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青春萌动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第二课《青春的心弦》中的第二框题《青春萌动》。中学道德与法治一课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本课的内容对于树立学生的健全人格以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青春期异性交往观念以及爱情观都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 2.学情分析:学会与异性交往,是青春期重要的目标之一。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生对异性同学产生兴趣,开始关注异性,希望与异性交往,却往往表现出对异性的故意疏远和排斥,又如一些学生中存在的“纸条恋爱”和朦胧状态下的“狂热初恋”,实际上是带有很大好奇和模仿成分的一种性心理幼稚的表现。青春是本仓促的书,对于身处青春期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以及爱情所包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将青春期的这种萌动放开来讲,堵不如疏,在此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异性友谊,对促进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3. 目标确定: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一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二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本框题由“异性朋友”“异性情感”两目组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性别差异,学会优势互补,引导学生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与尺度。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看待异性交往。 教学难点:青春期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现象,学会正确处理与异性之间的情感。5.学习活动设计:基于以上分析,本次教学活动将通过4个环节,3个活动进行。旨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内在的一些心理感触,从而达成教学目的。同时这样的课堂能够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启发式教学、项目化学习的方式给学生以深刻的思考和深远影响。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环节一:朋友圈里话烦恼教师活动 展示网络上相关青少年情感问题的朋友圈截图,提出问题:①青春期产生这些情感困惑正常吗?(增加有关青少年情感问题的统计数据,增加说服力) ②你有类似的情感困惑吗?③在学生打开心扉,写下青春烦恼后,教师可以总结:看来很多同学都有青春期情感方面的困扰。其实,相遇青春,一股从未有过的心潮悄然涌动,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我们开始萌发一些对异性朦胧的情感,这是青春期正常的心里萌动。 学生活动 ①通过讨论朋友圈里中小学生的情感困惑并结合数据统计数据,得出结论:青春期产生一些对异性的朦胧情感,是青春成长中的正常现象。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类似的情感困惑。 ②学生在事先下发的信纸上写下自己近期的情感困惑(自愿选择署不署名),完成后放入信封(男女生分开),投入“烦恼箱”设计意图:“爱情”是很私人的事情,和全班以及老师一起谈论爱情,难免会陷入“尴尬”,大多数的同学对于和老师分享这些青春心事是有排斥的,本环节意在通过一些事例让学生了解到青春期遭遇“情感萌动”是普遍存在的情况,当学生认识到青春期的心理萌动是正常现象时,学生才可能卸下心防,畅抒己见。环节二 :少年心绪藏理想教师活动 无论同学们目前是否被男女生的情感问题所困扰,我想每个同学都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象过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或者“白雪公主”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将你心目中的理想型的特点在另一张卡片上写出来(也可以有肖像画)。 经学生同意后,展示几张卡片,提出问题:你为什么喜欢这样的类型?这些特质哪个特质最重要?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描述的时候使用了很多描写美好品质的词,说明我们和异性相处,成为朋友,是能够学习异性身上的优秀品质的,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能进一步增强对异性的了解,这对我们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学生活动 在卡片上写出自己最看重的异性的几个特征,并写出理由 愿意分享的可以实名分享自己的看法,害羞的可以匿名分享 答案预设:(阳光,帅气,善良,大方,勇敢,仗义,有责任感,好学······)设计意图:通过该活动,让学生通过分享了解异性身上的优点和特质,明白与异性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没有必要避免的。与异性的适度交往能够健全我们的人格,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这对指导学生今后在生活中如何正确看待异性,以及树立与异性相处时应具有的正确心态是十分有必要的。环节三:辩论赛上明爱情教师活动 ①情窦初开的年纪,当我们遭遇一段朦胧情感时,我们要不要不顾一切,在初中阶段就开始谈呢?给出辩题:初中邂逅心爱的“ta”,我该不该开始这段恋情呢? ②给出几点关点角度提示 ③教师总结:①对异性的欣赏与对美好的向往通常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②真正的爱情意味着欣赏与尊重,更需要责任和能力 学生活动 学生推举选出两支代表队,通过抽签决定正反方,10分钟准备时间后开始辩论。 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小组讨论等形式,想出论点,进行辩论。设计议图:通过辩论,让学生意识到初中阶段对异性产生的朦胧好感并不是爱情,真正的爱情意味着欣赏与尊重,更需要责任和能力。也让学生明白中学阶段的异性之间保持适当交往,是对自己、对他人最有利的相处方式。环节四:告白书里解烦忧教师活动 ①引导学生将环节一的困惑男女生对调随机抽取并进行匿名的回信解惑。 ②通过对烦恼与回信的分析,让学生逐渐探索出男女生交往的重点。 ③教师总结男女生交往要点①与异性交往,我们要做到内心坦荡、言谈得到、举止得体 ②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情感,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学生活动 男女生对调,随机抽取烦恼箱中的困惑,针对困惑,在信封底下写回信帮助解惑,可以匿名也可以署名。设计意图:通过男女生交换解决情感困惑,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男女生思维、性格的差异。同时,通过思想的碰撞,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最后,这种男女对话也可以帮助学生把握中学时代异性交往的尺度。6.板书设计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本节课更多地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现实生活处理异性同学关系的能力以及掌握异性同学交往的分寸,对于知识性的考察会比较少。因此在作业设计上也更应偏向实践类的作业。为此,除了配套作业本中的作业外,我还安排了两个作业内容: ①《我该怎么办?》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异性同学交往场景,让学生思考该如何表现? 场景一:学校大扫除,班级的一位女同学提不动水 场景二:在课桌下发现了一位异性同学给你的情书 场景三:周末,“喜欢”的男生约你单独去玩 ②《我的“告白”》利用班会课时间,鼓励学生大胆剖析内心,相互激励。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本节课基本上是由各项活动构成的,是一节活动课。这些活动的限制少,可操作性强,较适合在课堂上实施。 在活动的设计上也充分考虑到了保护学生的隐私。 烦恼箱的设计不仅仅是运用于仅仅这一节课,我们可以将其常态化,通过这种形式,掌握学生心里动向,即使对学生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处理与疏导。9.教学反思与改进:活动课上有必须要注意的三个点,只有同时做好这三个点,才能确保活动课有序进行。①给学生的指令必须明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式去完成相应活动,并内化成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感受②注意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情可感。③活动课还应注意时间的把控。每项活动的时间都应有明确的规定。10.学习评价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