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2.6《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下册2.6《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我参与 我奉献》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详案
适用教材版本:
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6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平等相待、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概念及其在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们从多角度思考;
3、提高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平等相待、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概念及其在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们从多角度思考,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学情背景:
本节课适合小学5年级群体,他们已经刚开始具有基本的社交能力和思辨能力,但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涉及公民道德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教材选择与生活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们思考平等相待、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性,同时了解社区文明创建活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案例分析材料;
3、制定课堂互动游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我参与 我奉献”,请大家思考一下,你们觉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什么样的相处方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
老师:(播放视频或图片)请大家看一下,这是两个人之间的相处方式,你们觉得怎样才是平等相待呢?
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人群之间的相处方式,并引导学生们思考,什么是平等相待,为什么要平等相待。
二、知识点讲解(10分钟)
老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平等相待、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概念。平等相待就是在相互交往中不分高低贵贱,不搞等级森严,不把自己看得太高,也不把别人看得太低。相互理解和尊重就是在交往中,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轻易评价别人,尊重别人的意见和选择。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概念,让学生们了解平等相待、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本含义。
老师:你们觉得为什么人与人之间需要平等相待和相互理解和尊重呢?
学生:因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相待,不应该看别人的身份地位;相互理解和尊重可以增进友谊,减少矛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们理解为什么需要平等相待和相互理解和尊重。
三、案例分析与辩论(15分钟)
老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和辩论。
【案例1】小明和小红在操场上打球,小明总是把球抢在小红前面。
【案例2】爷爷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但他总是想让孙子帮他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的形式,让学生们了解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们进行辩论和思考。
每组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就案例提出自己的分析和看法。
其他组可以进行质疑和补充,引导学生们多角度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互动,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加深对平等相待、相互理解和尊重的认识,培养学生们的思辨能力。
四、活动体验(10分钟)
老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社区文明创建活动,看看我们可以为社区提供哪些建议和意见。
学生们尝试为社区文明创建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提升自己的服务社会生活的意识,并培育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们了解社区文明创建活动,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五、总结(5分钟)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参与 我奉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平等相待、相互理解和尊重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积极的影响呢?
学生们回答: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减少矛盾和冲突、增进友谊等。
老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平等相待、相互理解和尊重呢?
学生们回答:可以从自身做起,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选择,不轻易评价别人,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们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习成果,同时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学习到的知识。
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设计为
主题:“我参与 我奉献”
“平等相待、相互理解和尊重”。
教学评价:
1、通过案例分析和辩论活动,评价学生们的思辨能力和多角度思考能力;
2、通过活动体验,评价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3、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们从生活中寻找平等相待、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案例,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们从多角度思考,同时提高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达到了教学目标。
本节课采用了案例分析和辩论、活动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了课堂互动性。但需要注意时间控制,避免超时。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案例分析和辩论活动、活动体验等方式,对学生们的思辨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进行了评价,但需要更加具体和详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在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中,需要更加深入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如是否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背景、是否采用了适当的教学资源等,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反思需要更加深入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需要更加注重教学反馈的充分性和具体性,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