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 唱歌 大雨和小雨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 唱歌 大雨和小雨 教案

资源简介

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大雨和小雨》是一首短小易唱,音乐形象鲜明的儿童歌曲。全曲通过力度的变化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音响,使学生初步感受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歌曲音域六度,旋律流畅、节奏简单,富有儿童特点。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小草笑嘻嘻隐喻了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歌曲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
【学情分析】: A类学生:学生具备独立演唱的能力,音准较好,能够准确地唱出曲谱中音符的音高;学生节奏感较好,能够运用拍手及划拍子的方式打出歌曲的节奏;学生能够较好的控制自己的音量,能够进行强弱对比的变化;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与积极性都较高,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B类学生:学生具备跟唱、哼唱的能力,音准稍差,能够跟唱出曲谱中音符,但音高过高或过低;学生节奏感稍差,能够跟随教师拍手及划拍子,但是学生的动作与歌曲节奏无法统一;学生缺乏控制自己的音量的能力,致使音量过强或过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与积极性都较差,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协助。
【教学目标】:
1、 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 准确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并为歌曲创编简单动作表演。
3、 为歌曲创编替换新歌词。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正确地掌控强弱,并在歌曲中体现。
【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1、 师生问好(音乐问答)。
2、 律动发声练习《小动物叫》
教师:小鸡怎样叫?生: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替换为:小鸭、小狗、小猫……并指名学生举手邀请自己喜欢的爱唱歌的小动物,大家一起唱唱跳跳。)
【设计意图及应用策略:通过发声练习引导学生正确的去进行发声,增强学生的呼吸支持能力,调节学生存在的音调异常问题,并且为今天感受声音主题埋下伏笔。】
3、 导入新课
1、 (谜语导入,课件支持)
教师: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儿,看不见。
生举手猜一猜,并找到听觉器官:耳朵。说一说,耳朵有什么作用?
2、 闭上眼睛猜一猜,老师在做什么?(拍手,敲击讲桌)
学生齐答。
教师小结:耳朵通过听声音,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事物及事件。
4、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课件支持)
1、出示声音片段,请学生听一听,猜一猜:(警车、救护车、火车、小鸟、打雷、鼓掌)
2、教师:你能用嘴巴或者肢体动作配合嘴巴,模仿生活中的事物吗?
学生举手积极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3、观察两幅画(大雨和小雨),区分大雨和小雨,并为它们选择正确的音效。
【设计意图及应用策略:通过让学生听、模仿生活中常见声音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5、 学习新课《大雨和小雨》
1、(课件)静静聆听动画歌曲《大雨和小雨》。
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歌词要素。
3、复听动画歌曲,请学生认真地把歌词听完整,和学生一起读一读。
4、指名举手同学完整地读一读歌词,巩固歌词记忆。
5、师生跟着动画为歌曲拍击节奏(2/4拍,拍手,放空,拍手,放空……),连续两边感受歌曲节拍节奏。
6、有节奏的读歌词,边拍手边读。
7、观察歌谱,找出小雨点的异同(大雨点和小雨点),引导学生理解:大雨点的部分,音量唱得大些,小雨点的部分,音量唱得小些。并请学生们有强弱地朗读词三遍。
8、教师弹电子琴慢速范唱歌曲,学生跟随老师小声哼唱歌曲。
9、教师弹电子琴慢速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歌曲。并强调强弱,提问:小草为什么笑嘻嘻?学生举手回答,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感,带上“小草”的情绪来唱一唱歌曲。【设计意图: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情绪和强弱规律,掌握歌曲演唱技巧。】
10、教师伴奏,学生齐唱歌曲若干遍。练习巩固演唱成果。
11、教师引导学生创编简单动作,跟琴练习两遍,起立跟随动画展示,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创编的与众不同的动作,并选部分学生上台带动大家一起跳一跳。(三组展示)【设计意图:音乐活动使歌曲更富有吸引力,肢体和演唱结合,达到学习目标。】
六、想一想,换一换(创编新歌词)
教师指示大家看课件:大家看一看谁来了
学生:母鸡和小鸡。
教师:母鸡怎么叫的?小鸡怎么叫的?
学生:咯咯哒,叽叽叽。
教师带领学生替换歌词,读一读新歌词,并跟随教师伴奏,唱一唱新歌。并加入自己的动作起立表演。
7、 作业:回家想一想,还能替换成其他的歌词吗?学生:大羊和小羊,小狗和小猫……等等。
8、 师生再见(音乐问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