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1.1 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观看《这百年,中国如何走过》微视频,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认识党的领导与宪法的关系,坚定党的领导。
法治观念:通过讨论“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这一时政热点,结合宪法相关条文,充分认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通过为“新时代中国人权故事”撰写推荐语,理解我国人权理念,充分认识“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基本原则”,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两个角度与宪法关系的梳理,深刻理解“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增强国家认同和宪法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党的领导、国家尊重保障人权
教学难点: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师:展示2022年国家宪法日主题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关注和参加过哪些宪法日宣传活动 生:分享回答 引出“宪法”话题,增进学生对宪法概念的亲近感。
议题1: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师:观看《这百年,中国如何走过》微视频 问题1:观看视频,结合课本第3页“阅读感悟”从过去、现在、未来的角度,谈一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 问题2:党的主张如何得到体现和落实? 生:通过讨论与分享,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认识党的领导与宪法的关系,感受“宪法是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坚定党的领导。 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是政治认同的核心。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改变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理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形成热爱党、拥护党的朴素情感,不断加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
议题2: 亿万人民,当家做主 师:播放“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时政新闻,倾听全国人大代表对宪法修正案的认识 展示宪法相关条文 展示2021青少年模拟政协优秀提案和参与目的 问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由全国人大代表投票表决通过说明中国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怎样的地位? 问题2全国人大代表们表达的“修宪,修到大家心里面”的感悟说明了什么? 问题3:宪法如何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问题4: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担当主人应尽的责任? 生:通过观看与讨论,充分认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从多个角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一份子,是国家的主人。 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形成监督公权力行使的主人翁意识和依法行使权利参与监督的民主愿望,共尽责、同担当,有意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议题3: 人民幸福,最大人权 师:展示课本图片和宪法相关规定 展示《新时代中国人权》中的人权故事 问题1:以上四幅图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会自然而然实现吗?国家为这些权利的实现提供了哪些条件? 请列举自己身边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 问题2:从多个角度为《新时代中国人权》写几句推荐语。 问题3: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生:通过学习活动,充分感受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与意义,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政党。 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发展促进人权,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功走出一条符合时代潮流的人权发展道路,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14亿多中国人民在人权保障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绘制本节课思维结构图,落实“宪法是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
议学延伸: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展示习近平法治思想金句。 议学延伸活动:品金句,议法治: 分组讨论,任选一题: 选择两句印象最深刻的习近平法治语录,感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立场。 查找资料,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落实新课标中关于“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议题的建议。 引导学生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体会党的领导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