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教你会读事物说明文 课件(共4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教你会读事物说明文 课件(共47张PPT)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教你会读事物说明文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统编版初中语文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语言目标:
1.梳理作者是怎样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安排文章结构、使用恰当的方法组织材料和说明语言的。
2.比读五篇课文,分析科学性事物说明文和文艺性事物说明文在语言表达上的异同点,探究不同类型的事物说明文共性与个性特征及阅读策略。
3.用清晰、规范、有条理的语言,总结如何阅读一篇事物说明文,完成一篇说明性文章。
01
思维目标:
1.能够归纳、概括五篇课文使用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的特点,提升概括思维能力。
2.比较阅读五篇课文在语言表达上的异同,分别总结阅读科学性事物说明文和文艺性事物说明文的策略,并进行方法迁移,自主阅读同类型的其他事物说明文,提升比较思维和演绎思维能力。
3.能够通过查找阅读相关资料,丰富自己总结的阅读策略,并形成一篇说明性文章,指导读懂不同类型的事物说明文,提升创造思维的能力。
02
价值目标:
在学习中感受前人创造的智慧、革命精神的宝贵以及大自然的奥秘,感知学者、新闻工作者、科学家具备的广博知识、专业素质、科学精神和审美情趣,体会作者传递的文明印记之美,思考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古老文明的传承者。
03
学习目标
要求:
1.运用本单元习得的阅读方法,指导阅读一般的事物说明文。
2.结合具体课文进行分析,适当拓展其他相似文本。
3.注意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的使用。
4.不少于600字。
核心任务
创作一篇“如何阅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性文章。
第一课段
范文引路:
开启学习之旅
第二课段
同中有异:
明察变化之道
第三课段
学而时习:
精进阅读之法
第四课段
以写促思:
阐释读之要义
教学实施
01
范文引路:开启学习之旅
(课时安排:2课时)
[核心任务]
通过精读,自主归纳阅读科学性事物说明文的策略。
1.精读茅以昇《中国石拱桥》,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梳理课文的结构层次和写作顺序,体会作者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严谨准确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特征的巧妙,了解科学性事物说明文的特点和写法,自主归纳阅读科学性事物说明文的策略。
3.结合拓展材料,进一步明晰说明文的文体特征,感受前人非凡的智慧与创造力。
课段任务
核心资源:茅以昇《中国石拱桥》
学习资源
推荐阅读:陈寿儒《夜宿卢沟观晓月》(节选)、罗英《中国桥梁史料》
助读材料: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解释
完成任务
1.快速阅读课文,明确《中国石拱桥》一文的说明对象;勾画出文中能够表现“中国石拱桥”特征的关键句进行信息整合,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梳理其行文思路,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与写作顺序,完成学习任务单。
完成任务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它的特点有 ,我是从 (原文)中发现。
(2)参考小贴士“说明顺序”,用思维结构图将本文的结构层次和写作顺序梳理至方框中。
完成任务
2.研读《中国石拱桥》所写“赵州桥”和“卢沟桥”部分,简要概括二者结构设计的特点,感受前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完成下表后小组内讨论:作者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事物特征的用意,得出结论并在班级进行展示交流。
结论:
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 卢沟桥
完成任务
3.科学性说明文的语言特色鲜明,请你仿照示例,从《中国石拱桥》中至少选择三处你认为能够体现科学性说明文语言特色的句子,结合句子进行具体分析;并自主归纳科学性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示例:“《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该句中“大约”和“可能”两词均意在推测,表明“旅人桥”建成的具体时间以及是否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不确定,体现出说明文语言严谨和周密的特点。
自主归纳:
完成任务
4.思考整理:阅读科学性事物说明文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自主归纳阅读科学性事物说明文的策略,将其整理成表格,与同学交流、讨论、完善。
完成任务
5.搜索网络,参考阅读罗英《中国桥梁史料》及陈寿儒《夜宿卢沟晓月》(节选),从内容、写法及语言等角度进行分析点评,进一步明晰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1.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特征、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根据说明语言特色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平实的科学性说明文和生动的文艺性说明文。
2.说明对象。
即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解释的某个现象或阐释的某种道理。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可以从标题、开头或结尾找到,如《中国石拱桥》标题就是说明对象,《梦回繁华》的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就在第1段的末句。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则一般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
3.说明顺序。
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其中,常见的逻辑顺序有: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整体到局部;③从主要到次要;④从概括到具体;⑤从特殊到一般;⑥从原因到结果;⑦从具体到抽象。
4.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①举例子;②打比方;③列数字;④作比较;⑤摹状貌(用描写的方法,摹写事物情状);⑥引资料;⑦分类别;⑧列图表;⑩作诠释(对所说明的对象属性进行解释、说明,使人们获得明确、清晰的认识)。
小贴士
完成任务
学习评价
用课上思考整理的阅读策略,对科学性事物说明文《故宫博物院》进行解读,小组讨论交流,补充完善科学性事物说明文的阅读策略。
02
同中有异:明察变化之道
(课时安排:2课时)
[核心任务]
精读叶圣陶《苏州园林》,自主归纳阅读文艺性事物说明文的策略。
1.精读叶圣陶《苏州园林》,学习叶圣陶是如何使用平实而精致的语言来说明苏州园林特征的。
2.对比阅读《中国石拱桥》,分析二者在突出事物特征时结构层次、写作顺序、说明方法、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异同点,感受作者笔下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了解文艺性事物说明文与科学性事物说明文的区别,自主归纳阅读文艺性事物说明文的策略。
课段任务
核心资源:叶圣陶《苏州园林》
学习资源
助读材料:文艺性说明文解释;平实而精致的说明语言解释
完成任务
1.借助第一课段所学阅读方法,明确《苏州园林》的说明对象,自主概括文中苏州园林的特征,感受作者笔下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分析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及如何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用自己的方式梳理和归纳,小组展示。
完成任务
2.文艺性事物说明文在准确说明的基础上,还不失形象化的表达。请从词语、句式、修辞、描写等角度,用知识卡片整理课文的语言特色,感受文艺性事物说明文语言平实精确与精致典雅兼具的特点。
完成任务
知识卡片一:从用词看文艺性事物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原文: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语言特点:对园林的草木的描摹使用的动词平实而不呆板。似乎“栽”和“补”可以相互替换,但是琢磨一下会觉得“补”显得更为随意,而“蔓延”则展示了爬山虎和蔷薇木香生长的姿态。文艺性事物说明文通过选用颇为灵动的动词来展示园林草木的特征。
示例
完成任务
3.思考整理:比读《中国石拱桥》,梳理两者在结构顺序、说明方法、语言表达上的异同,填写下表,自主归纳阅读文艺性事物说明文的策略。
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
1.文艺性说明文:即科学小品,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介绍事物、阐释事理的说明文,具有较多的文学色彩,但文学手法只是其手段,传播科学知识才是其目的。一般的科学小品除了具有科学性说明文的资料可靠、数据准确等特点外,还具有短小精悍,文笔轻松活泼、有文采、可记叙也可描写的特点。
小贴士
2.平实而精致的说明语言:平实的说明语言主要表现为用词精准,如使用限制性词语“大多”“极少”等,再如概念性近义词的辨析,“艺术”与“技术”、“图案画”与“美术画”等;精致的语言主要表现为句式的工整、词语的灵动、词句的文言味,如“胸中有丘壑”、四个“讲究”等。
学习评价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结尾说:“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请查阅资料,用所学的方法再给文章补充一处体现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文字,150字以内。
03
学而时习:精进阅读之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核心任务]
通过制作并分析《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蝉》《梦回繁华》的思维结构图,补充完善阅读文艺性事物说明文的策略。
1.分别制作思维结构图,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以及如何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顺序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2.精读课文,分析并批注其说明方法以及语言表达上的异同点。
3.比较阅读五篇课文,分析其在突出说明对象特征时语言表达上的不同,找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蝉》《梦回繁华》中更为突出的文艺性笔调。
4.借助第二课段所学阅读策略,思考概括阅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蝉》《梦回繁华》的策略,并结合其他相似主题的典型的文艺性事物说明文进行迁移,补充完善阅读文艺性事物说明文的策略。
课段任务
核心资源: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法布尔《蝉》、毛宁《梦回繁华》
学习资源
学前准备:观察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或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阅读《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中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说明性文字;观察蝉或者蝉的相关图片,阅读法布尔《蝉和蚂蚁》《蝉的歌唱》等;观看上海世博会3D版《清明上河图》、故宫博物馆《清明上河图》原作相关照片
推荐阅读: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采写回忆》、殷双喜《永恒的象征——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王富仁《<昆虫记>与科学研究的方式》、邹崝华《我们需要“法布尔”精神——<昆虫记>感言》 ;余辉《张择端和他的“盛世危图”》、张显运《近二十年<清明上河图>研究述评》
学习资源
助读材料:文艺笔调解释;极化副词解释
完成任务
1.根据课后阅读提示,结合第一、二课段所学阅读策略,自主阅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蝉》《梦回繁华》,分别勾画出文中表现人民英雄纪念碑、蝉和《清明上河图》特征的语句,进行信息整合,用思维结构图说明作者的写作思路,小组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
2.参照人民英雄纪念碑(或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照片)、蝉(或蝉的照片)和《清明上河图》原作(或《清明上河图》照片),将说明性的文字与直观材料相比照,思考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将事物的特征阐释得既清楚明白又引人入胜。
比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中让人身临其境的摹状貌“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蝉》中散发着智慧与灵性的打比方“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梦回繁华》中作者使用富有审美意味的打比方“宛如飞虹”,大量使用生活化的摹状貌等。
做好批注,小组展示。
完成任务
3.结合与《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蝉》《梦回繁华》作家作品相关的资料,分析这三篇文艺性事物说明文在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时,因为作家学术背景、写作目的、说明对象的不同,在文本结构顺序、说明方法的选择以及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特点。自主梳理出三篇课文的独特之处,感受周定舫的新闻素养、法布尔的科学精神和毛宁的审美情趣。分小组进行探究,并合作整合一份小组学习成果表。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本小组的探究结果。
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
4.科学性事物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文艺性事物说明文则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有一定的文学情趣。将这三篇课文和《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进行比读,完成以下学习单。
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
5.思考整理:借助第二课段所学阅读策略,概括阅读像《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蝉》《梦回繁华》这样典型的文艺性事物说明文时,采用怎样的阅读策略可以更好地深入文本,读懂该类型的说明文。至少总结三点,并结合相关文本进行分析。
1.重视其中的文艺笔调。
文艺性说明文中多运用一些形象化的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及文学上的表达方式如描写、抒情、议论等。比如,《蝉》中将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蝉在生长生活阶段的千态万状;《梦回繁华》中将说明与描写、议论相结合,除了大量说明性的文字,还有对细节的描摹、场景描写以及作者的评价性语句。
2.关注其中的极化副词。
极化副词可以传达作者的态度,在主客观交融的讲述中体现语言的情感性。比如,《蝉》中“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的“非常”“竟”等;《梦回繁华》中“这幅图卷必有特殊的意义”“皆细致入微”等中的“必”“皆”都是绝对化的副词。
示例
完成任务
学习评价
1.周定舫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采写回忆》一文中,提及当初主题思想确定以后,他设想了两种方式来介绍这座纪念碑:一是既反映纪念碑的建筑特点,又反映全国亿万人民为了表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所作出的贡献;二是采用瞻仰的形式,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围绕纪念碑的特点,按照顺序一层一层地进行有条有理的说明。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好,并说明理由。
2.在你喜欢或熟悉的建筑物、动植物或艺术作品中选取一个事物进行观察,借鉴课文的写法,用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它的特征进行说明,灵活地使用说明顺序,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说明文段。
3.在《昆虫记》或《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中任意选取一篇事物说明文,如《蟋蟀》等,用课上思考整理的阅读策略进行解读,小组讨论交流,补充完善文艺性事物说明文的阅读策略。
04
以写促思:阐释读之要义
(课时安排:3课时)
[核心任务]
完成一篇题为“如何阅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性文章。
1.梳理归纳前面三个课段所学关于阅读科学性事物说明文及文艺性事物说明文的策略。
2.完成一篇题为“如何阅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性文章,通过写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读的深入思考,用清晰、规范、有条理的语言总结如何阅读一篇事物说明文。
3.小组交流讨论,修改、完善文章,小组展示。
课段任务
核心资源:本单元五篇课文
学习资源
推荐资源:吴杰《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指导》、许玮虹《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崔文智《名家教你写说明文》、《新1000篇·初中生说明文》
完成任务
1.梳理归纳阅读事物说明文的策略,用表格图示法说明阅读科学性事物说明文与文艺性事物说明文的不同策略(每种类型至少三条,尽可能多)。
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
2.参考阅读吴杰《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指导》、许玮虹《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深化对阅读一篇事物说明文的关键点的认识,补充完善学习任务1中阅读策略的关键点,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写作提纲。
完成任务
3.参考本单元五篇课文的写法及崔文智《名家教你写说明文》、《新1000篇·初中生说明文》,完成一篇题为“如何阅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性文章,小组交流讨论,修改、完善后在班级展示。
必做
选做
测试反馈
1.阅读郭黛姮的《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仿照《中国石拱桥》课后习题,设置至少三个思考探究题。
2.在写作《如何阅读事物说明文》这样研究类的说明文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1.阅读吴冠中《桥之美》,比较其与《中国石拱桥》在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表达上的不同。
2.阅读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仿照《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蝉》《梦回繁华》的阅读提示,为读者撰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阅读提示。
(二选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