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大鼓和小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大鼓和小鼓

资源简介

大鼓和小鼓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分辨声音的强弱
2、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以更好地塑造歌曲音乐形象
二、学情分析
《大鼓和小鼓》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不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还有力度的模仿。这首歌曲虽然只有8小节,但所包含的音乐要素却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唱会,还要让学生感受这四种音乐要素的特点,使他们获得音乐的美感。对于一年级孩子们,在激发兴趣的同时,还要在分组或集体活动中,老师要提出具体要求,这样才能动而不乱。即既要注重教材教法,又要关注学生的学法和认知水平。
三、重点难点
感受大鼓与小鼓的声音及强弱力度特点。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谜语:有对双胞胎,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一“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 教师提示 学生模仿 : 狮子,小猫,小鸡,小狗。)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活动2【讲授】二、知识“声音的强弱“
1、师敲打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分辨。
2、认识力度记号“f”(强)、“p”(弱)
3、教师将学生分组,学生设置情景,表现声音的强弱。比一比哪个组设置的情景多且声音的强弱表现恰当。
活动3【讲授】三、按节奏读歌词
1、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擂起了大鼓,咚 咚,
敲起了小鼓,嗵 嗵 嗵,
擂起了大鼓,敲起了小鼓,
咚 咚,嗵 嗵 嗵。
2、师用敲响鼓的声音引导出新歌曲《大鼓和小鼓》
3、律动处理(引导学生用手脚来表现大鼓、小鼓声)
“咚 咚”跺二下脚 “嗵 嗵 嗵”拍三下手
活动4【讲授】四、学唱歌曲
1、练唱歌曲每句后半部分
教师唱“擂起了大鼓” 学生唱“咚 咚”
2、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3、歌词接龙游戏。
活动5【讲授】五、歌曲处理?
1、小鼓真听话,你叫它唱?它就“咚咚咚”,师用f的力度敲击鼓面。真神奇啊!你们会不会神气的唱一唱第一段歌曲呢
2、小娃娃在睡觉,它轻轻的说?“懂懂懂”。师用p的力度敲击鼓面。它懂事吗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呢 声音很大呢还是轻轻的 学生再用轻轻的声音唱第二段歌曲。
3、神气的、有力度变化的唱歌曲,我们能不能像刚才那样唱呢 你叫它唱它就“咚咚咚”小娃娃在睡觉它轻轻说?“懂懂懂”。?
4、完整地唱一唱歌曲。
5、播放范唱?
教师指挥学生神气的、有力度变化的唱歌曲。?
活动6【活动】六、表现歌曲
1、教师启发学生分组为歌曲设计强弱不同的力度,试试哪种强弱力度更适合表现歌曲音乐形象。
2、边唱歌曲,边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活动7【讲授】八、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声音有强有弱,学唱了一首新歌《大鼓和小鼓》,今天的收获可真多啊!希望小朋友们课后把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学会的歌曲唱给他们听好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