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高三技术试题本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信息技术,第二部分通用技术。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 信息技术(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不选、 多选、 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关于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数字是最简单的一种数据,是对数据的一种传统和狭义的理解B. 信息是数据经过储存、分析及解释后所产生的意义C. 信息社会中,人类仅依靠搜索引擎就可以拥有海量的知识D. 相比于数据和信息,知识更接近行动,它与决策相关2.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工智能与人类或其他动物所呈现的生物智能有着重要区别B. 采用联结主义方法的智能体通过“交互-反馈”来刻画智能行为C. 强化学习要求学习者知道最终答案的前提下不断尝试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D. 混合增强智能中人类智能在系统中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3至5题。共享单车是解决城市最后1千米出行的有效方式之一。用户使用手机扫二维码租车(通过专业 APP 或第三方小程序),以在线方式计时、付费和还车。目前常见的共享单车的通讯方式为物联网 模块,在车内放有:电子锁控制模块、通讯模块、 GPS 定位模块等,单车数据由智能锁通过通信模 块上传至云端服务平台。3.关于该信息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用户的手机不属于该信息系统的硬件B. 通过专用APP 或第三方小程序登录,其界面与功能必然相同C. 网络通信故障可能会造成共享单车无法开锁、还车的情况D. 用户骑行的单车数据存放于扫码使用的手机内4. 下列做法不利于该信息系统安全的是A. 用户注册使用前需进行身份认证B. 对用户租车订单信息进行多重加密C. 用户扫码用车时需进行二次确认D. 未经授权将用户订单信息共享给他人5.下列关于该信息系统中数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户扫码注册登录并点击开锁,相关数据会通过通讯模块上传到云端B. 用户骑行起止位置可由云端通过GPS 定位模块获取C. 所需费用数据主要通过云端计算并将其发送到APP 上D. 用户账户余额及绑定的银行卡金额数据需要事先存放在该系统云端数据库高三信息技术试题第1页共7页6. 下列关于网络的组成与构建的说法,正确的是A.URL 网址一般由网络协议、本地计算机地址及文件名组成B.服务器负责数据处理和网络控制,并构成网络的主要资源C.个人计算机可通过交换机以拨号方式接入因特网D. 设置无线路由器的参数时,应尽可能选择开放状态7.某算法的部分流程图如图所示。执行这部分流程,若输入a 的值为10,则输出c 的值为(输入a,b+5,c —0Na>1 Ya2b*c a-a-b*cc≈c+1输出c/b+-b-1N)第7题图A. 3 B. 4 C. 5 D. 68.已知二叉树T 节点的前序遍历序列为A-B-D-E-F-G-C, 中序遍历序列是 D-B-F-E-G-A-C, 则其后序 遍历序列是A. F-D-G-E-B-C-A B. D-F-G-E-B-C-AC.B-F-D-G-B-C-A D. C-G-F-E-D-B-A9.有一个空栈,若元素 “P” 、 “y” 、 “t” 、 “h” 、 “o” 、 “n” 依次入栈,其中 “o” 第一个出栈。则当所有元素全部出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出栈的最后一个元素一定为 “P”B. 出栈的最后一个元素一定为 “n”C. 元素“h”一定比“P”、 “y”、 “t”先出栈D. 元素 “P” 、 “y” 、 “t” 、 “h” 、 “o” 的出栈序列是不确定的10.有如下Python 程序段:import randoma =[34,17,19,13,10,6,26,21]x=(random.randint(1,4))*2for i in range(8-x):for j in range(7,i,- 1):if a[j]>a[j- 1]:t=a[j];a[j]=a[j- 1];a[j- 1]=tprint(a[0:4])程序段执行后,输出的结果不可能是A.[34,26,21,19] B.[34,26,21,17]C.[34,26,17,19] D.[34,17,19,13]高三信息技术试题第2页共7页11.定义函数 isPalidrome 用于判断回文字符串:def isPalidrome(s):if len(s)<=1:return Trueelif s[0]!=s[len(s)- 1]:return Falseelse:return已知代码划线处可选语句为:① isPalidrome(s[1:- 1])②isPalidrome(s[2:- 1])③isPalidrome(s[1:len(s)- 1])④ isPalidrome(s[2:len(s)- 1]), 则可填入的语句是A.② 或③B.③ 或④C.① 或②D.① 或③12.有如下Python 程序段:import randoma=[90,15,40,72,59,32,81,6]b=[7,1,5,2,4,3,6,0]i,j=0,len(a)- 1key=random.randint(30,60)while i<=j: m=(i+j)//2 if a[b[m]]==key: p=b[m] break elif a[b[m]]i=m+1else:j=m- 1程序运行后,变量p 的值不可能是A.2 B.3 C.4 D.5高三信息技术试题第3页共7页二 、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13小题8分,第14小题9分,第15小题9分,共26分)13.小明为网络中心搭建了智能控制系统,其功能如下:①移动终端可通过互联网查询由智能终端获 取的光线、空气温度等实时数据②可根据设定阈值自动控制网络中心的照明灯、空调等的开关。 该系统结构示意图如第13题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传感器智能终端光线传感器/数据库互联网Web服务器浏览器1浏览器2Wi-Fi)第13题图(1)搭建系统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如下5个主要过程:①开发模式的选择②概要设计③需求分析④详细设计⑤可行性分析。在实施时正确的步骤是A.③⑤①②④ B.③①④②⑤ C.⑤③①④② D.③⑤①④②(2)从图中可知,该控制系统的实现架构是 (填字母: A.B/S 架 构 /B.C/S 架构);系统 发布前,小明进行温度升高模拟,设置相关温度值升高的数据,以测试该系统是否能随房间温 度上升而打开空调,该项测试过程属于软件的 (填字母: A.动态测试/B.静态测试/C. 正确性测试)。(3)若温度传感器的编号 id 为1,温度值val 为30提交数据到Web 服务器的URL 为http://192.168.1.105:8080/input id=1&val=30, 则设置智能终端连接服务器的参数时,设 置Web 服务器端口的语句是:(4)id 为1温度传感器每隔5秒采集一次温度数据,以下为采集数据并设置传输模式的部分代码。 请完善划线处代码。while True:temp=round(pin1.read analog()*330/1024)errno,resp=Obog. get( ,10000)#设置传输的数据的模式if errno=200:display.scroll(resp)else:display.scroll(str(errno))#设置采集间隔时间(5)编写该智能控制系统时,其中语句 “SELECT* FROM sensorlog WHERE sensorid = 1”的 功能是 (单选,填字母)。A.用于在数据库中创建 “sensorlog” 数据表B.用于在 “sensorlog” 数据表中查询字段 “sensorid” 等 于 1 的记录C.用于在 “sensorlog” 数据表中插入字段 “sensorid” 等 于 1 的记录D.用于在 “sensorlog” 数据表中删除字段 “sensorid” 等 于 1 的记录高三信息技术试题第4页共7页(请输入1-10题号,查看调查情况;输入O,结束查询:1第1个问题各选项的选择人数如下:) (A10B62C180D298E62Name:Q1,dtype:int64)14.小王收集了学校高 一 新生适应情况调查问卷的有关数据,数据样例如第14题图a 所 示 。 每 条 数 据依次包含姓名、班级及10个问题的选择结果。高一适应情况调查.csv-记事本 文件(F)编辑(E)格式(O)查看(V)帮助(H)name,class,Q1,Q2,Q3,Q4,Q5,Q6,Q7,Q8,Q9,Q10 吴臣尧,22级9班,D,C,D,B,A,E,C,E,B,B 林俊宇,22级9班,C,C,C,C,A,I,D,D,D,E 叶楠楠,22级9班,C,C,C,B,A,F,C,C,B,C 陈威宇,22级9班,B,B,A,B,A,A,B,B,B,B第14题图a该题各项选择比例第14题图b为统计分析学生适应情况的结果,编写 Python 程序。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问卷第1题内容如下:你对高中生活的适应情况如何 选项: A.完全不适应/B.不 太 适 应 /C. 一 般 /D.基本适应/E. 完全适应。为获取该题中选择“完全适应”的各班人数,编写主要代 码如下,请在划线处分别选择合适的代码(单选,填字母)填入。import pandas as pddf=pd.read csv(open(" 高 一 适应情况调查 .csv"))# 读取文件'高 一 适应情况调查 .csv '中的数据df2= ① # 筛 选df 中选择为”完全适应”的数据作为新DataFrameg=df2.groupby("class"). ②g=g.sort values("name",ascending=False)["name"].head(10)A. df["Q1"]=='E’ B. df[df["Q1"]='E'] C. df[df["Q1”]== ’完 全适应']D. count() E. sum()(2)统计各小题的选择情况并绘制饼图,部分Python 代码如下,请在划线处填写合适的代码。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def Qcount(m): #分析问卷中各小题每个选项的选择情况opt=df [Qnum[ ① ]].value counts() # 统计指定列中不同选项的个数opt=opt.sort index()高三信息技术试题第5页共7页print(‘ 第’,m,’个问题各选项的选择人数如下:’)print(opt)plt .figure(m)plt.pie( ② ,labels=[‘A’,’B’,’C’,’D’,’E’],autopct=’%.2f%%’)#pie(x,labels=None) 用于创建关于x的比例饼图plt.title(‘ 该题各项选择比例’)plt.show()Qnum=df.columnswhile True: #分析各小题的选择情况并绘制饼图n=int(input(‘ 请输入1- 10题号,查看调查情况;输入0,结束查询:’)) if ③Qcount(n)elif n==0:breakelse:print(‘ 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3)运行程序,输入数字“1”回车确认后,结果如第14题图b 所示。则该题选择人数第2多的选项 是15. 某信号传播系统有如下特点:源信号具有一定的传播强度,可向与其直接连接的基站进行信息 传播;同时接收到信号的基站也可向其连接点进行传播。信号的传播强度用指数q 表示,在向 外多轮传播的过程中会进行衰减,每传播一轮会衰减1个量级, q 值为0时将不再有传播性。 若有基站同时接收到多个上一轮基站的信息传播,则选择传播强度指数值大的信号。编写Python 程序,随机产生基站间的关系矩阵并输出;输入源信号所在基站号与初始传播 强度值,最后输出信号传播完成后各基站的信号强度。备注:没有接收到信号的基站信号强度高三信息技术试题第6页共7页赋值为-1。各基站间连接情况示意图A B C D E F G HA 1 0 1 0 0 0 1 0B 0 1 1 0 1 0 0 1C 1 1 1 0 0 1 1 0D 0 0 0 1 0 0 1 0E 0 1 0 0 1 0 0 0F 0 0 1 0 0 1 0 0G 1 0 1 1 0 0 1 0H 0 1 0 0 0 0 0 1第15题图a请输入源信号基站编号,用字母A-H表示:C 请输入初始传播强度指数:21,2,0,0,1,1,0]第15题图b(1)信号传播系统中共有8个基站,依次编号为A-H, 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如第15题图 a 所示: 两者之间没有连接关系的用0表示,相互之间有连接关系的用1表示;自身与自身之间也用1 表示。若编号为 B 的基站具有源信号,其传播强度为2,则下列基站会接受到信号的 是 (多选,填字母)A. 基 站A B. 基 站D C. 基 站 E D. 基 站G(2)实现上述功能的 Python 程序如下,程序运行部分界面如第15题图 b 所示。请在划线处 填入合适的代码。#随机产生基站间的关系矩阵并输出,代码略#各基站间关系存储在列表 link 中def spread(n,web,num,q):grade =[- 1]* n #设置各基站的传播强度初始值为-1(a=[-1]*n)grade[num]= q #设置各基站的传播强度指数head, tail = 0,0a[tail ] = num #源信号基站加入队列tail += 1while ①i = a[head]head = ②if grade[i]<= 0:continuefor j in range(n):if web[i][j]== 1:#基站间若有连接,则 i 可传播至 jif j not in a:grade[j]= ③a[tail]= ④tail += 1return graden = 8link =[[1,2],[2,0],[0,6],[1,7],[2,6],[3,6],[4,1],[5,2]]# link 中[1,2]表示基站 B 与基站C 连接,其他类同bs ={'A':0,'B':1,'C':2,'D’:3,'E':4,'F’:5,'G':6,'H’:7}web =[[0]* n for i in range(n)]for i, j in link:web[i][j]= web[j][i]=1#表示编号为 i 和 j 的两个基站连接num = input("请输入源信号基站编号,用字母 A-H 表示:")num = bs[num]q = int(input("请输入初始传播强度指数:"))grade = spread(n,web,num,q)print(grade)高三信息技术试题第7页共7页高三信息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345678910CACDDBAB1112DB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数据、信息与知识。信息社会中,人们依靠搜索引擎就可以拥有海量的信息,但这并不说明他们拥有海量的知识;知识的丰富不仅仅是依靠简单的检索、积累和存储。故选项C错误。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人工智能知识。通过“交互-反馈”来刻画智能行为是行为主义的典型特点,故选项B错误:强化学习中,学习者事先并不知道最终答案,而是在学习教程中不断尝试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故选项C错误;混合增强智能中,人类智能是智能回路的总开关,具有重要作用,故选项D错误。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系统相关知识。用户的手机也属于信息系统的硬件,故选项A错误;专用APP或第三方小程序均为信息系统为了特定用途而开发,功能可以不是完全一致,故选项B错误;用户骑行的单车数据存放于该系统服务器器内,故选项D错误。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系统安全知识。用户注册使用前需进行身份认证、对用户租车订单信息进行多重加密、用户扫码用车时需进行二次确认等有利于提升该信息系统的安全性。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系统相关基本概念及实际运用。共享单车使用时,用户扫码注册登录并点击开锁,相关数据会通过通讯模块上传到云端。云端通过GPS定位模块获取到地址,下发指令,通过电子锁控制模块解锁。然后手动关锁,在关锁之后,信息会上传到云端,云端计算共享单车运行的高三信息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第1页共3页时间并计费然后将所需费用发送到APP上。故选项A、B、C正确。绑定的银行卡金额数据与共享单车系统无关,该系统无权限获取并存放。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网络的组成与构建。URL网址一般由网络协议、服务器地址及文件名组成,故选项A错误;个人计算机可通过调制解调器以拨号方式接入因特网,故选项C错误;设置无线路由器的参数时,为安全计,应尽可能选择加密方式,故选择D错误。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流程图的基本阅读理解能力。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二叉树遍历的基本操作。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栈的基本操作。“o”第一个出栈,则此时“”还没有入栈。若“o”出栈后,依次将栈中的元素全部出栈,然后“n”入栈、出栈,则最后一个元素为“n”;若“o”出栈后,在栈中的“P”出栈前任何时间“”入栈、出栈,则最后一个出栈的元素为“P”,故选项A、B均错。因“o”第一个出栈,可以判断元素“P”、“y”、“t”、“h”均已在栈中,故元素“p”、“y”、“t”、“h”、“o”的出栈序列是确定的,即为“o”、“h”、“t”、“y”、“P”,故选项D错误。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Python程序的理解应用。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自定义函数及递归的理解使用。该分支语句用于判断字符串s中的第二个字符到倒数第二个字符是否满足回文串特性,根据字符串分片操作,选项D正确。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索引排序和二分查找算法。key值在30-60(60取不到),在列表a中只有40、59、32符合范围。以key=32为例,可使用表格法跟踪程序运行过程(p=b[m])。次序mb[m]a[b[m]]key第1次073240第2次02111532第3次222532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13小题8分,第14小题9分,第15小题9分,共26分)高三信息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第2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七彩阳光”高三联考信息技术试题.docx 高三信息技术学科参考答案及解析.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