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宁波“十校”2023届高三3月联考技术参考答案第一部分:信息技术(5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D A C B D C A D C B B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8分,第14题8分,第15题10分,共26分)13.(1)C(1分) B(1分)(2)192.168.5.113:4321/page1 (2分)②(1分)路由中缺少POST方法 (1分)(3)D (2分)14.(1)AD (2分)(2)① df.胜*3+df.平 或等价答案 (1分)②'积分' 或by='积分'(1分)③df2.index,df2.进球 或等价答案 (2分)(3)BC (2分)15.(1)2-4-7-7-8-8-4-5-5-2 (-可以用其他符号代替)(2分)(2)① top+=1 或 top=top+1 (1分)② st[:top+1] 或等价答案(2分)③ len(px)>0 and len(py)>0 and px[0]==py[0] (2分)(说明:len(px)>0 可以写成 px!=[]或其他等价答案)(3)px[::-1]+[tmp]+py (2分)(4)B (1分)1宁波“十校” 技术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1 页绝密★考试结束前宁波“十校”2023 届高三 3 月联考技术试题卷本试题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信息技术, 第二部分通用技术。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考生须知:1.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2.选择题的答案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要改动, 须将原填涂处 用橡皮擦净。3.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 作图时可先使用2B 铅笔,确定后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 (50 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第1~3小题。近年来, 在我们身边开设了不少无人便利店。这些店铺中没有收银员, 需要顾客自主选购商品。顾客进店购物时, 只需掏出手机APP扫描二维码,即可开门进入店铺。选购好商品后,顾客扫描出口处的二维码即可进入一个封闭的商品识别区域。在该区域内,通过识别商品上的电子标签计算总价格, 顾客可以选择扫码支付、刷脸支付、闪付等方式进行支付。完成扣款后自动门禁开启,顾客可以带着商品离开。1.下列关于无人便利店所对应的信息系统说法正确的是A.该信息系统中的硬件设施就是无人便利店本身 第 1~3 题图B.扫描二维码进入无人便利店的软件属于系统软件C.该信息系统中的用户包括顾客、收银员、程序员、管理维护人员等D.断网情况下无法使用该无人便利店进行购物操作(..)2.下列有关商品识别和支付过程中用到的信息技术之中, 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扫码支付——人工智能技术 B.商品电子标签——RFID技术C.闪付——NFC技术 D.刷脸支付——生物特征识别3.无人便利店中商品的便签上有二维码,扫描后可以查看具体的商品价格、实时数量、图片等信息,(...)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商品的二维码属于数据B.一个24×24由黑白像素组成的二维码至少需要72字节的存储空间C.扫描二维码后可以查看商品的图片, 故二维码能直接表示图像的编码信息D.不同时间扫描二维码后看到的商品实时数量不同, 说明信息具有时效性宁波“十校” 技术试题卷 第 1 页 共 8 页4.近年来, 在全球经济数字化浪潮的带动下,我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应用不断拓展。下列关(...)于大数据及其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体经济行业大数据不仅数据量大, 产生速度也越来越快B.可以使用Hadoop框架分析工业生产过程中实时产生的流数据C.利用大数据为顾客提供智能服务时, 更加关注数据的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D.大数据的应用不光为我们生活提供了便利,也增加了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5.小蓝在家里搭建家庭无线局域网并接入光宽带的过程中,下列哪一组设备是必需的A.路由器和交换机 B.路由器和防火墙C.交换机和防火墙 D.路由器和调制解调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第6~8题。最近,小蓝所在学校进行了体检, 并获得了全校学生的身高和体重信息。小蓝利用该信息计算全 校学生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公式为BMI=体重/身高2,其中身高单位为m,体重单位为kg。若BMI值小 于18,则偏瘦;若BMI值在18到24之间, 则正常; 若BMI值大于24,则偏胖。6.已知浮点型变量h表示身高数据,浮点型变量w表示体重数据, 则下列Python表达式中,能够正确 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并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的是A.int(w/h*h*100+0.5)/100 B.round(w//h**2,2)C.int(w*h**(-2)*100+0.5)/100 D.round(h/w/w,2)7.已知某同学的 BMI 值存储在变量 X 中, 小蓝编写程序判断该同学的身体状况信息, 并保存到变量(....)Y 中,则下列程序段无法实现该功能的是A. Y = "偏瘦" if X>=18: Y = "正常" elif X>24: Y = "偏胖" B. Y="偏胖" if X<18: Y = "偏瘦" elif X<=24: Y = "正常" C. if X>24: Y = "偏胖" elif X>=18: Y = "正常" else: Y = "偏瘦" D. if 18<=X<=24: Y = "正常" else: Y = "偏瘦" if X>18: Y = "偏胖"8.数组a中存储着全校学生的学号和BMI信息,格式为[['0101',19.2],['0102',18.5],['0103',20.1],...]。 其中每条数据的第一项为学号,第二项为BMI值。数组a已经按学号升序排序, 现要求按照BMI值 进行降序排序, BMI相同情况下仍然按照学号保持升序。则下列程序段可以实现该功能的是A.for i in range(1,n): for j in range(n-i): if a[j+1] > a[j]: a[j], a[j+1] = a[j+1], a[j] B.for i in range(1,n): for j in range(n-i): if a[j][1] > a[j+1][1]: a[j], a[j+1] = a[j+1], a[j]C.for i in range(1, n): for j in range(n-1, i-1, -1): if a[j][1] <= a[j-1][1]: a[j], a[j-1] = a[j-1], a[j] D.for i in range(1, n): for j in range(n-1, i-1, -1): if a[j][1] > a[j-1][1]: a[j], a[j-1] = a[j-1], a[j]宁波“十校” 技术试题卷 第 2 页 共 8 页9.数学表达式(7-5)*(1+2)可用二叉树表示,如图所示。则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A.该二叉树是满二叉树B.该二叉树的高度为 3C.通过后序遍历可求出该表达式的逆波兰式为 7512-+*D.用列表方式存储该二叉树的具体结构为: ['*',['-',[7,None,None],[5,None,None]],第 9 题图宁波“十校” 技术试题卷 第 3 页 共 8 页['+',[1,None,None],[2,None,None]]]10.为了对某信息系统中的字符串数据进行加密, 小蓝同学设计了加密函数secret(s,k),其中s为 明文, k为正整数密钥,函数的返回值为密文。secret()函数的Python代码如下:def secret(s, k):a = [i for i in s]a.append('*')n = len(s)+1ans = ""t = 0head, tail = 0, n-1while head != tail:t = t + 1if t==k:ans += a[head]t = 0else:a[tail] = a[head]tail=(tail+1)%nhead=(head+1)%nreturn ans(..)下列有关该加密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加密过程用到的数据结构为队列B.该加密过程属于对称加密中的替代加密法C.若原文s为python,密钥k=3,则加密得到的密文为tnhyopD.将方框处代码改为head11.将两个链表 a 和 b 按照间隔次序合并为一个链表,并将结果保存到链表a 中, 具体合并方式为: 原始链表 a: 原始链表 b:合并后的链表 a:部分程序如下:# 读取链表 a 和 b,均存储在列表 data 中,其中 ha 表示a 的头指针,hb 表示b 的头指针 p, q = ha, hbwhile p!=-1 and q!=-1:r = data[q][1]▲q = r填入方框处的可选代码有:①data[p][1] = data[q][1] ②data[q][1] = data[p][1]③data[p][1] = q ④data[q][1] = p ⑤p = data[p][1] ⑥p = data[q][1]已知链表 b 的长度不超过链表 a,则下列选项中, 代码顺序正确的是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12.已知:任取两个自然数, 其互质(没有大于1的共同因数)的概率是 。小蓝据此编写了程序: from math import sqrtfrom random import randintdef fun(a, b):if b == 0:return aelse:return fun(b, a % b)cnt = 0n=1000; m=100000for i in range(n):a = randint(1, m)b = randint(1, m)if fun(a, b) == 1:cnt += 1print(sqrt(6 * n / cnt))程序用频率估计概率,以验证该结论的准确性,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程序输出结果就是 的近似值B.该程序所描述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C.函数fun()用递归算法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D.要想提高程序结果的精确度,可以扩大n和m的范围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其中第 13 题 8 分, 第 14 题 8 分, 第 15 题 10 分,共 26 分)13.小红和小蓝利用Flask Web框架为学校通用技术实验室编写了设备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实验设备 的借用和归还情况。请根据此背景回答以下问题:(1) 为了测试系统能否正确运行, 小红登录该系统借了一个传感器(实验设备),则此过程属于 ▲ (单选,填字母: A.正确性证明 B.静态测试 C.动态测试) 。如果小红想制作 一个磁性小开关,则最合适的传感器类型为 ▲ 。(单选,填字母:A.光线传感器 B.霍 尔传感器 C.压力传感器)宁波“十校” 技术试题卷 第 4 页 共 8 页(第13题图b) (第13题图a)(2) 小蓝负责编写用户管理系统,其中用户注册部分的程序实现如下。注册页面如第13题图a 所示,网页模板文件a.html如第13题图c所示。进行注册时,首先需要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 http:// ▲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点击确定按钮,浏览器中出现“请求不 被允许”的提示,不能跳转到如第13题图b所示注册成功页面。此时需要修改 ▲ 处的 代码(单选, 填①②③④), 错误原因为 ▲ 。a.html 模板文件: 注册页面 用户名 第 13 题图 cimport sqlite3from pandas import *app = Flask(__name__)@app.route('/page1') #①def register():return render_template('a.html')@app.route('/page2') #②def login():name=request.form.get("name")pwd=request.form.get("pass")conn=sqlite3.connect('data.db') #③cur=conn.cursor()cur.execute( ▲ ) #第(3)题填空conn.commit()cur.close()conn.close()return "注册成功: "+nameif __name__ == '__main__':app.run (host='192.168.5.113', port=4321) #④(3) 为了将用户名和口令上传到SQLite数据库中, 划线处应该填入 ▲ 。(单选,填字母)A.'CREATE TABLE users(name "name", pass"pwd")'B.'CREATE TABLE users(name "%s", pass"%s")' % (name, pwd)C.'INSERT INTO users(name,pass) VALUES("name","pwd")'D.'INSERT INTO users(name,pass) VALUES("%s","%s")' % (name, pwd)14.小蓝利用Excel收集了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小组赛各支球队相关数据, 并保存为“世界杯.xlsx” 文件,如第14题图a所示。然后他利用pandas模块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小组赛中各支球队的表现。宁波“十校” 技术试题卷 第 5 页 共 8 页(提示:世界杯小组赛共分成8个小组, 每个小组4支球队,组内各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 每支 球队共比赛3场。)第 14 题图a(1) 小蓝在处理数据前,首先进行了数据整理,则下列步骤正确的是 ▲ 。 (多选,填字母)A.E4单元格中的数据存在逻辑错误,需要改成3B.第7行和第8行两行数据重复,直接删除其中一行即可C.英格兰队的所在行存在数据缺失,故无法确定具体数值D.阿根廷所在小组的组别格式不一致, 应当将其改成C(注:全部选对的得2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 不选或错选的得0分)(2) 小蓝利用pandas模块处理第14题图a中的表格数据, 其中部分Python程序代码如下。在处理 数据的过程中,小蓝提出了以下三项要求。请根据他的要求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①首先计算各球队的小组赛积分。积分计算规则为: 胜一场得3分,平局得1分,负一场得0分。②然后对各球队进行小组排名。小组排名规则为: 按积分降序排序。③最后统计各小组的平均进球数,并绘制成如第14图b所示的图表。import pandas as pd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plt.rcParams['font.sans-serif']=['SimSun']#图表显示中文(第14题图b)df = pd.read_excel('世界杯.xlsx')df['积分'] = ①dfrank = df.sort_values( ② ,ascending=False)print(dfrank)df2 = df.groupby("组别").mean()plt.bar ( ③ , label="平均进球")plt.legend()plt.show ()宁波“十校” 技术试题卷 第 6 页 共 8 页(3) 小蓝要从df中筛选出积分至少为4分且进球多于失球的球队,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 (多选,填字母)A.df.净胜球>0 and df.积分>=4B.df[df['净胜球']>0][df['积分']>=4]C.df[(df.净胜球>0) & (df.积分>=4)]D.df[df['净胜球']>0] & df[df['积分']>=4](注:全部选对的得2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 不选或错选的得0分)15.小蓝在学习二叉树的遍历时, 发现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这三种遍历方式都不能很好 反映出节点间的父子关系, 于是他自创了一种新的遍历方式——“小蓝遍历”。其遍历的顺序 如下:(a)访问根节点; (b)遍历左子树(若存在);(c)遍历右子树(若存在); (d)再次访问根节点。 可以发现在“小蓝遍历”中,二叉树的每个节点都被访问了2次。例如, 第15题图a中二叉树的 “小蓝遍历”为1-2-4-7-7-8-8-4-5-5-2-3-6-6-3-1。第 15 题图a 第 15 题图b请根据此背景,回答下列问题:(1) 第15题图a中以节点2为根的子树所对应的“小蓝遍历”为 ▲ 。(2) 小蓝发现“小蓝遍历”可以直观反映出节点的父子关系:在遍历过程中子节点第一次访问 时间要晚于父节点,而第二次访问时间要早于父节点。于是小蓝利用这种遍历方式输入一(...........)棵二叉树,并编程求解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路径。如第15题图b所示,节点5到节点8的路径为5-2-4-8。具体求解的过程如下:a. 分别求从根节点到两个节点的路径序列。图b中到5的路径序列为[1,2,5],到8的路径序 列为[1,2,4,8]。b. 从前往后删除两个序列的相同部分,并记录最后一个相同节点。上述例子中两个序列的 相同部分为[1,2],最后一个相同节点为2。c. 将剩余部分和最后一个相同节点按顺序拼接起来。上述例子中[5]、 [2]和[4,8]拼接得 到[5,2,4,8]。请根据算法描述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宁波“十校” 技术试题卷 第 7 页 共 8 页def path(a,x): #步骤ast = ["*"] * len(a)top = -1for i in a:if top>=0 and st[top]==i:top-=1else:①st[top]=iif st[top]==x:break(returns=input()x=input()y=input())②#s表示“小蓝遍历”, 如“1-2-3-3-2-1”#x表示起点#y表示终点a = s.split('-') #将s转换为列表格式px = path(a,x)py = path(a,y)while ③ : #步骤btmp=px[0]px=px[1:]py=py[1:]ans = px+tmp+py #步骤cprint("-".join(ans)) #列表转换为字符串格式并输出(3) 加框处代码有误,请予以改正。(4) 若输入的二叉树节点总数为n,则单次执行path()函数的时间复杂度为 ▲ 。 (单选, 填字母)A.O(1) B.O(n) C.O(n2) D.O(2n)宁波“十校” 技术试题卷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3.03 宁波十校-信息技术.docx 信息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