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备考2023年中考生物时事跟踪专题5 湿地保护一、单选题1.(2021七上·宽城期末)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下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是( )A.森林 B.草原 C.稻田 D.沼泽2.(2022七上·柳城期中)2021年2月2日是第25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为“湿地与水,同生命,互相依”。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 )A.制氧之库 B.绿色水库 C.地球之肺 D.地球之肾3.(2023·巧家模拟)滇池湿地公园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是( )A.防风固沙 B.净化水质 C.调节气候 D.净化空气4.(2022七上·海口月考)别小看湿地,它可是和森林、海洋并列的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这是因为湿地对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和分解作用,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巨大的“解毒”功能。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特点与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调节区域气候B.能净化水质C.能蓄洪抗旱D.是动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5.(2022八下·淮安期中)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能有效地保护当地湿地生态系统和多种野生动植物,这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人工繁殖 D.人工养殖6.(2023七上·内江期末)当你踏入清溪湿地公园时,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C.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D.茂盛的林木遮住了大部分太阳光7.(2022八上·韶关期末)韶关市生态环境优越,现有南岭、丹霞山、罗坑、鲁古河、车八岭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下列有关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易地保护濒危植物C.就地保护濒危植物 D.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8.(2023七上·南海期末)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气候湿润,水草丰美,是黑颈鹤、斑头雁等多种鸟类的栖息地和越冬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拉鲁湿地内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B.拉鲁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所有鸟类属于生产者C.拉鲁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D.拉鲁湿地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9.(2022·濮阳模拟)郑州市龙湖湿地公园,园内绿草青青,湖水荡漾,湖边和小岛是散步休闲的好去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龙湖湿地公园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公园内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C.公园内的动物能固定太阳能,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D.公园内的黑水鸡、夜鹭在湖中捕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10.()河南省近年在黄河湿地等重点流域实施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湿、湿地保护恢复补助项目,保护了大天鹅、震旦鸦雀等150多种珍稀鸟类。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这些鸟的有效措施B.湿地生态系统又被称为“地球之肾”C.可以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D.栖息地的丧失是这些鸟被保护的主要原因11.(2022七上·西安期中)沣渭湿地公园遍布芦苇、菖蒲等植物,有天鹅、鸳鸯、野鸭等多种野生禽鸟在此栖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鹅、鸳鸯、野鸭在湖中捕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B.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直接来源于生产者C.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D.湿地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12.(2022八下·中牟月考)郑州市黄河湿地公园遍布芦苇、菖蒲等植物,有天鹅、鸳鸯、野鸭等多种野生禽鸟在此栖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B.芦苇、菖蒲等绿色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天鹅、鸳鸯、野鸭在湖中捕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D.上述植物和动物就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13.(2022七上·吉林期末)作为微山城市“绿肺”,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植被种类达到100余种。下列对公园内绿色植物相关知识的理解,错误的是( )A.小溪流中的水绵,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B.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发现大量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有简单的输导组织C.引进的银杏树素有“活化石”之称,其种子裸露,没有种皮包被D.垂柳和合欢树属于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14.(2022八下·汕尾期末)对红树林湿地进行保护修复是广东省的一个重要生态保护任务。下列措施及理由中,不合通的是( )A.保持湿地水系与外围水系的联通,有助于鱼类的生存和繁育B.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C.鼓励群众放生动物,可提升红树林湿地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D.核心保护区不允许人为活动,避免干扰超过湿地自我调节能力15.(2022·南召模拟)春天,要雯同学去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踏青,她看到的下列场景与生命现象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盛开的玉兰花,有白色,也有粉色——生物具有遗传现象B.雯雯靠近地上觅食的小鸟,小鸟拍打着翅膀飞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岸边的垂柳发出嫩芽,长出新叶——生物能生长D.长时间的游玩使雯雯汗流浃背——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16.(2022·菏泽)为保护鸟类的多样性,某地依据右侧示意图将荒地改建为湿地公园,以作为鸟类的栖息地。计划从草本植物、低矮灌木和高大乔木中选择适宜植物种植在水岸高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鸟类在生态系统中一般作为消费者,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宜选择种植低矮灌木和高大乔木C.深水区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随深度增加越来越多D.该荒地改建成湿地公园后作为旅游景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二、资料分析题17.(2023七上·金平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资料一 2022年11月5日下午,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湖北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我们要深化认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资料二 红树林是贝类、虾、鱼蟹等水生生物集居繁衍和候鸟飞禽栖息越冬的好地方。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为贝类、虾、鱼、蟹等动物提供有机物,鹭鸟等候鸟飞禽以这些动物为食。生物的遗体、遗物富含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可被植物再利用。资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自2022年6月1日起实施,湿地自此有了系统性的法律保护。本法进一步明确了在湿地范围内从事旅游、种植、畜牧、水产养殖、航运等活动,应当避免改变湿地的自然状况,并采取措施减轻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1)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微生物属于 ;除资料二中提到的成分外,该生态系统还应包括 。(2)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 ”。鹭鸟与鱼的关系是 ,鹭鸟获取的能量最终来自 。该生态系统的 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3)由资料二可知,人类应避免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为该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林的这种能力较 ,这与其内的生物种类较 有关。18.(2023七上·阳西期末)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请阅读下列资料后回答问题。资料一:红树林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我国红树林资源丰富,全球红树林树种约40多种,我国分布有24种。红树林是贝类、虾、鱼、蟹等水生生物集居繁衍和候鸟飞禽栖息越冬的好地方。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为贝类、虾、鱼、蟹等动物提供有机物,鹭鸟等候鸟飞禽以这些动物为食。生物的遗体、遗物富含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可被植物再利用。资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自此有了系统性的法律保护。本法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在湿地范围内从事旅游,种植、畜牧,水产养殖,航运等利用活动,应当避免改变湿地的自然状况,并采取措施减轻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1)红树林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分别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 。(2)由资料一可知,鹭鸟与鱼之间存在 和竞争的关系;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写出鹭鸟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3)红树具有发达的呼吸根和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散落到海滩中,随着海水到处漂流,遇到合适的地方发育生长,这是红树对海滩生活环境的 。候鸟迁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4)红树林的植物通过根尖的 区吸收水和无机盐。水质会影响红树林生物的生活,水属于生态因素中的 因素。(5)由资料二可知,人类的活动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系统,避免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19.(2023八下·襄州月考)资料分析题。资料一:湖北省长江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植物238种,高等陆生脊椎动物231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和麋鹿。资料二:曾经,这个乐园遭受过毁灭性破坏:村民挖塘养鱼、过度捕捞,乐园惨遭荼毒!近几年,我省增强生态保护理念宣传,多管齐下对保护区进行环境治理和保护,成效显著,现在保护区又恢复昔日靓丽风景,迁徙乌种类和数量及各类水生生物数量又逐年增加了。资料三: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是汉江流域第一家国家级湿地公园。湿地内水系发达,植被繁茂,乌类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完整,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旅游价值。建设汉江囯家湿地公园,构筑城市绿心,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打造人类与动植物和谐共生的乐园。(1)资料一和资料二有力地证明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 。(2)保护区内生物种类丰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 多样性。(3)资料一中提到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之间的 和 上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分类等级,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4)湿地保护区是候鸟飞禽栖息越冬的好地方。候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设计的,比如它们的 发达,是飞行的主要动力。(5)麋鹿俗称“四不像”,野生的麋鹿群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具有 的特征。(6)鸟和麋鹿等任何动物的运动完成都是由骨、骨骼肌和关节三者的协调配合,在 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完成的。当你直臂提重物时,你的肱二头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20.(2022·金昌)金水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西北荒漠生态脆弱区,其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经统计,湿地公园现有种子植物140种,鸟类49种,鱼类数十种。请据此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湿地公园中生活着多种野生动植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2)野鸭在金水湖里游动,不时叼起一条小鱼,小鱼以小虾为食,小虾吃水生植物,请写出这条食物链 ;野鸭和小鱼之间的关系是 ;假若湖水被某种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该食物链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3)金水湖中的鱼类用 呼吸,身体两侧的 能感知水流方向。(4)保护金水湖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5)请写出一项金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21.(2023七上·大安期末)根据资料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市城区东北部,距城区仅1公里,现有植物57科169种,野生动物239种,以湿地水鸟居多,占吉林省湿地水鸟种数的50%以上。湿地公园规划了湿地保护保育区,保持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环境。经过几年的恢复保护,形成了湿地动植物多样性。湿地公园内植被茂盛,水草丰美,芦苇成片,绿柳成荫,万鸟栖息,渔歌唱晚,极具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1)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生态系统。(2)1993年被林业部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提高大气湿度,使炎热的天气变得凉爽。同时绿色植物又通过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 ,使公园空气清新,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22.(2022·北部湾)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红树林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我国红树林资源丰富,全球红树林树种约40多种,我国分布有24种。红树林是贝类、虾、鱼、蟹等水生生物集居繁衍和候鸟飞禽栖息越冬的好地方。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为贝类、虾、鱼、蟹等动物提供有机物,鹭鸟等候鸟飞禽以这些动物为食。生物的遗体、遗物富含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可被植物再利用。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自此有了系统性的法律保护。本法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在湿地范围内从事旅游、种植、畜牧、水产养殖、航运等利用活动,应当避免改变湿地的自然状况,并采取措施减轻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1)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除材料一中明确提到的成分外,生态系统还应包括 。(2)鹭鸟与鱼之间存在 和竞争的关系。(3)材料一的划线部分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和能量流动的重要功能。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结合划线部分写出鹭鸟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4)由材料二可知,人类的活动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系统,避免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 是有一定限度的。23.(2022七上·乾安期中)请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黄河古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块儿天然湿地。区域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冬候鸟的越冬北界,已知有鸟类156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9种,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每年在此停留栖息越冬和繁殖的候鸟达数万只,它们以鱼为食,鱼以虾为食,而虾则以藻类植物为食,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勃勃生机。(1)湿地生态系统有净化水质和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为“ 地球之 ”。(2)请利用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动物补全食物链:藻类植物→ → →候鸟。(3)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 圈的大部和 圈的表面。(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具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24.(2022八下·新乡期末)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东部,保护区总面积22780公顷。1988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天鹅、鹤类等珍禽及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共有鸟类13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34种。是中原地区重要的水禽栖息越冬地,也是南北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具有潜在的科研开发及生态旅游价值。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黄河湿地进行调查研究后,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出下图,图1表示此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2表示该食物网中各个环节的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生态学中,把空气、阳光、水、土壤及河虾、食草鱼类等影响白鹭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共有鸟类13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34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2)据图1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根据图2所示的能量金字塔推测,甲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 。(3)某一时段保护区内的工作人员向水体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食草鱼类,短期内白鹭的数量会明显上升,但一段时间之后白鹭数量又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4)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降重举行,大会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研究多种原因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你认为最根本的措施是 。25.(2022·宁夏)宁夏是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注重湿地生态系统维护,我们在行动。某学校生物研究小组开展了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实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初夏,黄河宁夏段某湿地水草葱郁,风吹芦苇,水波荡漾;鱼儿在水草间嬉戏,野鸭在苇丛中穿梭;野兔贪婪地享受着美味,不时晃动着警觉的耳朵,当鹰在天空出现的瞬间,这里变得十分静谧……材料二近年来,宁夏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和修复,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和繁殖地。调查显示,2021年过境宁夏迁徙的鸟类分布区域扩大,珍稀品种数量、种类明显增多。其中,大天鹅在五市黄河滩涂和湿地公园均有出现,数量是往年的2-3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鸭,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小天鹅、灰鹤、白琵鹭、豆雁、灰雁等数量相对往年明显增多。(1)根据材料一,该小组绘制了图所示生物之间的部分食物关系。在图中用“→”补全两处与野鸭有关的食物关系: 。该湿地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能量就是沿着这种渠道逐级传递的。从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该生态系统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 。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2)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 、其在蓄洪抗旱、 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答出一点即可)。(3)材料二显示,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维护生物 的多样性。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最有效的做法是 。(4)从动物行为获得途径看,候鸟迁徙属于 行为。鸟类在飞行的过程中,呼吸作用旺盛,有 辅助呼吸。26.(2022七上·罗湖期中) 资料分析深圳福田红树林水网交织,鸢飞鱼跃,融都市的繁华与自然生态美景于一体,近期入选了《 2020 年国家重要湿地名录》。湿地内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据统计,现有原生红树植物 16 种,其中本地自然生长的红树植物 7 种,鸟类约 200 种,其中卷羽鹈鹕、白肩雕、黑脸琵鹭、黑嘴鸥等 23 种为珍稀濒危物种。福田红树林也是全球濒危鸟类黑脸琵鹭的第二大越冬地。(1) 湿地生态系统堪称“地球之 ”。(2) 该生态系统的所有能量,最终都来自于 。(3) 我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湿地中几种生物消化道内的食物进行分析,其结果见下表:生物种类 野鸭 田螺 河虾 水蚤消化道内食物 田螺、河虾、水蚤 水蚤、小球藻 小球藻 小球藻①请根据表中信息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② 水体中一些重金属物质能沿着食物链传递,在你所写的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4) 福田红树林景色优美,生物种类丰富,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27.(2022·恩施)CCTV-10“创新进行时”栏目近期播出“城市污水变身记”,记录了杭州市利用“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模式处理千万吨级城市生活污水的过程。过去杭州市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导致青山湖严重污染。湿地生态修复方案综合解决了水污染问题,恢复了青山湖区的生态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1)湿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初来源是 ,并沿着 单向流动。(2)生活污水的大量直排破坏了青山湖生态系统稳定性,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有限。(3)人类有义务保护生物圈,水源和供水系统若受到致病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的污染,可能会引起传染病流行或发生 。三、读图理解题28.(2022七上·岑溪期中)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如下图是湿地生态系统,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水、阳光、空气、土壤属于 部分,芦苇和蒲草属于 部分,也是生态系统中 者。生物和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芦苇和蒲草之间的关系是 (选填“竞争”或“捕食”)关系。(2)补充完整:与丹顶鹤有关的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剑水蚤→ →鱼→丹顶鹤。如果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在这条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29.(2022六上·高青期中)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的渤海之滨。拥有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生态景观,对于保持河海生态系统平衡、调节气候、蓄洪防早、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图一为湿地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一中有 条食物链,鹰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2)由图一可以看出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的特点是 。(3)若图二表示的是植物、鼠、蛇、鹰四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则乙代表的生物是 。乙数量最少的原因是: 。(4)如果将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大面积毁坏,则生态平衡将会遭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30.(2022七下·海丰期末)东莞市松山湖是一个包括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次生林生态系统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等生态自然环境保持良好的区域。研究人员调查了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类群,并绘制出碳循环图解(图2)。(1)在以上生态系统中,人为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生态系统。(2)图1表示次生林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丁4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变化,则该食物链是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图2中的A代表 ,F代表 ;从食物链的角度来看,以藻类植物为食的小型浮游动物处在 (填字母)环节,如果C的数量突然增加,短时间内B的数量会 。(4)上述生态系统中, 生态系统有净化水质和蓄洪抗旱的作用,并有“地球之肾”之称。(5)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6)如果农田生态系统的水受到污染,则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 积累,因此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图2中的 (填字母)。31.(2022·梧州)广西梧州市苍海国家湿地公园是西江水道上的明珠。万亩苍海,山水相映,绿树婆娑,蒲苇芦荻,鹭飞鱼跃,蛙鸣鸟叫,独具城市河湖与库塘湿地特色,是候鸟停歇和越冬的好地方。如图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生物部分中的 。(2)图中的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 的协调作用游泳。(3)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4)若该生态系统受到农药污染,则图中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是 。(5)保护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人人有责。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呢?(答出一点即可)32.(2022七上·叙州期末)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叙州区因地制宜治理自然生态系统,修建了多处城市公园,鹭湖宫湿地公园就是其中之一。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鹭湖宫湿地公园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下图所示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是 。(2)在生态学中,把空气、阳光、土壤及河虾、食草鱼类等影响白鹭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河虾与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有 。(3)该生态系统中含有机物总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4)某段时间公园管理处向水体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食草鱼类,短期内白鹭的数量会明显增加,但一段时间之后白鹭的数量又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5)为保护鹭湖宫湿地公园所在的生态系统,当你去公园游玩时,应当怎么做? 。(回答出一点即可)四、实验探究题33.(2022·咸宁)2022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专门针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立法保护,将引领我国湿地保护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生物兴趣小组对某湿地公园开展调查,发现该湿地公园有很多生物,如:随草(一种沉水植物)、芦苇、水杉、水蚤、小虾、小鱼等。(1)影响菹草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有很多,如: (写一点)。(2)菹草是小虾的美食,小鱼捕食小虾。请写出与此相关的食物链: 。(3)小林同学认为,含洗洁精、洗手液等洗涤用品的生活污水可能对湿地水质产生不良影响。他通过查资料发现,许多沉水植物对水质有净化作用,例如菹草。为了探究洗洁精是否会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以及菹草是否对水质有净化作用,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实验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次/分钟)A组 大小、发育状况相近的水蚤,每组10只 清水100毫升 观察、记录每只水蚤的心率,并计算每组平均值 198B组 洗洁精稀释液100毫升 154C组 浸泡过菹草的洗洁精稀释液100毫升 176请分析回答:①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②每组计算水蚤心率的平均值,目的是: 。③根据上表实验结果,小林得出: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菹草能减弱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以上结论的依据是: 。④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蛋的心率有影响,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人人可为。你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具体做法是: (写一点)。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解析】【解答】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可见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类型,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生态系统类型的特点,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之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之称。2.【答案】D【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解析】【解答】A.海洋生态系统是生物圈里最大的生态系统,主要植物是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制氧之库主要指海洋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B.绿色水库是指森林生态系统,森林不但能保持水土,阻止水灾,也能阻止旱灾的发生。在雨水多的季节,森林地下积蓄了大量雨水,当天气干燥时,这些水又不断地通过植物的输导组织输送到叶面,向天空中蒸腾,形成水汽,水汽升上高空,遇到冷空气,就变成雨水落下来。因此,森林又被誉为“绿色水库”,B不符合题意。C.地球之肺是指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C不符合题意。D.“地球之肾”主要是指湿地生态系统,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能够净化水质和环境,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生产氧气的70%;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农作物。3.【答案】B【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解析】【解答】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故答案为:B。【分析】生态系统类型:分布 特点 作用 主要生物自然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动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较稳定,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提供大量木材及林副产品,能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被誉为“绿色水库”,最能维持生态环境稳定。 植物以乔木为主,也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动物以树栖、攀援生活为主。草原生态系统 较干旱地区 动植物种类少,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简单且变化剧烈。 提供丰寓的生物资源,如药材、动物皮毛等。能够保持水土。 植物以草本为主,动物以善于奔跑者和挖洞穴居者为主。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 水盐度高,受阳光、温度、含氧量影响大,藻类植物和动物种类很多。 维持水循环、调节气候、生物资源丰富。 植物以微小浮游植物为主;动物种类多且大多可游动。湿地生态系统 多水或过湿之地(潜水海洋、沼泽) 动植物种类多,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很多种类的沼泽植物和动物依赖湿地生存;湿地还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湿地中的植物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动物种类也异常丰富。淡水生态系统 河流,湖泊或池塘等 藻类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很多。 调节气候,作为生活用水,农业用水,进行淡水养殖等。 淡水生物人工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人工建立 生物种类较少,以农作物为主,人的作用非常突出,结构简单、易退化。 提供人类所需要的农作物及副产品。 农作物城市生态系统 人工建立 人起主导作用,高度依赖其他生态系统,强烈干扰其他生态系统,自动凋节能力差,容易出现环境问题。 对人类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主要是人,植物种类和数量很少,植被覆盖率低,不稳定。4.【答案】D【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类型【解析】【解答】A.湿地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其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中的粉尘及菌落,并持续释放氧气,从而通过有效调节大气组分达到调节区域气候的效果,A不符合题意。B.湿地能够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害成分,并过滤、分解、净化污染物。人类排放的农业面源污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可以经过湿地的自净功能,被分解为无害的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C.湿地可以调节降水量不均带来的洪涝与干旱,将过多的降雨和来水存储、缓冲,再逐步放出发挥着蓄洪抗旱的功能,C不符合题意。D.森林是动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5.【答案】A【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解析】【解答】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能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这项措施属于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故答案为:A。【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6.【答案】B【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解析】【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使人感觉空气清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把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从植物体内散失代体外的过程,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使人感觉空气湿润,可见,当你踏入清溪湿地公园时,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此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实质和蒸腾作用的意义,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蒸腾作用在生态环境方面,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雨量,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7.【答案】B【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解析】【解答】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A不符合题意。B.易地保护是将濒危的物种迁出原地,迁入动植物园、水族馆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B符合题意。C.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各种类型的风景名胜区都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B不符合题意。D.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根本措施,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8.【答案】A【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概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析】【解答】A.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由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生存的生物都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如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是因为荒漠干旱缺水,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所以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A符合题意。B.鸟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属于消费者,B不符合题意。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C不符合题意。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9.【答案】C【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解析】【解答】A.龙湖湿地公园是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属于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B不符合题意。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公园内的植物(不是动物)能固定太阳能,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C符合题意。D.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所以,公园内的黑水鸡、夜鹭在湖中捕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10.【答案】C【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解析】【解答】A.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所以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这些鸟的有效措施,A不符合题意。B.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功能,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B不符合题意。C.引进世界各地不同的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C符合题意。D.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致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死绝,而一种生物的死绝会造成原来的生物链的断裂,导致更多的生物种生存受到威胁,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使环境不再适合生物生存,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因此生物栖息地的破坏是造成我国多数野生生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11.【答案】B【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解答】A.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类等。根据食性的不同可分为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等。天鹅、鸳鸯、野鸭是动物,在湖中捕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正确。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产者,B错误。C.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C正确。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功能,生物种类越多,营业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12.【答案】D【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A正确。B.芦苇、菖蒲等绿色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正确。C.天鹅、鸳鸯、野鸭在湖中捕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C正确。D.上述植物和动物只是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其它植物和动物以及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因此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13.【答案】C【知识点】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解析】【解答】A.小溪流中的水绵,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A不符合题意。B.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发现大量蕨类植物,有根、茎和叶的分化,有真正的根,有简单的输导组织,植株一般比较高大,B不符合题意。C.银杏被誉为“活化石”,它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属于裸子植物,C符合题意。D.垂柳和合欢树属于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植物的分类:种类 举例 地位 分布高等 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如:桃、小麦、花生、蔬菜等 植物界最高等、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分布最广在高山、沙漠、盐碱地、及水里都能生长。裸子植物: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着的 如:马尾松、水杉、侧柏、雪松、苏铁、银杏等 在用材造林、医药、食用、观赏等方面有主要价值 陆地(适宜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地方)低等 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 如:贯众、凤尾蕨、卷柏、满江红、肾蕨、蕨 高等 [出现迟] 阴湿的环境苔藓植物[假根,有茎、叶分化] 如:葫芦藓、金发藓、地钱、墙藓 中等 阴湿的环境藻类植物[无根、茎、叶分化] 如:海带、紫菜、水绵 低等 [出现早] 水中14.【答案】C【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解析】【解答】A、保持湿地水系与外围水系的联通,有利于水源的更换,有助于鱼类的生存和繁育,A说法正确。B、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B说法正确。C、物种的多样性是一定区域物种的丰富度,所以,鼓励群众放生动物,可以保护生物,并不能提升红树林湿地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C说法错误。D、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如果超出了这种病能力,生态系统也会崩溃,所以,核心保护区不允许人为活动,可以避免干扰超过湿地自我调节能力,导致生态系统崩溃,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为基础题,此部分内容比较重要,熟记: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超出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会崩溃。15.【答案】A【知识点】生物的特征【解析】【解答】A.盛开的玉兰花,有白色,也有粉色是性状的差异性,反映了生物具有变异现象,A符合题意。B.雯雯靠近地上觅食的小鸟,小鸟拍打着翅膀飞走了,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生物具有应激性,B不符合题意。C.岸边的柳树发出嫩芽,长出新叶,说明生物能够生长,C不符合题意。D.长时间的游玩使雯雯汗流浃背,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小狗长成大狗等。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16.【答案】C【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光合作用的实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解析】【解答】A.结合分析可知,鸟类在生态系统中一般作为消费者,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不符合题意。B.在选择湿地的植物的种类时应考虑不同鸟类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的差异。所以,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宜选择种植低矮灌木和高大乔木,B不符合题意。C.深水区阳光较弱,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深水区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随深度增加越来越少,C符合题意。D.结合分析可知,该荒地改建成湿地公园后作为旅游景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17.【答案】(1)生产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2)地球之肾;捕食和竞争;太阳能;物质(3)自动调节;弱;少【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产生水、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微生物属于分解者。资料二中提到的贝类、虾、鱼、蟹、鹭鸟等候鸟都属于消费者。除资料二中提到的成分外,该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部分。(2)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鹭以鱼为食物,两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同时鹭和鱼都以虾为食物,可见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养育了生物圈中的生物。因此鹭鸟获取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由资料二可知,人类应避免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为该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林的这种能力较弱,这与其内的生物种类较少有关。【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18.【答案】(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捕食;植物→鱼→鹭鸟(合理即可)(3)适应;环境影响生物(4)成熟;非生物(5)自动调节【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所以, 红树林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分别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根据资料一所述,鹭鸟等候鸟以虾、鱼、蟹为食物,所以鹭鸟和鱼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流动过程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且是逐级递减的,食物链上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所以,食物链越短,最高及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所以,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鹭鸟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最短的食物链:植物→鱼→鹭鸟(植物→蟹→鹭鸟、植物→虾→鹭鸟)。(3) 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都会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红树具有发达的呼吸根和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散落到海滩中,随着海水到处漂流,遇到合适的地方发育生长,这是红树对海滩生活环境的适应,候鸟迁徙是为了到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过冬,所以,候鸟迁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环境影响生物。(4)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中,成熟区出现了根毛,在成熟区内部分化出了导管,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区域,水质会影响红树林生物的生活,水属于生态因素中的非生物因素。(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甚至崩溃,所以,人类的活动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系统,避免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故答案为:(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捕食、植物→鱼→鹭鸟;(3)适应、环境影响生物;(4)成熟、非生物;(5)自动调节。【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能力流动特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此部分内容为重点内容,需要熟记基础知识,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实验者食物链单向流动的,是逐级递减的,食物链上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越多,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19.【答案】(1)自然保护区(2)基因(3)种;形态结构;生理功能(4)胸肌或肌肉(5)社会行为(6)神经;收缩【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生物分类的单位;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解析】【解答】(1)资料一和资料二有力地证明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就是为了保护自然资源而划出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加以保护的地区,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它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2)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3)资料一中提到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之间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分类等级,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4)大多鸟类营飞行生活,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生活的特点有:鸟类具有流线型的体型,身体覆盖羽毛,前肢演化为翼,为飞行提供了前提;骨骼轻而薄,长骨中空,短的愈合;鸟类胸肌发达,用以牵动两翼飞翔,为飞行提供动力;靠鸟类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进行独特的双重呼吸,为鸟类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所以,候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设计的,比如它们的胸肌发达,是飞行的主要动力。(5)麋鹿俗称“四不像”,野生的麋鹿群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具有社会行为的特征。(6 )鸟和麋鹿等任何动物的运动完成都是由骨、骨骼肌和关节三者的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完成的。当你直臂提重物时,你的肱二头肌处于 收缩状态。故答案为:(1)自然保护区;(2)基因;(3)种;形态结构;生理功能;(4)胸肌或肌肉;(5)社会行为;(6)神经;收缩。【分析】此题考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分类依据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熟记:生物多样性通常包含三层含义,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个体之间有分工,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动物和植物最明显些区别是动物能运动,哺乳动物完成任何一个动作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是由于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多组肌群相互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骨骼肌提供动力,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的作用。20.【答案】(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2)水生植物→小虾→小鱼→野鸭;捕食;野鸭(3)鳃;侧线(4)建立自然保护区(5)净化水质、保持水源、蓄洪抗旱、调节气候等(合理即可)【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解析】【解答】(1)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公园中生活着多种野生动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或捕食)的关系构成了食物链,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积累,且营养级别越高积累的越多,在金水湖里,野鸭、小鱼、小虾、水生植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水生植物→小虾→小鱼→野鸭,并且在野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最多。(3)鱼类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当水流经鳃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内,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渗出,排到入水中,在鱼的身体两侧有侧线能够感知水流的方向。(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迁地保护、颁布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等,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5)金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属于湿地生态系统,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保持水源、蓄洪抗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4)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21.【答案】(1)湿地(2)蒸腾;光合;氧气;碳氧【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蒸腾作用及其意义;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解析】【解答】(1)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湿地生态系统。(2)植物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内植被茂盛,水草丰美,芦苇成片,绿柳成荫,由于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等提高大气湿度,使炎热的天气变得凉爽。同时绿色植物又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使公园空气清新,维持碳氧平恒。【分析】(1)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生产氧气的70%;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农作物。(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22.【答案】(1)生产者;非生物部分(2)捕食(3)物质循环;浮游植物→鱼→鹭鸟(4)自动调节能力或自我调节能力【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解答】(1)红树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含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生产者主要是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等自养生物,所以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材料一中明确提到的成分有生产者(各种植物)、消费者(贝类、虾、鱼、蟹、鹭鸟等动物),分解者(各种微生物),未提到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如红树林中的空气、水、无机盐、光照等。(2)由题可知,鹭鸟等候鸟飞禽以贝类、虾、鱼、蟹等动物为食,则鹭鸟与鱼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同时,由于鹭鸟能捕食虾,而鱼也可以虾为食,二者都生活在红树林中,二者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3)由划线部分可知,红树林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能为各种消费者提供食物,生产者、消费者的遗体、遗物可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回到无机环境中,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功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由题干可知,鹭鸟属于肉食动物,其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应最短,且在该食物链中占第三营养级,如浮游植物→鱼→鹭鸟。(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所以人类的活动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系统,避免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23.【答案】(1)肾(2)虾;鱼(3)水;岩石(4)自动调节【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解答】(1)湿地生态系统是由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2)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利用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动物补全食物链:藻类植物→虾→鱼→候鸟。(3)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4)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种类和数量,比例总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具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分析】(1)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生产氧气的70%;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农作物。(2)有关食物链的书写要点:①数食物链时,要从起始端(绿色植物)数起,每条食物链都要数到底,不能漏数,但也不能将一个箭头看作一条食物链;②在食物链中,每个箭头都必须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③在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它只反映出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与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④肉食动物(属于第三环节),终点是营养级最高的肉食动物。(3)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24.【答案】(1)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种类(2)4;浮游植物(3)自动(我)调节(4)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解析】【解答】(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所以,在生态学中,把空气、阳光、水、土壤及河虾、食草鱼类等影响白鹭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多样性通常包含三层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所以,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共有鸟类13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34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多样性。(2)图1中,食物链有:浮游植物→食草鱼类→白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白鹭,浮游植物→河虾→白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共4条,图2中有四个营养级,所以,对应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甲为生产者对应的是浮游植物。(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处于生态平衡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所以,保护区内的工作人员向水体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食草鱼类,短期内白鹭的数量会明显上升,但一段时间之后白鹭数量又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我)调节能力。(4)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它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故答案为:(1)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种类;(2)4、生物种类;(3)自动(我)调节;(4)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分析】此题考查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考察点较多,难度不大,需要熟记: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通常包含三层含义,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5.【答案】(1);食物网;鹰;水草→鱼→野鸭→鹰(2)强;净化水质(调节气候)(3)种类;建立自然保护区(4)先天性;气囊【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解析】【解答】(1)野鸭属于杂食性动物,吃青草,也吃鱼。据此补全两处与野鸭有关的食物关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能量就是沿着这种渠道逐级传递的,从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该生态系统中最顶端的生物获得能量最少,所以鹰获得能量最少。该生态学系统中的食物链包括:青草→野兔→鹰;青草→野鸭→鹰;水草→野鸭→鹰;水草→鱼→野鸭→鹰。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水草→鱼→野鸭→鹰。(2)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因此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湿地在蓄洪抗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3)生物的栖息地是各类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维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4)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候鸟迁徙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起辅助作用。【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5)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26.【答案】(1)肾(2)太阳能(3)小球藻→水蚤 → 田螺 → 野鸭;野鸭(4)自动/自我【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富集【解析】【解答】(1)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故填:肾(2)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所有能量,最终都来自于太阳能。故填:太阳能(3)①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根据表中信息可知“野鸭能捕食田螺,田螺能捕食水蚤,水蚤能捕食小球藻”,故可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是:小球藻→水蚤→田螺→野鸭。②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被分解、无法被排出,能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结合上述分析可知,该食物网中野鸭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故填:小球藻→水蚤→田螺→野鸭;野鸭(4)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所以,福田红树林景色优美,生物种类丰富,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或自我)调节能力。故填:自动(或自我)调节【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27.【答案】(1)太阳能或太阳光能;食物(2)自我调节或自动调节(3)环境污染、毒害人体等【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解答】(1)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2)生态平衡之所以能保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数量和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但当外界干扰超过了其自身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这也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3)水源和供水系统若受到致病微生物污染,人类饮用了这些含有致病微生物的水,就可能会导致身体患病,甚至是传染病,进而导致传染病流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水源受到有毒化学物的污染,这些化学物会随着淡水生态系统中水的流动进入不同的生态系统,会导致整个生态环境污染。这些污染物又会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不断富集,最终会影响人体健康,甚至毒害人体等。【分析】(1)能量的流动: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物摄入的能量的去向有三方面:①生物呼吸消耗;②流入下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能量是逐级减少。(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28.【答案】(1)非生物;生物;生产者;竞争(2)蜻蜓的幼虫;丹顶鹤(3)太阳能【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水、阳光、空气、土壤等没有生命,属于非生物部分,芦苇和蒲草有生命,属于生物部分,芦苇和蒲草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芦苇和蒲草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故答案为:非生物;生物;生产者;竞争。(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图中浮游植物可以被剑水蚤吃,剑水蚤可以被蜻蜓的幼虫吃,蜻蜓的幼虫可以被鱼吃,鱼可以被丹顶鹤吃。所以与丹顶鹤有关的这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剑水蚤→蜻蜓的幼虫→鱼→丹顶鹤。如果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则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此条食物链中,丹顶鹤的营养级别最高,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故答案为:蜻蜓的幼虫;丹顶鹤。(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是从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故答案为:太阳能/阳光。【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2)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合作、寄生、共生等。29.【答案】(1)2;植物→鼠→鹰(2)反复循环(3)鹰;能量随食物链流动单向递减,鹰类所处能量级别最高,所以数量最少所获取的能量最少(4)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解答】(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图中的食物链有:植物→鼠→蛇→鹰,植物→鼠→鹰,共2条,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鹰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即含有鹰的最短食物链:植物→鼠→鹰。(2)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由图一可以看出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的特点是循环流动。(3)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即植物的能量(数量)多于草食性动物中的能量(数量),草食性动物中的能量(数量)多于肉食性动物中的能量(数量)。由图二得出的食物链是:丁→甲→丙→乙,若图二表示的是植物、鼠、蛇、鹰四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则乙代表的生物是鹰,乙数量最少的原因是:能量随食物链流动单向递减,鹰类所处能量级别最高,所以数量最少所获取的能量最少。(4)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故如果将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大面积毁坏,则生态平衡将会遭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30.【答案】(1)农田(2)丁→乙→甲→丙(3)生产者;分解者;B;减少(4)湿地(5)生物圈(6)食物链;D【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类型;生物圈的概述【解析】【解答】(1)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 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主要是农作物;在此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代替。所以,在以上生态系统中,人为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农田生态系统。故填:农田(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1中相对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丁、乙、甲、丙,因此反映的食物链是: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备考2023年中考生物时事跟踪专题5 湿地保护一、单选题1.(2021七上·宽城期末)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下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是( )A.森林 B.草原 C.稻田 D.沼泽【答案】D【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解析】【解答】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可见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类型,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生态系统类型的特点,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之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之称。2.(2022七上·柳城期中)2021年2月2日是第25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为“湿地与水,同生命,互相依”。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 )A.制氧之库 B.绿色水库 C.地球之肺 D.地球之肾【答案】D【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解析】【解答】A.海洋生态系统是生物圈里最大的生态系统,主要植物是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制氧之库主要指海洋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B.绿色水库是指森林生态系统,森林不但能保持水土,阻止水灾,也能阻止旱灾的发生。在雨水多的季节,森林地下积蓄了大量雨水,当天气干燥时,这些水又不断地通过植物的输导组织输送到叶面,向天空中蒸腾,形成水汽,水汽升上高空,遇到冷空气,就变成雨水落下来。因此,森林又被誉为“绿色水库”,B不符合题意。C.地球之肺是指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C不符合题意。D.“地球之肾”主要是指湿地生态系统,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能够净化水质和环境,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生产氧气的70%;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农作物。3.(2023·巧家模拟)滇池湿地公园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是( )A.防风固沙 B.净化水质 C.调节气候 D.净化空气【答案】B【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解析】【解答】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故答案为:B。【分析】生态系统类型:分布 特点 作用 主要生物自然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动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较稳定,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提供大量木材及林副产品,能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被誉为“绿色水库”,最能维持生态环境稳定。 植物以乔木为主,也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动物以树栖、攀援生活为主。草原生态系统 较干旱地区 动植物种类少,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简单且变化剧烈。 提供丰寓的生物资源,如药材、动物皮毛等。能够保持水土。 植物以草本为主,动物以善于奔跑者和挖洞穴居者为主。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 水盐度高,受阳光、温度、含氧量影响大,藻类植物和动物种类很多。 维持水循环、调节气候、生物资源丰富。 植物以微小浮游植物为主;动物种类多且大多可游动。湿地生态系统 多水或过湿之地(潜水海洋、沼泽) 动植物种类多,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很多种类的沼泽植物和动物依赖湿地生存;湿地还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湿地中的植物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动物种类也异常丰富。淡水生态系统 河流,湖泊或池塘等 藻类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很多。 调节气候,作为生活用水,农业用水,进行淡水养殖等。 淡水生物人工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人工建立 生物种类较少,以农作物为主,人的作用非常突出,结构简单、易退化。 提供人类所需要的农作物及副产品。 农作物城市生态系统 人工建立 人起主导作用,高度依赖其他生态系统,强烈干扰其他生态系统,自动凋节能力差,容易出现环境问题。 对人类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主要是人,植物种类和数量很少,植被覆盖率低,不稳定。4.(2022七上·海口月考)别小看湿地,它可是和森林、海洋并列的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这是因为湿地对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和分解作用,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巨大的“解毒”功能。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特点与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调节区域气候B.能净化水质C.能蓄洪抗旱D.是动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答案】D【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类型【解析】【解答】A.湿地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其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中的粉尘及菌落,并持续释放氧气,从而通过有效调节大气组分达到调节区域气候的效果,A不符合题意。B.湿地能够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害成分,并过滤、分解、净化污染物。人类排放的农业面源污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可以经过湿地的自净功能,被分解为无害的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C.湿地可以调节降水量不均带来的洪涝与干旱,将过多的降雨和来水存储、缓冲,再逐步放出发挥着蓄洪抗旱的功能,C不符合题意。D.森林是动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5.(2022八下·淮安期中)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能有效地保护当地湿地生态系统和多种野生动植物,这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人工繁殖 D.人工养殖【答案】A【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解析】【解答】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能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这项措施属于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故答案为:A。【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6.(2023七上·内江期末)当你踏入清溪湿地公园时,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C.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D.茂盛的林木遮住了大部分太阳光【答案】B【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解析】【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使人感觉空气清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把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从植物体内散失代体外的过程,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使人感觉空气湿润,可见,当你踏入清溪湿地公园时,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此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实质和蒸腾作用的意义,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蒸腾作用在生态环境方面,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雨量,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7.(2022八上·韶关期末)韶关市生态环境优越,现有南岭、丹霞山、罗坑、鲁古河、车八岭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下列有关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易地保护濒危植物C.就地保护濒危植物 D.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B【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解析】【解答】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A不符合题意。B.易地保护是将濒危的物种迁出原地,迁入动植物园、水族馆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B符合题意。C.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各种类型的风景名胜区都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B不符合题意。D.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根本措施,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8.(2023七上·南海期末)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气候湿润,水草丰美,是黑颈鹤、斑头雁等多种鸟类的栖息地和越冬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拉鲁湿地内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B.拉鲁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所有鸟类属于生产者C.拉鲁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D.拉鲁湿地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答案】A【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概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析】【解答】A.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由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生存的生物都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如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是因为荒漠干旱缺水,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所以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A符合题意。B.鸟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属于消费者,B不符合题意。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C不符合题意。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9.(2022·濮阳模拟)郑州市龙湖湿地公园,园内绿草青青,湖水荡漾,湖边和小岛是散步休闲的好去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龙湖湿地公园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公园内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C.公园内的动物能固定太阳能,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D.公园内的黑水鸡、夜鹭在湖中捕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答案】C【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解析】【解答】A.龙湖湿地公园是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属于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B不符合题意。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公园内的植物(不是动物)能固定太阳能,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C符合题意。D.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所以,公园内的黑水鸡、夜鹭在湖中捕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10.()河南省近年在黄河湿地等重点流域实施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湿、湿地保护恢复补助项目,保护了大天鹅、震旦鸦雀等150多种珍稀鸟类。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这些鸟的有效措施B.湿地生态系统又被称为“地球之肾”C.可以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D.栖息地的丧失是这些鸟被保护的主要原因【答案】C【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解析】【解答】A.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所以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这些鸟的有效措施,A不符合题意。B.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功能,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B不符合题意。C.引进世界各地不同的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C符合题意。D.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致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死绝,而一种生物的死绝会造成原来的生物链的断裂,导致更多的生物种生存受到威胁,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使环境不再适合生物生存,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因此生物栖息地的破坏是造成我国多数野生生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11.(2022七上·西安期中)沣渭湿地公园遍布芦苇、菖蒲等植物,有天鹅、鸳鸯、野鸭等多种野生禽鸟在此栖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鹅、鸳鸯、野鸭在湖中捕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B.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直接来源于生产者C.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D.湿地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答案】B【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解答】A.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类等。根据食性的不同可分为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等。天鹅、鸳鸯、野鸭是动物,在湖中捕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正确。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产者,B错误。C.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C正确。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功能,生物种类越多,营业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12.(2022八下·中牟月考)郑州市黄河湿地公园遍布芦苇、菖蒲等植物,有天鹅、鸳鸯、野鸭等多种野生禽鸟在此栖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B.芦苇、菖蒲等绿色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天鹅、鸳鸯、野鸭在湖中捕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D.上述植物和动物就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答案】D【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A正确。B.芦苇、菖蒲等绿色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正确。C.天鹅、鸳鸯、野鸭在湖中捕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C正确。D.上述植物和动物只是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其它植物和动物以及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因此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13.(2022七上·吉林期末)作为微山城市“绿肺”,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植被种类达到100余种。下列对公园内绿色植物相关知识的理解,错误的是( )A.小溪流中的水绵,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B.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发现大量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有简单的输导组织C.引进的银杏树素有“活化石”之称,其种子裸露,没有种皮包被D.垂柳和合欢树属于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答案】C【知识点】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解析】【解答】A.小溪流中的水绵,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A不符合题意。B.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发现大量蕨类植物,有根、茎和叶的分化,有真正的根,有简单的输导组织,植株一般比较高大,B不符合题意。C.银杏被誉为“活化石”,它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属于裸子植物,C符合题意。D.垂柳和合欢树属于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植物的分类:种类 举例 地位 分布高等 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如:桃、小麦、花生、蔬菜等 植物界最高等、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分布最广在高山、沙漠、盐碱地、及水里都能生长。裸子植物: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着的 如:马尾松、水杉、侧柏、雪松、苏铁、银杏等 在用材造林、医药、食用、观赏等方面有主要价值 陆地(适宜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地方)低等 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 如:贯众、凤尾蕨、卷柏、满江红、肾蕨、蕨 高等 [出现迟] 阴湿的环境苔藓植物[假根,有茎、叶分化] 如:葫芦藓、金发藓、地钱、墙藓 中等 阴湿的环境藻类植物[无根、茎、叶分化] 如:海带、紫菜、水绵 低等 [出现早] 水中14.(2022八下·汕尾期末)对红树林湿地进行保护修复是广东省的一个重要生态保护任务。下列措施及理由中,不合通的是( )A.保持湿地水系与外围水系的联通,有助于鱼类的生存和繁育B.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C.鼓励群众放生动物,可提升红树林湿地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D.核心保护区不允许人为活动,避免干扰超过湿地自我调节能力【答案】C【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解析】【解答】A、保持湿地水系与外围水系的联通,有利于水源的更换,有助于鱼类的生存和繁育,A说法正确。B、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B说法正确。C、物种的多样性是一定区域物种的丰富度,所以,鼓励群众放生动物,可以保护生物,并不能提升红树林湿地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C说法错误。D、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如果超出了这种病能力,生态系统也会崩溃,所以,核心保护区不允许人为活动,可以避免干扰超过湿地自我调节能力,导致生态系统崩溃,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为基础题,此部分内容比较重要,熟记: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超出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会崩溃。15.(2022·南召模拟)春天,要雯同学去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踏青,她看到的下列场景与生命现象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盛开的玉兰花,有白色,也有粉色——生物具有遗传现象B.雯雯靠近地上觅食的小鸟,小鸟拍打着翅膀飞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岸边的垂柳发出嫩芽,长出新叶——生物能生长D.长时间的游玩使雯雯汗流浃背——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答案】A【知识点】生物的特征【解析】【解答】A.盛开的玉兰花,有白色,也有粉色是性状的差异性,反映了生物具有变异现象,A符合题意。B.雯雯靠近地上觅食的小鸟,小鸟拍打着翅膀飞走了,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生物具有应激性,B不符合题意。C.岸边的柳树发出嫩芽,长出新叶,说明生物能够生长,C不符合题意。D.长时间的游玩使雯雯汗流浃背,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小狗长成大狗等。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16.(2022·菏泽)为保护鸟类的多样性,某地依据右侧示意图将荒地改建为湿地公园,以作为鸟类的栖息地。计划从草本植物、低矮灌木和高大乔木中选择适宜植物种植在水岸高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鸟类在生态系统中一般作为消费者,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宜选择种植低矮灌木和高大乔木C.深水区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随深度增加越来越多D.该荒地改建成湿地公园后作为旅游景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答案】C【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光合作用的实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解析】【解答】A.结合分析可知,鸟类在生态系统中一般作为消费者,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不符合题意。B.在选择湿地的植物的种类时应考虑不同鸟类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的差异。所以,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宜选择种植低矮灌木和高大乔木,B不符合题意。C.深水区阳光较弱,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深水区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随深度增加越来越少,C符合题意。D.结合分析可知,该荒地改建成湿地公园后作为旅游景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二、资料分析题17.(2023七上·金平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资料一 2022年11月5日下午,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湖北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我们要深化认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资料二 红树林是贝类、虾、鱼蟹等水生生物集居繁衍和候鸟飞禽栖息越冬的好地方。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为贝类、虾、鱼、蟹等动物提供有机物,鹭鸟等候鸟飞禽以这些动物为食。生物的遗体、遗物富含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可被植物再利用。资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自2022年6月1日起实施,湿地自此有了系统性的法律保护。本法进一步明确了在湿地范围内从事旅游、种植、畜牧、水产养殖、航运等活动,应当避免改变湿地的自然状况,并采取措施减轻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1)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微生物属于 ;除资料二中提到的成分外,该生态系统还应包括 。(2)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 ”。鹭鸟与鱼的关系是 ,鹭鸟获取的能量最终来自 。该生态系统的 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3)由资料二可知,人类应避免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为该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林的这种能力较 ,这与其内的生物种类较 有关。【答案】(1)生产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2)地球之肾;捕食和竞争;太阳能;物质(3)自动调节;弱;少【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产生水、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微生物属于分解者。资料二中提到的贝类、虾、鱼、蟹、鹭鸟等候鸟都属于消费者。除资料二中提到的成分外,该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部分。(2)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鹭以鱼为食物,两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同时鹭和鱼都以虾为食物,可见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养育了生物圈中的生物。因此鹭鸟获取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由资料二可知,人类应避免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为该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林的这种能力较弱,这与其内的生物种类较少有关。【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18.(2023七上·阳西期末)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请阅读下列资料后回答问题。资料一:红树林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我国红树林资源丰富,全球红树林树种约40多种,我国分布有24种。红树林是贝类、虾、鱼、蟹等水生生物集居繁衍和候鸟飞禽栖息越冬的好地方。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为贝类、虾、鱼、蟹等动物提供有机物,鹭鸟等候鸟飞禽以这些动物为食。生物的遗体、遗物富含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可被植物再利用。资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自此有了系统性的法律保护。本法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在湿地范围内从事旅游,种植、畜牧,水产养殖,航运等利用活动,应当避免改变湿地的自然状况,并采取措施减轻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1)红树林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分别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 。(2)由资料一可知,鹭鸟与鱼之间存在 和竞争的关系;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写出鹭鸟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3)红树具有发达的呼吸根和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散落到海滩中,随着海水到处漂流,遇到合适的地方发育生长,这是红树对海滩生活环境的 。候鸟迁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4)红树林的植物通过根尖的 区吸收水和无机盐。水质会影响红树林生物的生活,水属于生态因素中的 因素。(5)由资料二可知,人类的活动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系统,避免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答案】(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捕食;植物→鱼→鹭鸟(合理即可)(3)适应;环境影响生物(4)成熟;非生物(5)自动调节【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所以, 红树林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分别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根据资料一所述,鹭鸟等候鸟以虾、鱼、蟹为食物,所以鹭鸟和鱼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流动过程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且是逐级递减的,食物链上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所以,食物链越短,最高及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所以,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鹭鸟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最短的食物链:植物→鱼→鹭鸟(植物→蟹→鹭鸟、植物→虾→鹭鸟)。(3) 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都会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红树具有发达的呼吸根和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散落到海滩中,随着海水到处漂流,遇到合适的地方发育生长,这是红树对海滩生活环境的适应,候鸟迁徙是为了到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过冬,所以,候鸟迁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环境影响生物。(4)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中,成熟区出现了根毛,在成熟区内部分化出了导管,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区域,水质会影响红树林生物的生活,水属于生态因素中的非生物因素。(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甚至崩溃,所以,人类的活动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系统,避免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故答案为:(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捕食、植物→鱼→鹭鸟;(3)适应、环境影响生物;(4)成熟、非生物;(5)自动调节。【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能力流动特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此部分内容为重点内容,需要熟记基础知识,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实验者食物链单向流动的,是逐级递减的,食物链上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越多,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19.(2023八下·襄州月考)资料分析题。资料一:湖北省长江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植物238种,高等陆生脊椎动物231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和麋鹿。资料二:曾经,这个乐园遭受过毁灭性破坏:村民挖塘养鱼、过度捕捞,乐园惨遭荼毒!近几年,我省增强生态保护理念宣传,多管齐下对保护区进行环境治理和保护,成效显著,现在保护区又恢复昔日靓丽风景,迁徙乌种类和数量及各类水生生物数量又逐年增加了。资料三: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是汉江流域第一家国家级湿地公园。湿地内水系发达,植被繁茂,乌类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完整,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旅游价值。建设汉江囯家湿地公园,构筑城市绿心,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打造人类与动植物和谐共生的乐园。(1)资料一和资料二有力地证明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 。(2)保护区内生物种类丰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 多样性。(3)资料一中提到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之间的 和 上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分类等级,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4)湿地保护区是候鸟飞禽栖息越冬的好地方。候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设计的,比如它们的 发达,是飞行的主要动力。(5)麋鹿俗称“四不像”,野生的麋鹿群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具有 的特征。(6)鸟和麋鹿等任何动物的运动完成都是由骨、骨骼肌和关节三者的协调配合,在 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完成的。当你直臂提重物时,你的肱二头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答案】(1)自然保护区(2)基因(3)种;形态结构;生理功能(4)胸肌或肌肉(5)社会行为(6)神经;收缩【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生物分类的单位;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解析】【解答】(1)资料一和资料二有力地证明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就是为了保护自然资源而划出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加以保护的地区,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它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2)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3)资料一中提到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之间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分类等级,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4)大多鸟类营飞行生活,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生活的特点有:鸟类具有流线型的体型,身体覆盖羽毛,前肢演化为翼,为飞行提供了前提;骨骼轻而薄,长骨中空,短的愈合;鸟类胸肌发达,用以牵动两翼飞翔,为飞行提供动力;靠鸟类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进行独特的双重呼吸,为鸟类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所以,候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设计的,比如它们的胸肌发达,是飞行的主要动力。(5)麋鹿俗称“四不像”,野生的麋鹿群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具有社会行为的特征。(6 )鸟和麋鹿等任何动物的运动完成都是由骨、骨骼肌和关节三者的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完成的。当你直臂提重物时,你的肱二头肌处于 收缩状态。故答案为:(1)自然保护区;(2)基因;(3)种;形态结构;生理功能;(4)胸肌或肌肉;(5)社会行为;(6)神经;收缩。【分析】此题考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分类依据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熟记:生物多样性通常包含三层含义,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个体之间有分工,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动物和植物最明显些区别是动物能运动,哺乳动物完成任何一个动作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是由于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多组肌群相互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骨骼肌提供动力,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的作用。20.(2022·金昌)金水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西北荒漠生态脆弱区,其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经统计,湿地公园现有种子植物140种,鸟类49种,鱼类数十种。请据此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湿地公园中生活着多种野生动植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2)野鸭在金水湖里游动,不时叼起一条小鱼,小鱼以小虾为食,小虾吃水生植物,请写出这条食物链 ;野鸭和小鱼之间的关系是 ;假若湖水被某种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该食物链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3)金水湖中的鱼类用 呼吸,身体两侧的 能感知水流方向。(4)保护金水湖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5)请写出一项金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答案】(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2)水生植物→小虾→小鱼→野鸭;捕食;野鸭(3)鳃;侧线(4)建立自然保护区(5)净化水质、保持水源、蓄洪抗旱、调节气候等(合理即可)【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解析】【解答】(1)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公园中生活着多种野生动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或捕食)的关系构成了食物链,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积累,且营养级别越高积累的越多,在金水湖里,野鸭、小鱼、小虾、水生植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水生植物→小虾→小鱼→野鸭,并且在野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最多。(3)鱼类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当水流经鳃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内,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渗出,排到入水中,在鱼的身体两侧有侧线能够感知水流的方向。(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迁地保护、颁布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等,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5)金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属于湿地生态系统,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保持水源、蓄洪抗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4)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21.(2023七上·大安期末)根据资料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市城区东北部,距城区仅1公里,现有植物57科169种,野生动物239种,以湿地水鸟居多,占吉林省湿地水鸟种数的50%以上。湿地公园规划了湿地保护保育区,保持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环境。经过几年的恢复保护,形成了湿地动植物多样性。湿地公园内植被茂盛,水草丰美,芦苇成片,绿柳成荫,万鸟栖息,渔歌唱晚,极具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1)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生态系统。(2)1993年被林业部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提高大气湿度,使炎热的天气变得凉爽。同时绿色植物又通过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 ,使公园空气清新,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答案】(1)湿地(2)蒸腾;光合;氧气;碳氧【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蒸腾作用及其意义;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解析】【解答】(1)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湿地生态系统。(2)植物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内植被茂盛,水草丰美,芦苇成片,绿柳成荫,由于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等提高大气湿度,使炎热的天气变得凉爽。同时绿色植物又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使公园空气清新,维持碳氧平恒。【分析】(1)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生产氧气的70%;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农作物。(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22.(2022·北部湾)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红树林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我国红树林资源丰富,全球红树林树种约40多种,我国分布有24种。红树林是贝类、虾、鱼、蟹等水生生物集居繁衍和候鸟飞禽栖息越冬的好地方。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为贝类、虾、鱼、蟹等动物提供有机物,鹭鸟等候鸟飞禽以这些动物为食。生物的遗体、遗物富含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可被植物再利用。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自此有了系统性的法律保护。本法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在湿地范围内从事旅游、种植、畜牧、水产养殖、航运等利用活动,应当避免改变湿地的自然状况,并采取措施减轻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1)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除材料一中明确提到的成分外,生态系统还应包括 。(2)鹭鸟与鱼之间存在 和竞争的关系。(3)材料一的划线部分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和能量流动的重要功能。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结合划线部分写出鹭鸟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4)由材料二可知,人类的活动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系统,避免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 是有一定限度的。【答案】(1)生产者;非生物部分(2)捕食(3)物质循环;浮游植物→鱼→鹭鸟(4)自动调节能力或自我调节能力【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解答】(1)红树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含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生产者主要是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等自养生物,所以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材料一中明确提到的成分有生产者(各种植物)、消费者(贝类、虾、鱼、蟹、鹭鸟等动物),分解者(各种微生物),未提到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如红树林中的空气、水、无机盐、光照等。(2)由题可知,鹭鸟等候鸟飞禽以贝类、虾、鱼、蟹等动物为食,则鹭鸟与鱼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同时,由于鹭鸟能捕食虾,而鱼也可以虾为食,二者都生活在红树林中,二者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3)由划线部分可知,红树林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能为各种消费者提供食物,生产者、消费者的遗体、遗物可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回到无机环境中,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功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由题干可知,鹭鸟属于肉食动物,其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应最短,且在该食物链中占第三营养级,如浮游植物→鱼→鹭鸟。(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所以人类的活动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系统,避免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23.(2022七上·乾安期中)请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黄河古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块儿天然湿地。区域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冬候鸟的越冬北界,已知有鸟类156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9种,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每年在此停留栖息越冬和繁殖的候鸟达数万只,它们以鱼为食,鱼以虾为食,而虾则以藻类植物为食,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勃勃生机。(1)湿地生态系统有净化水质和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为“ 地球之 ”。(2)请利用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动物补全食物链:藻类植物→ → →候鸟。(3)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 圈的大部和 圈的表面。(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具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答案】(1)肾(2)虾;鱼(3)水;岩石(4)自动调节【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解答】(1)湿地生态系统是由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2)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利用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动物补全食物链:藻类植物→虾→鱼→候鸟。(3)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4)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种类和数量,比例总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具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分析】(1)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生产氧气的70%;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农作物。(2)有关食物链的书写要点:①数食物链时,要从起始端(绿色植物)数起,每条食物链都要数到底,不能漏数,但也不能将一个箭头看作一条食物链;②在食物链中,每个箭头都必须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③在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它只反映出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与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④肉食动物(属于第三环节),终点是营养级最高的肉食动物。(3)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24.(2022八下·新乡期末)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东部,保护区总面积22780公顷。1988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天鹅、鹤类等珍禽及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共有鸟类13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34种。是中原地区重要的水禽栖息越冬地,也是南北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具有潜在的科研开发及生态旅游价值。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黄河湿地进行调查研究后,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出下图,图1表示此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2表示该食物网中各个环节的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生态学中,把空气、阳光、水、土壤及河虾、食草鱼类等影响白鹭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共有鸟类13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34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2)据图1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根据图2所示的能量金字塔推测,甲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 。(3)某一时段保护区内的工作人员向水体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食草鱼类,短期内白鹭的数量会明显上升,但一段时间之后白鹭数量又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4)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降重举行,大会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研究多种原因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你认为最根本的措施是 。【答案】(1)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种类(2)4;浮游植物(3)自动(我)调节(4)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解析】【解答】(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所以,在生态学中,把空气、阳光、水、土壤及河虾、食草鱼类等影响白鹭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多样性通常包含三层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所以,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共有鸟类13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34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多样性。(2)图1中,食物链有:浮游植物→食草鱼类→白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白鹭,浮游植物→河虾→白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共4条,图2中有四个营养级,所以,对应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甲为生产者对应的是浮游植物。(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处于生态平衡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所以,保护区内的工作人员向水体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食草鱼类,短期内白鹭的数量会明显上升,但一段时间之后白鹭数量又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我)调节能力。(4)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它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故答案为:(1)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种类;(2)4、生物种类;(3)自动(我)调节;(4)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分析】此题考查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考察点较多,难度不大,需要熟记: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通常包含三层含义,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5.(2022·宁夏)宁夏是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注重湿地生态系统维护,我们在行动。某学校生物研究小组开展了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实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初夏,黄河宁夏段某湿地水草葱郁,风吹芦苇,水波荡漾;鱼儿在水草间嬉戏,野鸭在苇丛中穿梭;野兔贪婪地享受着美味,不时晃动着警觉的耳朵,当鹰在天空出现的瞬间,这里变得十分静谧……材料二近年来,宁夏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和修复,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和繁殖地。调查显示,2021年过境宁夏迁徙的鸟类分布区域扩大,珍稀品种数量、种类明显增多。其中,大天鹅在五市黄河滩涂和湿地公园均有出现,数量是往年的2-3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鸭,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小天鹅、灰鹤、白琵鹭、豆雁、灰雁等数量相对往年明显增多。(1)根据材料一,该小组绘制了图所示生物之间的部分食物关系。在图中用“→”补全两处与野鸭有关的食物关系: 。该湿地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能量就是沿着这种渠道逐级传递的。从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该生态系统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 。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2)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 、其在蓄洪抗旱、 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答出一点即可)。(3)材料二显示,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维护生物 的多样性。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最有效的做法是 。(4)从动物行为获得途径看,候鸟迁徙属于 行为。鸟类在飞行的过程中,呼吸作用旺盛,有 辅助呼吸。【答案】(1);食物网;鹰;水草→鱼→野鸭→鹰(2)强;净化水质(调节气候)(3)种类;建立自然保护区(4)先天性;气囊【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解析】【解答】(1)野鸭属于杂食性动物,吃青草,也吃鱼。据此补全两处与野鸭有关的食物关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能量就是沿着这种渠道逐级传递的,从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该生态系统中最顶端的生物获得能量最少,所以鹰获得能量最少。该生态学系统中的食物链包括:青草→野兔→鹰;青草→野鸭→鹰;水草→野鸭→鹰;水草→鱼→野鸭→鹰。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水草→鱼→野鸭→鹰。(2)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因此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湿地在蓄洪抗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3)生物的栖息地是各类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维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4)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候鸟迁徙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起辅助作用。【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5)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26.(2022七上·罗湖期中) 资料分析深圳福田红树林水网交织,鸢飞鱼跃,融都市的繁华与自然生态美景于一体,近期入选了《 2020 年国家重要湿地名录》。湿地内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据统计,现有原生红树植物 16 种,其中本地自然生长的红树植物 7 种,鸟类约 200 种,其中卷羽鹈鹕、白肩雕、黑脸琵鹭、黑嘴鸥等 23 种为珍稀濒危物种。福田红树林也是全球濒危鸟类黑脸琵鹭的第二大越冬地。(1) 湿地生态系统堪称“地球之 ”。(2) 该生态系统的所有能量,最终都来自于 。(3) 我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湿地中几种生物消化道内的食物进行分析,其结果见下表:生物种类 野鸭 田螺 河虾 水蚤消化道内食物 田螺、河虾、水蚤 水蚤、小球藻 小球藻 小球藻①请根据表中信息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② 水体中一些重金属物质能沿着食物链传递,在你所写的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4) 福田红树林景色优美,生物种类丰富,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答案】(1)肾(2)太阳能(3)小球藻→水蚤 → 田螺 → 野鸭;野鸭(4)自动/自我【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富集【解析】【解答】(1)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故填:肾(2)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所有能量,最终都来自于太阳能。故填:太阳能(3)①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根据表中信息可知“野鸭能捕食田螺,田螺能捕食水蚤,水蚤能捕食小球藻”,故可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是:小球藻→水蚤→田螺→野鸭。②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被分解、无法被排出,能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结合上述分析可知,该食物网中野鸭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故填:小球藻→水蚤→田螺→野鸭;野鸭(4)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所以,福田红树林景色优美,生物种类丰富,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或自我)调节能力。故填:自动(或自我)调节【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27.(2022·恩施)CCTV-10“创新进行时”栏目近期播出“城市污水变身记”,记录了杭州市利用“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模式处理千万吨级城市生活污水的过程。过去杭州市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导致青山湖严重污染。湿地生态修复方案综合解决了水污染问题,恢复了青山湖区的生态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1)湿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初来源是 ,并沿着 单向流动。(2)生活污水的大量直排破坏了青山湖生态系统稳定性,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有限。(3)人类有义务保护生物圈,水源和供水系统若受到致病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的污染,可能会引起传染病流行或发生 。【答案】(1)太阳能或太阳光能;食物(2)自我调节或自动调节(3)环境污染、毒害人体等【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解答】(1)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2)生态平衡之所以能保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数量和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但当外界干扰超过了其自身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这也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3)水源和供水系统若受到致病微生物污染,人类饮用了这些含有致病微生物的水,就可能会导致身体患病,甚至是传染病,进而导致传染病流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水源受到有毒化学物的污染,这些化学物会随着淡水生态系统中水的流动进入不同的生态系统,会导致整个生态环境污染。这些污染物又会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不断富集,最终会影响人体健康,甚至毒害人体等。【分析】(1)能量的流动: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物摄入的能量的去向有三方面:①生物呼吸消耗;②流入下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能量是逐级减少。(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三、读图理解题28.(2022七上·岑溪期中)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如下图是湿地生态系统,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水、阳光、空气、土壤属于 部分,芦苇和蒲草属于 部分,也是生态系统中 者。生物和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芦苇和蒲草之间的关系是 (选填“竞争”或“捕食”)关系。(2)补充完整:与丹顶鹤有关的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剑水蚤→ →鱼→丹顶鹤。如果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在这条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答案】(1)非生物;生物;生产者;竞争(2)蜻蜓的幼虫;丹顶鹤(3)太阳能【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水、阳光、空气、土壤等没有生命,属于非生物部分,芦苇和蒲草有生命,属于生物部分,芦苇和蒲草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芦苇和蒲草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故答案为:非生物;生物;生产者;竞争。(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图中浮游植物可以被剑水蚤吃,剑水蚤可以被蜻蜓的幼虫吃,蜻蜓的幼虫可以被鱼吃,鱼可以被丹顶鹤吃。所以与丹顶鹤有关的这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剑水蚤→蜻蜓的幼虫→鱼→丹顶鹤。如果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则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此条食物链中,丹顶鹤的营养级别最高,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故答案为:蜻蜓的幼虫;丹顶鹤。(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是从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故答案为:太阳能/阳光。【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2)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合作、寄生、共生等。29.(2022六上·高青期中)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的渤海之滨。拥有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生态景观,对于保持河海生态系统平衡、调节气候、蓄洪防早、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图一为湿地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一中有 条食物链,鹰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2)由图一可以看出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的特点是 。(3)若图二表示的是植物、鼠、蛇、鹰四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则乙代表的生物是 。乙数量最少的原因是: 。(4)如果将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大面积毁坏,则生态平衡将会遭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答案】(1)2;植物→鼠→鹰(2)反复循环(3)鹰;能量随食物链流动单向递减,鹰类所处能量级别最高,所以数量最少所获取的能量最少(4)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解答】(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图中的食物链有:植物→鼠→蛇→鹰,植物→鼠→鹰,共2条,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鹰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即含有鹰的最短食物链:植物→鼠→鹰。(2)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由图一可以看出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的特点是循环流动。(3)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即植物的能量(数量)多于草食性动物中的能量(数量),草食性动物中的能量(数量)多于肉食性动物中的能量(数量)。由图二得出的食物链是:丁→甲→丙→乙,若图二表示的是植物、鼠、蛇、鹰四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则乙代表的生物是鹰,乙数量最少的原因是:能量随食物链流动单向递减,鹰类所处能量级别最高,所以数量最少所获取的能量最少。(4)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故如果将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大面积毁坏,则生态平衡将会遭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30.(2022七下·海丰期末)东莞市松山湖是一个包括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次生林生态系统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等生态自然环境保持良好的区域。研究人员调查了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类群,并绘制出碳循环图解(图2)。(1)在以上生态系统中,人为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生态系统。(2)图1表示次生林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丁4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变化,则该食物链是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图2中的A代表 ,F代表 ;从食物链的角度来看,以藻类植物为食的小型浮游动物处在 (填字母)环节,如果C的数量突然增加,短时间内B的数量会 。(4)上述生态系统中, 生态系统有净化水质和蓄洪抗旱的作用,并有“地球之肾”之称。(5)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6)如果农田生态系统的水受到污染,则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 积累,因此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图2中的 (填字母)。【答案】(1)农田(2)丁→乙→甲→丙(3)生产者;分解者;B;减少(4)湿地(5)生物圈(6)食物链;D【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类型;生物圈的概述【解析】【解答】(1)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 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主要是农作物;在此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代替。所以,在以上生态系统中,人为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农田生态系统。故填:农田(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1中相对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丁、乙、甲、丙,因此反映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故填:丁→乙→甲→丙(3)结合分析可知,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图2中的A代表生产者,F代表分解者;从食物链的角度来看,以藻类植物为食的小型浮游动物处在B环节(初级消费者),如果C的数量突然增加,短时间内B的数量会因天敌的捕食而减少。故填:生产者;分解者;B;减少(4)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故填:湿地(5)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故填:生物圈(6)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所以,如果农田生态系统的水受到污染,则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积累,因此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图2中的最高营养级的D。故填:食物链;D【分析】图1中,反映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图2中:A与E之间是双向箭头,其中E可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A可代表生产者;F中除了一个箭头指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其与箭头都是进入的,因此F代表分解者;则B代表初级消费者、C代表次级消费者、D代表三级消费者。如果C的数量突然增加,短时间内B会因为缺少食物而减少。31.(2022·梧州)广西梧州市苍海国家湿地公园是西江水道上的明珠。万亩苍海,山水相映,绿树婆娑,蒲苇芦荻,鹭飞鱼跃,蛙鸣鸟叫,独具城市河湖与库塘湿地特色,是候鸟停歇和越冬的好地方。如图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生物部分中的 。(2)图中的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 的协调作用游泳。(3)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4)若该生态系统受到农药污染,则图中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是 。(5)保护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人人有责。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呢?(答出一点即可)【答案】(1)生产者(2)鳍(3)4(4)鹭(5)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1)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不仅可以生产有机物,而且也能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同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生成的有机物中。因此,图中的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生物部分中的生产者。(2)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有:水生植物→蟹→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水生植物→虾→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鹭;共计4条食物链。(4)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若该生态系统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是鹭。(5)作为中学生,应该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等。【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备考2023年中考生物时事跟踪专题5 湿地保护(学生版).docx 备考2023年中考生物时事跟踪专题5 湿地保护(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