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1科学立法导学案[课标要求] 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的基本要求。[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理解、支持、认同立法的过程。2.科学精神:正确认识科学立法的内涵、基本标准和要求。3.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4.公共参与:积极为相关部门科学、民主立法建言献策。【导学新知】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1.含义: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2.具体要求(1)体现我国社会主义____________,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2)符合国情和实际。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________________,使每项立法都能____________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3)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____________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____________,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二、推进科学立法1.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__________的规范性文件。2.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________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3.要合理设定________与__________、权力与责任。【易错提醒】1.科学立法要保障人民各项利益。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我国,宪法是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法律依据。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科学立法要做到以德立法,在道德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主导作用。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科学立法应做到权利与义务完全对等、权力与责任完全分设。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一在中国,“家庭教育”关乎亿万家庭的日常生活,关乎子孙后代的未来与希望,也是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极具文化辨识度的一部分。对这一宏大又具体的社会问题进行立法规制,体现了立法者的创新勇气、文化底气和发展智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该法第一次将家庭教育上升到法律层面,在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法律责任等方面对做好家庭教育工作进行了全方位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不仅强调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所应承担的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明确了家庭教育应有的内容、方向及方式,同时也规定了各级政府行政部门、国家机构和各类相关社会组织等均应在各自职责范围领域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与服务,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国家和社会层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新时代将家庭教育从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的客观依据有哪些?(2)制定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有哪些意义?合作探究二2022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地方组织法》)。《地方组织法》规定,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应当“充分发挥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通过建立基层联系点、代表联络站等方式,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听取对立法、监督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居民列席有关会议的制度。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和各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各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联系代表的工作机制,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扩大代表对各项工作的参与,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完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强化国有资产审查监督。明确政府建设原则,要求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数据共享。(1)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的修订过程是如何体现科学立法的?(2)作为青年学生,说一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参与立法?核心归纳 坚持科学立法的原因(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2)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3)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核心归纳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关系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依法立法地位 保证法规质量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保证法规质量的基本途径和关键 保证法规质量的根本要求和底线核心 尊重和体现所调整社会关系的客观规律和法律体系内在要求 立法为了人民、立法依靠人民 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宪法法律精神,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侧重点 科学立法体现了立法活动的科学属性 民主立法突出了立法活动的人民属性 对立法活动的合法属性予以关注,重点解决法出多门、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等问题联系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三者统一于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体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提升】 1.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持续爆出的数据安全事件一直令各国政府和民众堪忧。为此,我国在2021年相继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与监管治理。由此可见(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已经形成B.科学立法要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C.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D.公正司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2.近年来,全国基层立法联络点数量不断增长、工作形式不断创新,架起连接百姓与最高立法机关的“连心桥”,截至2021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先后就126部法律草案、年度立法计划等征求基层群众意见建议7 800余条,其中2 200余条意见建议被不同程度采纳吸收。广搭“连心桥”( )①使开门立法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径②推进民主立法走向深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③扩大公民立法参与,有效发挥法工委领导立法的作用④有利于立法工作接地气,更好地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我国首部针对家庭教育的专门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已正式实施,在已有法律重点解决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问题的基础上,这部法律聚焦父母等监护人的职责、着力解决家庭教育问题,从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等方面对家长、政府、学校、家庭教育服务机构等主体的职责进行了划分,并规定不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体现了我国在立法过程中( )①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司法机关的权力和责任②应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社会共识③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④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1科学立法导学案答案【导学新知】一、1.客观规律2.(1)国家性质 (2)立法体制机制 科学合理(3)内在逻辑 立法技术二、1.合法有效2.民主3.权利 义务【易错提醒】1.科学立法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2.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3.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4.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中发挥主导作用。5.科学立法应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合作探究一】(1)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既传承中华文明又与新时代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战略要求相适应。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该法从内容上科学合理地规范了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2)《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合作探究二】(1)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依据宪法和立法法,审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全国人大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通过建立基层联系点、代表联络站等方式,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听取对立法、监督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健全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各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联系代表的工作机制,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2)可以关注国家机关网站,通过官网发表意见建议;旁听地方立法听证会;通过建立基层联系点、代表联络站等方式参与立法,可以参加政府、街道办组织的相关会议参与立法;等。【巩固提升】1.B [材料强调立法应顺应社会发展要求,不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已经形成,A与题意不符。 材料强调科学立法的重要性,不体现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C与题意不符。 材料强调要加强科学立法,不体现公正司法,D与题意不符。]2.C [①错误,发展基层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②④正确,由材料可见广搭“连心桥”推进了民主立法走向深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有利于立法工作接地气,更好地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③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3.D [①②在材料中未体现,不符合题意;③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明确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完善了我国的法律体系,遵循了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④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立法过程中应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