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37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37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
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来中国求学,学成后留在唐朝朝廷内做官。与当时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后来,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同日本遣唐使团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风,传闻被溺死。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3.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目标
日本
新罗
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交往的国家和地区么?
2010年5月8日,一艘按1:1比例复制的日本遣唐使船从日本大阪港起航,于6月12日驶入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的黄浦江水域,遣唐使船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象征。
学习与
探究
什么是遣唐使?
一、遣唐使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包括使者、僧人、留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
日本派遣唐使来华的目的是什么呢?
目 的: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和文化
特征:
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日本“和同开珎(宝)”
中国“开元通宝”
探究学习一
货币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探究学习一
遣唐使四处搜寻书籍,汲取唐的文明成果,然后将它们携带回国,然后日本开始学习和吸纳唐的制度与文化,试图构筑以天皇为中心的小中华帝国。基于唐礼形成的仪式也开始为维护以天皇为中心的朝廷秩序服务。
——《遣唐使眼中的中国》
制度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文字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唐朝长安城
日本平城京(今日本奈良城)
建 筑技术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五月初五的“端阳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重阳节等,就是遣唐使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节 日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唐朝仕女图
日本和服图
服 饰
生活中的历史
茶道
斗茶
茶道
原因:日本认为唐朝是一个制度完备的国家,应该经常去学习。
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 《日本书纪》
学习与
探究
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呢?意义?
意义: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向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鉴真东渡
时间:
经过:
目的:
唐玄宗时期
六次东渡
弘扬佛法
日本
鉴真六次东渡概况
次数 概        况
1 未出海便夭折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 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2 被风浪所阻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3 东渡未能成行
因官府出面阻止
4 未果
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5 遭遇台风失败
海上漂泊14天后到了海南岛 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 东渡成功
754年鉴真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
鉴真东渡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鉴真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
鉴真东渡的影响
鉴真在日本讲授佛经
影响:①在日本传播佛教、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
②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鉴真所传“奇效丸”的药袋、药纸
唐与新罗的友好交往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1、经济:
2、政治文化:
③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②新罗引入中国医学、文化、历算成就;
①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三、玄奘西行
玄奘是身负背篓的行脚僧,身穿和尚服,脚着草鞋,戴着大耳环,胸前挂念珠,左手经卷,右手拿拂尘。
玄奘像
天竺
……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不至天竺,
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
玄奘西行
2.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
3.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1.玄奘西游的时间是?
佛经中有些疑难问题,众说纷纭,难得定论。
带回大量佛经;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
贞观初年
玄奘为中印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是我国古代著名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
(唐太宗时)
(求取佛经)
西安大雁塔
为保存玄奘带回的佛经而修建
对比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填写下表。
事件内容 身份 时期 目的地 目的 途中遭遇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僧人
僧人
千难万险,九死一生
日本(向东)
鉴真和玄奘的身上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开拓进取、虚心好学等等。
六次航行
,历尽磨难
天竺(向西)
学习印度佛教文化
(求取佛法)
向日本传播文化
(弘扬佛法)
唐太宗
时期
唐玄宗
时期
对外交往活跃
特点: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拓展提升
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哪些
1、国家安定统一 、政治制度先进;
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3、开放和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
4、对外交通发达;
5、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基础
条件
①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②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③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④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以史为鉴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日本
新罗
天竺
遣唐使学习中国
鉴真东渡
传播佛法和唐朝文化
派遣使节和留学生
玄奘西游
吸取文化
课堂小结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唐朝兼容并蓄,全面开放,文化更加辉煌。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1.(2015 东台期中)隋唐时期的日本民族是一个好学的民族,下列日本到唐朝的人员中是政府委派的( )
A.遣唐使 B.留学生
C.留学僧 D.商人
2.(2016 惠州联考)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追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人物是( )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班禅
课堂练习
A
C
3.(2015 安徽学业考)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4.(2016 赤峰期末)“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D
B
5.唐朝时期,中国与古印度交往密切,其中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交往纽带是( )
A.互派使节 B.佛教
C.交换土特产 D.科技交流
6.隋唐时,中国与周边各国往来的主要方式( )
A.民间商贸交往   B.互通使臣   
C.以宗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
7.下列唐朝政府对外商来中国采取的政策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鼓励贸易 B.不允许长期在中国居住
C.可以在中国做官 D.可以和中国人通婚
B
B
B
8、下列人物中,属于中外友好交往使者的是( )
A、鉴真、玄奘 B、鉴真、松赞干布
C、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D、玄奘、唐太宗
9、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
①都是唐朝僧人
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A
A
10、“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不畏艰难的精神 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11.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主要是因为( )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
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
D.统治者以开明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D
A
1.日本遣唐使的目的、组成人员及其影响。
2.鉴真为什么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尊敬?
3.玄奘为什么西行?他做出了哪些杰出贡献?
1、品质:六次东渡,不畏艰险和坚忍不拔。
2、贡献:传播佛教、医药知识、建筑艺术、雕塑等,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1、翻译佛经; 2、传播佛教;
3、撰写历史文献《大唐西域记》。
1、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人员:使节、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3、影响: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1)根据材料一,说明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是个怎样的国家?为此,日本人是怎样做的?
法度完善,文明发达,是值得珍视的国家。派大批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
材料二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
(2)材料二诗中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其中的“传道义”指的是什么?请你举例说明。
(3)诗中“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鉴真东渡。在日本十年,传播唐文化。如鉴真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日本受唐朝文化的影响很大。
材料三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钱文忠
(4)材料三中的“伟大僧人”是谁?以其亲身见闻写成的一部书的名称是什么?
玄奘。《大唐西域记》。
(5)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可见唐朝对外交往有什么特点?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