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认同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懂得这一基本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好制度,有其独特的优势,增强制度自信。科学精神: 全面了解村委会和居委会这一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能够准确区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法治意识: 在参与所在农村或社区的基层自治活动中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有序参与、行使民主权利。公共参与: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参与基层民主实践活动,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教学重点】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教学难点】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和方式【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像石榴籽抱在一起》二、新课讲授议题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议学情境:走进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屏南乡合寨村,一棵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老樟树生机勃勃、郁郁葱葱。1980年2月5日晚,就是在这棵老樟树下亮起一盏马灯,当时的大队党支部书记蒙宝亮主持召开了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正酝酿着如何成立由村民自主选举、自我管理的新型组织。合寨村的这棵老樟树,成为中国村民自治历史进程的见证。合寨村是一个比较偏远的乡村,位于宜州、柳江、忻城3县(区)交界处,全村有12个自然屯,1052户,4398人,壮族人口占95.3%,70%的地形为山地。中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组织,就产生于原合寨生产大队的一个自然屯——果地屯。因而,合寨被称为“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议学任务: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合寨村这一基层治理模式彰显了基层治理有何特点?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2、特点:与国家和政府层面的政治民主相比,基层民主具有发生领域的基层性、民主参与的直接性、管理活动的自治性。3、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1)农村:村民委员会。①村委会的性质:农村基层群众性的自治组织。②村委会的职能:其主要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③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④法律依据:村委委员会组织法。⑤村民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决。(2)城市:居民委员会。①居委会的性质: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②居委会的主要职能: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③居委会的产生: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④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的意义: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这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知识拓展: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是农村管理日常公共事务等的机构。村民会议也称村民议事会,是由村委会召集,由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它有权决定村集体的重大事项。可以评议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工作,有权撤销或变更村民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是村民实现直接民主的基本形式。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代表开会,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及村委会提交的议案,向村民会议负责,是村民委员会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议题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议学情境:湖南版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典型,也浮出水面,并在基层治理中,为实现基层的政通人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个典型就是,湖南新宁县探索的“村治民动”群众自治新模式。该县以清江桥乡桃花村为试点,聚焦“基层治理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在协商民主中注重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有了不少制度性和机制性的探索。院落会、周列会、专题会“三会同商”实现村事民议;建立“村党组织+村级法定组织+其他群众性自治组织”三线联动工作机制,实现村事民办;村支两委绩效管理制、群众自治组织积分制、群众“一户一档”激励机制,实现村事民管。曾经“交通不便、人心不齐、班子不全、资源不优”,如今“一池活水”被激活,无论是村里,还是县里,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积极变化。这样的模式,让我们感受到了党的建设对基层的引领作用,基层协商民主的光芒和力量,以及发动群众和共建共治的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可以说,如此“村治民动”群众自治模式是新时代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创新实践。如此基层创新,也有责任有义务,为全国各地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花提供有益经验和借鉴。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推进基层治理,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花是关键。期待各地都能探索出符合自身情况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枫桥经验”,为人民幸福添砖加瓦。议学任务: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参与基层治理?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原因)(1)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重要性:①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②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2、发展基层民主的途径:(1)民主选举: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①农村: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②城市: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2)民主协商:①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②要求: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3)民主决策:①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②要求:按民主决策要求,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做出决定。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4)民主管理:①原因: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②要求: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行。(5)民主监督:①原因: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的权力。要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必须实行民主监督。②要求: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相关链接:有力的民主监督设立“社区公开栏"“村务公开栏”是城乡各地普遍采用的公开形式,此外还有其他多种多样的形式。城市社区对居委会进行民主评议和监督的主体,可以是居民代表、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也可以是由居委会代表、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代表和居民代表联合组成的民主评议小组。在农村,通过民主评议对村委会实行民主监督的职能,主要由村民会议承担。3、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③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课堂总结】【随堂训练】1.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城北街道育林社区下辖7个小区,多为老旧小区,社区工作千头万绪。“我们积极利用居民议事会、居务监督委员会等,听取百姓心声,以协商的方式,解决居民身边的大事小事。”育林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李佳嫔代表介绍,有居民全程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社区工作推进得更顺利,社区面貌进一步改善。从中彰显了(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B.基层民主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C.丰富自治途径,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D.凝聚起干部群众政治合力,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2.“家里宝宝突然发烧,求一点退烧药”,“能帮我买一个体温计吗?岁数太大走不动了” ……条条求助信息的背后,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焦急期盼。“我家有请加我微信”“我可以匀给您半盒” ……一条条“秒回”的留言背后,是众多“好邻居”互助力量的暖心合聚。这是当下全国多个城市抗击“奥密克戎”,基层社区微邻里互助的缩影。社区设置微邻里互助平台( )①激发了基层民主自治的活力②创新了群众自治组织形式③增强了社区行政服务职能④有助于居民参与民主管理,增强幸福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不同楼层价格怎么算?”“噪音大不大,会影响采光吗?”……面对加装电梯的种种质疑,某小区召开多场协调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这得益于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该小区探索形成了由社区居委会委员、楼长、居民代表等组成的治理共同体。小区治理共同体( )A.彰显了民主集中制的优势,实现了社区居民自我管理B.强化了民主监督,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C.拓展了基层民主自治的路径,保障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D.丰富了多元共治形式,实现了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的互动4.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村(居)民委员会下设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组织,在基层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指导下进行工作。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的人民调解员对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规劝,促其彼此互谅互让,在自主自愿情况下,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由此可见,人民调解制度( )①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的制度载体②集中体现人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③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履行社会建设职能的重要途径④在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过程中体现人民民主的真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BC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