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两种电荷 课件 (共22张PPT)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1两种电荷 课件 (共22张PPT)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15.1 两种电荷
§15.2 电流和电路
§15.3 串联和并联
§15.4 电流的测量
§15.5 串、并联电路中电
流的规律
两种电荷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15.1
一、两种电荷
1.物体带电:
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
说该物体带了电或者带了电荷。
带电体:带了电的物体。
带电体的性质:吸引轻小物体。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②接触起电
③感应起电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做一做
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的电一样吗?
两种电荷.swf
一、两种电荷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被毛皮
摩擦过的
橡胶棒
被丝绸
摩擦过的
玻璃棒

+


正电荷
负电荷
一、两种电荷
想一想:使玻璃棒带电,分别靠近带电的另
一根玻璃棒和橡胶棒。各自会发生
什么现象?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一、两种电荷
3.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一、两种电荷
一、两种电荷
想一想:一根橡胶棒,你能否判断出它是否
带电?说出你的办法。
方法一:将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看能否吸引,若吸引
则橡胶棒带电。
方法二:将橡胶棒分别靠近带正电和带负电的物体,
若与其中的一个排斥,则橡胶棒带电;若与
两个都吸引,则橡胶棒不带电。
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方法三: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一、两种电荷
5.验电器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结构:金属球
金属杆
金属箔
检验方法:让物体接触金属球,若箔片张开说明物
体带了电。
想一想:验电器张角大小的不同说明什么?
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多少不同
6.电荷量Q:
  两个电荷量分别为1库仑的带电体,相距1千米,相互作用力约为9 000 N。可见:库仑是一个很大的单位。
一、两种电荷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7C。一片雷雨云带电的电荷,大约有几十库。
想一想:摩擦过的物体为什么会带电呢?
物体内部的原子结构不同
1.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中性)
(带正电)
(带负电)
(不带电)
(带正电)
2.原子结构:
二、原子及其结构 元电荷
3.元电荷:电子是带有最小电荷的粒子。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
e=1.6×10-19C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氢原子示意图
锂原子示意图
4.在通常情况下整个的物体不带电:
因为原子核中质子所带正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所有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呈中性,即对外不显电性。
二、原子及其结构 元电荷
摩擦为什么起电呢?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5.摩擦起电的原因: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二、原子及其结构 元电荷
摩擦起电实质:电子的转移
束缚能力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荷
束缚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荷
三、导体和绝缘体
1.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2.导体: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
导体中存在自由电荷
金属:自由电子
食盐溶液:阴离子
     阳离子
三、导体和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导体善于导电的原因:
3.绝缘体
陶瓷、橡胶、玻璃、塑料、空气、油等。
电荷束缚在原子、分子之中,不能自由移动。
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常见的绝缘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关于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导电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也不能带电
  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能够带电
  D.绝缘体内没有电子,因此它不容易导电
C
练一练
  2.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               (  )
  A.人 体、大 地、铜钥匙
  B.橡 皮、煤 油、塑料袋
  C.铅笔芯、盐 水、玻璃杯
  D.瓷 瓶、空 气、钢板尺
B
练一练
  如图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
和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一个孔
(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
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上自由转动,
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是否可以判断该物体带电?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观察吸管运动的方向,并回答:吸管带的是哪种电?餐巾纸带哪种电?为什么?
动手动脑
摩擦
起电
两种
电荷
导体与绝缘体
课堂小结
1.自制一个小球验电器
器材:细线、铝箔、玻璃杯、塑料笔杆。
2.使这个验电器带上正电。
做一做(共6张PPT)
两种电荷
§15.1
一、两种电荷
1.物体带电:
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
说该物体带了电或者带了电荷。
带电体:带了电的物体。
带电体的性质:吸引轻小物体。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②接触起电
③感应起电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验电器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检验方法:让物体接触金属球,若箔片张开说明物
体带了电。
6.电荷量Q: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7C。一片雷雨云带电的电荷,大约有几十库仑。
1.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中性)
(带正电)
(带负电)
(不带电)
(带正电)
2.原子结构:
二、原子及其结构 元电荷
3.元电荷:电子是带有最小电荷的粒子。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
e=1.6×10-19C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4.在通常情况下整个的物体不带电:
因为原子核中质子所带正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所有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呈中性,即对外不显电性。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5.摩擦起电的原因:
摩擦起电实质:电子的转移
束缚能力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荷
束缚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荷
三、导体和绝缘体
1.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2.导体: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
导体中存在自由电荷
金属:自由电子
食盐溶液:阴离子
     阳离子
常见的导体: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导体善于导电的原因:
3.绝缘体
陶瓷、橡胶、玻璃、塑料、空气、油等。
电荷束缚在原子、分子之中,不能自由移动。
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常见的绝缘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