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草原风情》同步测试1.目前,对内蒙古草原分布影响最大的地理因素是( )A、位置??? ?B、气候 C、河流 D、植被【解析】答案选B??? 原创,本题旨在(1)考查学生是否对内蒙古位置的了解,(2)考查学生是否对内蒙古气候的了解,(3)考查学生是否对内蒙古河流的了解(4)考查学生是否对内蒙古植被的了解(5)考查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和地理知识的能力。2.下列诗句中,最适合用来描写内蒙古草原风景的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解析】答案选C?? 原创,本题旨在(1)考查学生是否知道关于草原的诗歌,(2)考查学生是否有一定的诗歌的功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阅读能力。3.下列草原,不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是( )A、呼伦贝尔大草原? B、巴音布鲁克草原 ?C、科尔沁草原?? D、锡林郭勒草原【解析】答案选B原创,本题旨在(1)考查学生是否对我们草原的了解。(2)是否了解我国最大的草原是什么草原,在什么地方,(3)考查学生知道内蒙古有几大草原。4.下列各沙漠,不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是( )A、巴丹吉林沙漠?? ? B、库布其沙漠??? ?C、塔克拉玛干沙漠?? ? D、布日敦沙漠【解析】答案选C 原创,本题旨在(1)考查学生是否了解我国的沙漠。(2)考查学生是否了解我国最大的沙漠。分布在哪里?(3)考查学生是否知道内蒙古自治区有哪几个沙漠。5.下列草原文化现象,内蒙古境内很少见的是( )A、那达慕大会 ?B、马头琴?? C、手抓肉 ?D、奶茶【解析】答案选C。本题旨在(1)考查学生是否对内蒙古文化的了解(2)考查学生是否了解那达慕大会(2)考查学生是否了解马头琴(3)考查学生是否了解手抓肉(3)考查学生是否了解奶茶。考查对内蒙古文化的全面了解。6.下面哪首乐曲较适合在那达慕大会上播放( )?A、《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B、《赛马》?? C、《康定情歌》?D、《采茶舞曲》【解析】答案选B本题旨在(1)考查学生是否了解蒙古族人的民俗习惯,(2)是否了解那达慕大会和一些比赛项目,(3)考查学生对一些地方民歌是否了解。是否对陕北民歌的了解,是否对四川民歌的了解。茶叶只有我们浙江才有,考查学生是否知道茶叶的出处。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本题为原创题。7.(2012年椒江区中考试模拟试卷13题)在这条布满茫茫的沙漠和戈壁的艰辛旅途中,小明经过了我国一些地理分区和气候类型区,以下对应正确的有( )①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 ②西北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③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 ④北方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A.①②??????? ?? B. ②③???????? ??? C. ①③?????? ?D.②④【解析】答案选A(1)考查学生是否了解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点(2)是否了解西北地区的气候和特点8.“四季转场,逐水草而居”指的是哪个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哈萨克人?????? B、波斯湾沿岸的阿拉伯人??? ?C、青藏地区的藏族人???????????????? D、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人【解析】答案选D原创题,(1)考查学生是否了解蒙古族人的民俗习惯,(2)是否了解青藏地区的藏族人的生产和生活,(3)考查学生是否了解的波斯湾沿岸的阿拉伯人的生产和生活,(4)考查学生是否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哈萨克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2)考查学生是否了解哈萨克人、阿拉伯人、藏族人、蒙古族人的区别和联系二、非选择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A字母表示?????????????? ?山脉B字母表示?????????????? ?山脉。C字母表示?????????????? ?山脉,E字母表示?????????????? ?山脉。D字母表示?????????????? ?高原,F字母表示?????????????? ?高原。G字母表示?????????????? ?海,H字母表示?????????????? ?海(2)D处字母表示的是字?????????????? ?(省级行政区)。其行政中心是????????? ?,该地位于????????? ?(地形区),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3)D地主要的自然景观是……………………(???? )A、荒漠?B、森林 C、草原D、雪山(4)D地适宜发展……………………(???? )A、种植业B、畜牧业 C、渔业D、商业(5)历史上,D地曾经“水草肥美”“风吹草低见牛羊”,而如今草原退化,沙尘暴天气频发,其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6)你认为保护D地的草原,防治荒漠化,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答案(1)A大兴安岭 B小兴安岭 C 长白山脉 E太行山脉 D内蒙古高原 F 黄土高原 G 渤海 H黄海 (2)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 高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3)C?(4)B?(5)气候恶化?、垦草种粮 、?过度放牧 (6)退耕还草、造林种草、禁牧轮牧、圈养移民本题旨在(1)考查学生是否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包括位置、气候、地形、水文等,了解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2)考查学生是否知道我们土地沙漠化严重。(3)考查学生是否知道要采取什么决策,解决沙漠化问题。2.材料一、该省位于中国北部边疆,呈狭长型,东西跨度大,地势平坦草原辽阔。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这里地区辽阔,物产丰富。材料二、河套地区流传有“河套的民歌牛毛多,唱了三年,唱了一只耳朵”的说法材料三、该省的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舞蹈、音乐和精湛的工艺品。向来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民歌具有民族声乐的独有风格,不论高亢嘹亮,还是低吟回荡,都充分体现了该省人民质朴、爽朗、豪放的性格。仔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从材料一可以判断是哪个省?该省最主要的是什么少数民族?(2)该民族最喜爱的一种乐器叫什么?食物有什么突出特点?(3)请你简要说出该民族是如何进行生产和生活的。【解析】答案(1)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2)马头琴。 肉食和奶茶(3)生产方面:蒙古族是中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生活方面:衣:蒙古族的服饰是蒙古袍。食:蒙古族人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的吃法有“手扒肉”和 “烤全羊”;蒙古族人酷爱饮茶,尤其是用砖茶煮的奶茶。此外,马奶酒也是蒙古族的传统饮料之一。住: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传统住房,其特点是易于装拆搬迁。行:出行喜欢骑马和坐勒勒车。习俗:每年7月、8月间,草原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原创,本题旨在(1)考查学生是否了解北蒙古族人的衣食住行乐。3.内蒙古草原的文化与草原、牧业生产是分不开的。试举出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一个例子,画出他们与草原、牧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图。衣:蒙古袍—便于高原放牧—便于抵御风寒—草原食:??????????? ?──????????????????? ?──??????????????? ──??????????????? 住:??????????? ?──????????????????? ?──??????????????? ──??????????????? 行:??????????? ?──????????????????? ?──??????????????? ──??????????????? 民俗:??????????? ?──??????????? ???????──??????????????? ──??????????????? 答案:食:奶茶──牛奶或者羊奶──饲养牛奶──草原牧业生产。住:蒙古包—便于拆迁搬运—便于草原放牧—草原行:勒勒车、马、骆驼—便于游牧生活—草原民俗:那达慕大会—赛马、摔跤、射箭──擅长骑射、体格健壮—草原【解析】出自《课时集训》51页18题。三、探究题材料一、见下图材料二、内蒙古草原退化严重, 目前退化草地面积已达3867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原的60%。素以水草丰美著称的全国重点牧区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退化面积分别达23%和41%,鄂尔多斯草原的退化最为严重,面积达68%以上。材料三、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40亿元。目前,每年土地退化、沙化面积仍在以3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继续扩展。这种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京津地区每年爆发的沙尘暴就是一例。(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2)结合材料二,请你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退化原因及防治措施。【解析】答案:(1)土地沙漠化?(2)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草原退化的因素多种多样, 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平地沙质沉积物覆盖深厚荒漠化自然因素(1)地理位置,深居内陆(2)气候干旱,海洋水汽来源少。(3)沙多风大(4)害和虫害严重鼠。人为因素(1)过度放牧,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2)过度开垦,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3)过度樵采,破坏防风沙的植被。(4)水资源利用不当,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荒漠化。防治措施:(1)以林牧为主⑵造林治沙、防风、护牧, 解决群众用材问题。⑶封育和补播退化草场。原创题,本题旨在(1)考查学生是否知道我国土地沙漠化严重(2)考查学生是否知道我国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原因有自然的原因和人为的原因(3)我们将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土地沙漠化问题。《草原风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内蒙古大草原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等方面分析大草原的特点,体会牧民们如何利用不同的自然条件安排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牧区生活。过程与方法:能够从地图和相关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草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识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认识内蒙古大草原的民俗风情。教学难点: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三、教学策略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本节课的设计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结合小组讨论,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自身的感觉体验、认识、参与教学过程,既突出了重点,又使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教学过中,通过音乐、诗歌与感性材料,综合获取信息,提升情感教育,把讲述法、问答法、讨论法比较法与各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各种类型的教学地图。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了解内蒙古草原的衣食住行风俗等。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2分钟)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2.教师进一步引导提问:你们喜不喜欢内蒙古?大家想进一步了解内蒙古吗?由此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看、描述、猜想画面反映的是哪个区域的风光。2.出示内蒙古地理位置、气候类型、降水等地图,思考:(1)内蒙古位于哪儿?(2)内蒙古的地形以什么为主?(3)内蒙古的气候是什么类型?有什么特点?1.在课堂上播放歌曲或诗歌,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以形象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内蒙古的风土人情,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由此引入内蒙古的话题。新课教学(30分钟)1.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草原上人们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衣、食、住、行和民风民俗的特点。)1.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分组探究内蒙古大草原风情,引导他们利用已有资料获取有效信息。2.生生互动,学生展示成果及质疑。3.合作探究突破难点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资料,主动参与学习。??师1.蒙古袍有什么特点?师2.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联系?师3.为什么草原上许多牧民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食?师4.为什么那里适合放牧,而我们这里适合种水稻呢师5.蒙古族在探寻自己的生活住所时,为什么会选择蒙古包呢?师6.勒勒车与我们见过的一般马车有什么不同?你能不能尝试着解释一下勒勒车这样的设计的好处?师7.在那达慕大会上人们开展哪些活动?师8.有哪三项被蒙古人民称为“好汉三艺”或“男儿三技”?师9.从“好汉三艺”中可以看出蒙古人民具有哪些精神?师10.这种精神与其生活的环境有什么联系?师11.你知道马头琴和马头琴的传说吗? 生1.蒙古袍便于高原放牧,便于抵御风寒。生2.适合在草原上生活的人。生3.因为草原适合放牧,养牛羊,他们也只能吃牛羊肉和奶制品。生4.因为他们气候干旱,只有草原,而我们这里气候温暖和湿润雨热同期,适合中水稻。生5.因为蒙古包便于拆迁和搬运,便于放牧。生6.便于游牧生活生7.有骑马、摔跤、射箭、还有舞蹈等生8.有骑马、摔跤、射箭生9.自由顽强精神的.精神,还有敢于超越、敢于创新的精神。生10.对于蒙古族来说,他们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生存方式创造了广阔的游牧空间和范围。再加上生存环境的恶劣使蒙古族形成了自由顽强的民族精神。其实追求自由平等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只是因为蒙古族独特的生存环境,为其自由顽强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上的保障。生11、略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草原风情的衣、食、住、行、风俗。①培养学生识别地图和相关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初步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师1.给出一张图片──荒漠化的和一个《关于中国土地荒漠化问题的报告》问面对草原的日益退化,你知道他的原因吗?你有什么办法能改变吗? ??生1.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自然灾害…办法是:退耕还草、造林种草、禁牧轮牧、圈养移民生2.(1)以林牧为主⑵造林治沙、防风、护牧, 解决群众用材问题。⑶封育和补播退化草场。?了解草原退化,出现荒漠化,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我们的草原荒漠化。才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课堂巩固(6分钟)逐一呈现练习题组织学生对练习答案的互评与反思1.学生看投影上的练习,在自己的本子写下答案2.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反思写错的原因检测学习效果课堂小结(2分钟)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你对内蒙古草原有哪几个方面的了解。1.请生讲出草原风情的衣、食、住、行、乐几个方面。通过本环节,让学生自己谈收获,了解教学重点、难点的达成度。使学生对草原风情衣、食、住、行、乐几个方面的了解。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优点:让学生多感官感受草原风情,通过直观感受为后面探究学习打下了基础。在探究式学习中五个探究问题的设计具有综合、开放性,适合学生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全班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间,也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五个探究牢牢把握了课本、本单元的主体──人地的协调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不足:在课程改革实施中,无论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上都发生的质的变化,但由于理解片面,忽视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该落实的知识点没有落实,事实上这种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绝非课程改革说提倡的,新课标是三维目标,缺一不可的。如果缺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只能是表面的而无生命力的。改进: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比较常见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室必须给与正确的引导,首先教师要设计好问题,正对不同意见和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辩论,抓住学生中的问题,及时给与矫正。其次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时,要放手让学生活动,但要避免?学生兴奋过度,要具体研究课堂气氛,怎样收,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课堂教学只有对学生放手而不放纵,才能保证探究的真正有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草原风情》同步测试.doc 《草原风情》教学设计.doc 《草原风情》教学课件.zip 《草原风情》教学课件.zip 《草原风情》教学课件.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