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一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第一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课件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课程标准
2-2-2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
生的重要影响。
2-2-3知道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
2-2-4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明清时期疆域范围;
(2)掌握两朝统治者在维护统一,促进边疆开发等方面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史料的阅读、提炼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统一是中国发展大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明清两朝对民族问题采取的策略。
教学难点: 明清两朝对民族问题所采取的策略的不同及其原因。
四.教材简析
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本课是在时间线索的前提下,依据地理空间的分布,如东南沿海、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围绕抵御殖民侵略和稳固边疆两大主题展开。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明清时期虽面临不同的民族问题,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其最终目标都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史导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阅读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地图导入
出示明朝疆域图,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找一找明朝中央周围存在的少数民族部落以及其他政权。由此引出明朝东南沿海面临的问题。
新课教授:
(一).东南沿海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概括明朝时期和清朝初年在东南沿海发生的相关历史事件。
1.明朝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学生整理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
老师补充戚继光的事迹:
戚继光,明朝中期著名的抗倭将领。他自幼刻苦好学,练就一身高强武艺。他17岁承袭父职,后又考中武举,负责山东防倭事务。他训练“戚家军”,在台州之战中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后与福建抗倭名将俞大猷密切配合,剿灭了福建、广东的倭寇。
2.明清之际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老师相关相关资料:
资料1: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此后,荷兰殖民者不仅对占领区人民进行经济掠夺,还骚扰福建沿海,屠杀掠夺人口,拦劫中国商船,严重影响中国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贸易。
资料2:就在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这一年,郑成功出生。1646年,郑成功父亲郑芝龙降清后被押回北京。年仅23岁的郑成功遂起兵抗清。1661年,在抗清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郑成功决定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安顿将领家眷,然后东征西讨,无内顾之忧,并可生聚教训也。”
并设问:(1)从地理位置看,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造成了哪些危害?
(2)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初衷是什么?客观效果又是怎样的?
(3)尝试评价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行为?
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归纳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并学会价值评价。
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整理我国古代曾涉及到的台湾事件:
朝代
事件
三国
孙权派将军卫温到夷洲
隋朝
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
元朝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明末清初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
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二)北部和东北地区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完成知识点的整理归纳:
1.明朝增修长城(原因和影响)
2.清朝武力反抗沙俄侵略(原因、经过、结果和意义)
对比明清两朝对外政策的不同之处。
(三)西北地区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完成知识点的整理归纳
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
(四)西南地区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完成知识点的整理归纳
明朝改土归流(原因、经过和影响)
清朝大规模改土归流和管理西藏地区(突出意义)
(五)比较明清两朝巩固统一所采取的策略
合作探究:综合上述所学,
探讨1.明清两朝为了巩固统一所采取的策略有什么不同之处?
探讨2.明朝至清朝前期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有什么历史作用?
出示清朝和明朝疆域图,对比疆域的变化,明确清朝为今天的中国版图奠定基础。
课堂小结:
展示知识框架总结本课。
板书设计: 1.明:戚继光、俞大猷抗倭
东南
2.清: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台湾府
1.明:修长城
北部与东北
2.清:武力反抗沙俄
1.平定准噶尔叛乱
西北:清
2.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明:改土归流
西南
2.清:管理西藏;改土归流
课件11张PPT。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明朝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清朝戚继光,明朝中期著名的抗倭将领。他自幼刻苦好学,练就一身高强武艺。他17岁承袭父职,后又考中武举,负责山东防倭事务。他训练“戚家军”,在台州之战中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后与福建抗倭名将俞大猷密切配合,剿灭了福建、广东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明代抗倭图》(1)从地理位置看,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造成了哪些危害?
(2)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初衷是什么?客观效果又是怎样的?对福建沿海地区的安全造成威胁,严重影响中国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贸易。反抗清朝。【资料1】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此后,荷兰殖民者不仅对占领区人民进行经济掠夺,还骚扰福建沿海,屠杀掠夺人口,拦劫中国商船,严重影响中国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贸易。【资料2】就在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这一年,郑成功出生。1646年,郑成功父亲郑芝龙降清后被押回北京。年仅23岁的郑成功遂起兵抗清。1661年,在抗清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郑成功决定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安顿将领家眷,然后东征西讨,无内顾之忧,并可生聚教训也。”(3)尝试评价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行为?郑成功收复及建设台湾,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促进了台湾的开发。赶走了荷兰殖民者。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三国隋朝元朝明末清初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孙权派将军卫温到夷洲郑成功收复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结合书本P6材料,和图册P10,说一说明长城发挥了什么历史作用?明修长城明长城:甘肃嘉峪关——辽宁鸭绿江明长城除了防御作用外,还在民族交融和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及文化的重要纽带)。清朝对西藏的政策1、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2、设置驻藏大臣3、实施金瓶掣签制度因地制宜、利用宗教、恩威并施 承德避暑山庄与一般的避暑胜地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是统治者避暑的场所,更是他们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政务中心,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明修长城清修庙”,“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反映了明清两代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态度有何不同? 明代统治者主要以防为主,采取了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 清统治者则比较积极主动,采取怀柔、以德化人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2、对比明朝疆域图与清朝疆域图,看看有哪些变化。1、说一说明清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有什么意义? 这些措施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西跨葱岭西北达
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
以北的外兴安岭
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东南到台湾
及附属岛屿清朝疆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