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2.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下册2.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详案
适用教材版本:
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5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了解公民个人的自觉行动对建设有序生活的重要性;
2、认识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对构建和谐公共生活的重要性,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
3、通过建言献策活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公民个人的自觉行动对建设有序生活的重要性;
2、认识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对构建和谐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认识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对构建和谐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情背景:
学生已经学习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了公共秩序的概念和重要性。本节课是第二课时,要求学生通过建言献策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公共秩序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5课,教材名称为《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要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并通过建言献策活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放映一段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一个城市的公共场所,画面中有一些人在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涂乱画等不文明行为,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行为对城市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对城市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预设: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涂乱画等不文明行为会让城市变得脏乱差,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教师:非常好,这些不文明行为对我们的城市和我们的生活确实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那么,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自己的文明公德行为呢?
学生回答预设:有的同学说自己会扔垃圾到垃圾桶里,不会随地吐痰,不会乱涂乱画等。
教师:非常好,能够注意文明公德行为是非常好的,但是除了我们个人的行为之外,还有哪些因素能够影响到公共生活的有序和谐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今天的课程内容了。
二、讲解(15分钟)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意义。)
教师: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那么,公共秩序究竟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预设:公共秩序是指公共场所中各种行为和活动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秩序进行,使社会生活更加有序、安全、卫生、文明。
教师:非常好,公共秩序确实是指公共场所中各种行为和活动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秩序进行,使社会生活更加有序、安全、卫生、文明。那么,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回答预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舒适。
教师:非常好,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确实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舒适。那么,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需要什么呢?
学生回答预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需要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需要每个人都积极参与。
教师:非常好,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需要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需要每个人都积极参与。那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又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预设:社会公德是指在公共场合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比如讲究礼貌、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等;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制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
教师:非常好,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是公共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它们。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了解一些具体的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
三、实践(25分钟)
(通过情境模拟和案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以及如何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
情境模拟:教师安排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名“坏学生”,其他学生扮演“好学生”,然后在教室里模拟公共场所,让“坏学生”有意识地做出不文明行为(比如随地扔垃圾、大声喧哗等),让“好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制止和劝导。
案例分析: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些典型的违法违规案例(比如乱扔垃圾、非法占道等),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遵守法律法规和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最后让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四、总结(5分钟)
(通过总结,让学生再次强化对公共秩序的认识和重要性,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维护良好公共秩序的意识。)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我们学习了公共秩序的意义、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要素、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等内容。
教师:非常好,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积极参与,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时刻牢记这些内容,做一个文明、有素质的好公民。
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在家中观察周围的公共秩序,记录下自己看到的有序和不和谐的现象,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建议。
2、请同学们在家中调查了解自己所在城市或社区正在开展的文明创建活动,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建议。
板书设计:
主题: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重点:
1、公民个人的自觉行动
2、社会公德、法律法规
3、理性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
难点:
1、社会公德、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2、理性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思维活跃度、合作精神等;
2、通过建言献策活动的作品,评价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讨论、互动、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真正体验到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和社会公德、法律法规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