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核心主题:明枪暗箭的新战场 大国博弈的新格局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生的各种新变化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了解冷战及其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关系。大概念教学1945年8月,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乔治·凯南对身边的记者说:“人民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二战冷战思考:凯南指的两个“战争”是什么?三.冷战完结、两极瓦解、多极化不可逆转20世纪八九十年代遥望:两极之后世界和大国关系将走向何方?二.冷战发展、两极受冲击、多极化的成长20世纪六七十年代感受:多极化趋势有哪些表现?一.冷战兴起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四五十年代探究:为什么昨日的盟友成为今日的对手?目录冷战与两极格局壹1946年2月,凯南向华盛顿发回一封8000字“长电报”,提出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扩张,又不会引起全面军事冲突。同年9月,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长篇报告”,断定美国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由此可见美( )A.出现严重战略误判B.“冷战”全面升级C.战争形势骤然紧张D.由合作转向对抗D美苏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对手无意的又不会引起全面军事冲突该漫画的立场?意图?起个标题?华盛顿的和平鸽虽然炸弹的亮光掩饰了,实际上却卑鄙爱好和平的人,空洞的漂亮话立场:苏联意图:揭露美国霸权政策标题:比如美国的“和平鸽”苏联的侵略和扩张,是战后紧张局势的根本原因。——【美】詹姆士·伯纳姆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世界霸权,竭力制造各种冲突,促使国际局势紧张化。——【美】弗莱明修正派:苏联责任说正统派:美国责任说冷战不是一个或两个国家形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合力形成的结果。——【挪威】文安立冷战责任说美苏双方行为的结果……英国在冷战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中国】白建才、田华关于冷战的责任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直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根本——美苏两国国家利益严重冲突,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尖锐对立现实——美苏战略不同。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之间发生激烈碰撞。其它原因历史潮流:二战刚结束,人们对战争痛恨,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推波助澜: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为冷战兴起揭开序幕。冷战原因(1947-1991年)苏联的侵略和扩张,是战后紧张局势的根本原因。——【美】詹姆士·伯纳姆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世界霸权,竭力制造各种冲突,促使国际局势紧张化。——【美】弗莱明修正派:苏联责任说正统派:美国责任说冷战不是一个或两个国家形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合力形成的结果。——【挪威】文安立冷战爆发原因的复杂性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冷战责任说美苏双方行为的结果……英国在冷战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中国】白建才、田华关于冷战的责任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冷战表现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经济军事地缘政治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1947年提出“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成立“北约”1955年成立“华约”,--标志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49年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1949年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冷战推动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杜鲁门主义是政治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是经济上的表现;杜鲁门主义是马歇尔计划的指导思想;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应用。政治体系的绝裂经济体系的断裂地缘政治的割裂欧洲的彻底分裂马歇尔计划A.“冷战”局面正式开始B.雅尔塔体系由此确立C.使西欧社会趋于稳定D.直接导致“华约”成立阅读下图,图中反映的事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C图9是“冷战”期间苏联创作的一幅漫画。画中坐在第一排的美国按铃后,后排欧洲各国就跟着举手。该漫画( )A.赞扬了欧洲联合下的决策机制B.倡导了美苏两国共同主宰世界C.讽刺了美国控制资本主义阵营D.揭露了美国势力向亚非拉渗透C稳定西欧控制西欧壮大阵营遏制苏联称霸世界该计划实施期间,英法等16国受援,对西欧的援助达132亿美元。材料一: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在两极格局形成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种宏观论述》材料二:(所有)接受这一法案的国家,经济计划应受美国的监督,应撤销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税率。 ——《欧洲复兴法案》材料三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请你结合马歇尔计划的目的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目的:恢复欧洲经济,巩固西欧资本主义制度;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达到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图谋。联系:杜鲁门主义是马歇尔计划的指导思想;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其本质都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目的一致相互联系1962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漫画背景: 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导弹。引起了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是冷战期间苏美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从古巴导弹危机看冷战对峙特点过程:世界毁灭的边缘——危急的13天 美国发现导弹基地 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宣布武装封锁古巴 苏联拒绝美国的封锁出动封锁古巴海域 派遣货船挑战封锁决定10月30日发动空袭 击落一架美国U2飞机美苏军队在古巴海域对峙 大国对峙(剑拔弩张)具有“地缘政治”特点从古巴导弹危机的进程看冷战对峙特点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本课问究探题H-bomb 1亿吨TNT当量氢弹美苏对危机的处理十分谨慎,双方领导人多次通信,通过秘密谈判——苏同意撤走导弹;美也承诺不入侵古巴,并于日后撤除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危机结束。自我控制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实力不对称两极格局的特点美国和他的伙伴国实际上要比苏联集团强大,不过这种优势并没有大到使美国觉得足以直接向苏联挑战的程度,于是便导致了双方持续攀升的军事威慑和军备竞赛特别是核竞赛的进行。即使在冷战最高潮的年代里,两极格局额也未能囊括所有的地区和国家,那些处于两个集团之外的国家和地区对两极格局形成了牵制。不对称不完全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两极格局势力图资本主义阵营总体实力强于社会主义阵营。不是所有国家都加入冷战。在1950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苏联的3倍,北约联盟加上日本的财富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财富的4-5倍。冷战的特点1、具有传统的大国利益冲突的实在内容;2、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3、以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4、苏两国之间始终避免兵戎相见的自我控制机制。5、不对称、不完全6、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摘自徐蓝教授课件贰冷战与多极力量多极化力量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发生分化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西欧“欧共体”的成立日本经济起飞,谋求“政治大国“中苏关系的恶化苏南关系的恶化中国的发展第三世界的发展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的冲击美苏争霸相互削弱【史料实证】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展望今后五年、十年或许十五年的时候,我们会看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在即将到来的世界中,美国将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尼克松 1971年多极化力量的发展新的力量崛起美国经济力量相对下降【探究】结合材料,指出多极化力量的发展的因素。西欧、日本、中国欧洲共同体(1967年)欧洲联盟(1993年)经济组织政治、经济、军事联盟欧共体成立与发展①西方阵营分化1959年法国总统藏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欧洲煤钢共同体(1952年)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年)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并积极寻求“政治大国”地位早在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时,日本政府就提出了“过渡到政治大国”的口号。进入80年代,日本把谋求政治大国作为对外战略的主要目标。1981年7月,中曾根首相在他的故乡发表讲话时说:“要在世界政治中提高日本的发言权,增加日本不仅作为经济大国的份量,而且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①西方阵营分化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美、日、西欧三足鼎立苏东关系破裂中苏关系破裂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④第三世界的兴起③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②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①西方阵营分化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多极力量的成长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决定力量是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1962.10古巴导弹危机1979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战略防御计划”美苏首脑会晤多层次对话机制苏联解体缓和顶峰19851991紧张瓦解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不再干涉东欧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收缩两极格局走向瓦解美苏关系走向缓和,主要是以苏联的退让和妥协为前提的。叁两极格局的瓦解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目前是“一超多强”。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和平成主流走向多极化两极格局结束后,大集团对峙的大国关系格局已经不存在了,各大国为了充分地维护自身的利益,都寻求以对话代替对抗,用合作代替争端的方法,首脑外交极为活跃,纷纷建立高层化、机制化的对话渠道,大国关系不再是若干力量界限分明、彼此对立的关系,而是以国家利益为基础的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格局。这表明当今世界( )A.呈多样性的格局特征 B.政治格局的变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C.和平力量的不断增长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冲击旧的世界政治秩序C两极对峙格局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壮大,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中外历史纲要》积极影响:①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②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③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国家为维护自身安全,开展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④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历程。冷战影响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中外历史纲要》消极影响:①战后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超级大国的工具(大国强权政治色彩)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埋下了不稳定的祸根(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③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破坏了和平④割裂世界经济,形成两个封闭的经济体系,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造成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启示战争和对抗使人类蒙受灾难和平与发展才是世界主流裂变渐变剧变大国与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是国际格局演变的基础和推动力量。 ——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叙述》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多极力量兴起孕育瓦解两极瓦解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加强杜鲁门主义—共和工情报局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华约联邦德国—民主德国西方阵营的分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中国的振兴第三世界崛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形成结 束 语二战后两极格局之下,尽管美苏之间有尖锐对抗,但双方始终没有爆发战争。世界似乎成功避过了修昔底德陷阱。如今世界再起不和谐之音,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美贸易战、俄乌冲突……一系列的事件表明美国的冷战思维继续存在。当今大国间该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论是后人的引申,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国家之间要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只要坚持沟通、真诚相处,“修昔底德陷阱”就可以避免。——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修底德陷昔阱公元前 5 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里克利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战争最终以雅典战败、提洛同盟解散告终。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成大国,而现成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几乎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至前404年)作业一:国际格局的演变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影响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因素,这些事件无不集中反映了大国与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这一历史时段的国际格局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试以“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为主题,叙述这一演变的过程。“一战”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二战”,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结束;冷战的发生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演变过程如果让你以漫画与历史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请你为论文拟写一个提纲。作业二:漫画中的历史苏联宣传:“马歇尔计划”笑里藏刀,拒绝资本主义的陷阱美国丑化苏联当街挟持美女自由民主制度共产主义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