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二框教学设计教学题目 《公民基本权利》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通过了解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从而认识到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是国家的主人。 2、道德修养:通过展示案例的展示、分析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具备良好的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从而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3、法治观念: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确自己享有的权利,以及如何行使这些权利,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4、责任意识:通过小组活动以及对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能够有序参与社会生活,做有担当的时代青年。 5、健全人格: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理性平和的表达、真诚友善、合理合法的处理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影响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受教育权 教学难点:政治权利、财产权、物质帮助权教学方式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安排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 新闻导入 2023年的两会即将召开,同学们知道两会是哪两会吗?两会代表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发表自己意见。 利用两会即将召开的热点新闻导入,使学生回顾人大代表的产生,为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铺垫。新课教学 一 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问题:晓岩爸爸成为全国人大代表,说明他享有什么权利? 归纳: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问题:你可以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吗?为什么? 归纳:不能,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具备的三个条件。 (二)展示案例:2022年8月29日,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法治建设论坛在天津举行,相关政府工作人员、教师、各视频平台负责人、媒体人、短视频up主等云集天津,大家就”优化网络素养、共筑网络文明“这一主题发表演讲。 问题:材料体现了公民有哪些权利? 归纳:言论自由、集会等自由。 问题: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意义是什么? 归纳: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问题:除此之外,公民还可以通过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意愿?(结合图片回答) 归纳:出版、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监督权 展示案例:两会期间,除了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网络上的”民间提案“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许多群众通过信息网络对人大代表工作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问题:群众通过信息网络对人大代表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是在行使什么权? 归纳:监督权。 问题:此项权的内容包括哪些权利? 归纳:批评和建议权利;申诉、控告、检举权 问题:行使此项权利有何意义? 归纳: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牛刀小试 知识总结 学生分析材料、总结图片,思考回答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通过两个简单的问题,学生了解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通过图片和材料,学生能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通过材料,学生能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行使监督权。 学生对政治权利有初步认识,并且可以区分、掌握。二人身自由 环节:讨论与交流 (1)展示案例: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新法进一步完善了妇女人身和人格权益保护、反拐机制建设、预防和处置性骚扰、性侵害和家暴等内容。 问题:问题思考: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保护了妇女的哪些权益? 归纳:这些措施保障了妇女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生命健康等权利。 教师归纳:人身自由的相关内容。 ①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②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③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④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查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 (2)牛刀小试 (3)知识总结 学生分析材料思考回答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通过材料,学生能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权利,并对人身自由可以进行区分。了解人格尊严具体权利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三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社会经济权利: 展示材料:材料一:疫情期间,暖心房东为租客减免房租。 材料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16日发布“关于加强行政司法联动保障新冠肺炎康复者等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的通知”,再次重申严格禁止歧视新冠肺炎康复者等劳动者,并就加强就业歧视案件审理工作作出部署。 材料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疫情期间对老人进行特殊补助。 问题: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了公民拥有什么权利? 归纳:材料一体现了公民享有财产权,材料二体现公民享有劳动权,材料三体现公民享有物质帮助权。教师总结:财产权、劳动权和物质帮助权。 受教育权 展示图片及材料:代表建议:“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教育公平”、“双减”、“教师工资”、“双一流大学录取人数分配”、“高校文科博士点布局”...... 问题:图片和材料需要国家保障公民哪项权利? 归纳:受教育权, 《宪法》第四十六条对公民的受教育权作了原则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进一步规定: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问题:国家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政策措施: 归纳: ①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②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文化权利 问题:图片展示了公民的哪项权利? 归纳: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和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4)牛刀小试 知识总结 学生分析材料、总结图片,思考回答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通过材料、图片,学生能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并且可以加以区分。课堂总结 进行知识总结 学生与老师互动,回忆、总结。 梳理知识框架,便于学生记忆。随堂练习 (2022年辽宁沈阳市中考)1.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有( ) ①小军年满18周岁报名应征入伍 ②小林的妈妈参加当地的人大代表选举 ③小芳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 ④小明的爸爸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22年昆明市中考)2.张某的超市失窃后,怀疑是王某所为,于是向王某询问,王某拒不承认,随后张某便将王某关进自家仓库。张某的行为侵犯了王某的( ) A.人身自由 B.政治自由 C.劳动权利 D.物质帮助权 (北京市海淀区2023年九年级期末考试)3.下列对公民享有权利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老李通过“个税APP”进行纳税申报——公民享有依法纳税的权利 ②张大妈到社区投票点选投区人大代表——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③小海表现突出,被授予校级“三好学生”称号——公民依法享有荣誉权 ④爱心人士“顺其自然”多次向慈善总会匿名捐款——公民享有物质帮助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学生课堂完成。 对学生掌握情况加以梳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