 6.B 7.D 8.C 9.C 10.D
二、1.水蒸气;液态 2.熔化;汽化;水蒸气液化 3.汽化(蒸发);液化;熔化
4.汽化;液化 5.熔化;汽化;凝华 6.凝固;凝华;放出;内;凝固;不会
三、1.(1)汽化;液化 (2)冰块 (3)①
2.(1)温度计;秒表 (2)不均匀的 (3)不变;固液共存 (4)50 (5)甲;D
(6)冰的量不宜多,把冰碾碎,酒精灯火焰大一些、用搅拌器搅拌,烧杯加个带孔的盖子
四、1.(1)水蒸气;凝华 (2)空气湿润;气温在0℃以下
(3)不能;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
(4)不容易
2.(1)放热;液化;凝华 (2)小水滴 (3)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
(4)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只有遇到冷空气才能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
(5)在烟尘污染严重的地区,空气中必然充满大量的烟尘小颗粒,用来充当水蒸气的凝结核,更容易形成大雾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