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适用对象 小学五年级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建立好的公共秩序》是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中的第二课,本课时为该课第一话题。本单元遵循从认知到行为,从“共享共维护共建设”到“共参与”的编写思路,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对公共生活的整体了解,懂得维护公共利益,并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在第一课《我们的公共生活》中,已经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公共生活的公共性,体会公共生活需要注意言行举止,帮助学生树立了关注并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责任意识。而本课将引导学生树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懂得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公共秩序来维护,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为下节课《我参与 我奉献》做铺垫。 本课教材设置两个话题——“公共生活需要秩序”与“共同建设有序生活”,而本课时主要进行第一个话题:“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材首先创设一个设计公共生活秩序单活动,介绍了公共秩序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接着借“秩序小实验”和与应急车道相关的短文帮助学生认识到有序的公共生活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更多美好。之后引导学生收集公共标志、关注公共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让学生认识到维护和遵守公共秩序需要每个社会成员自觉行动。学情 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领域在不断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关心公共生活。在他们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公共秩序是他们既熟悉又模糊的内容。熟悉是因为自小到大他们就被大人们提示在公共场所要守秩序,模糊是因为学生并不清楚公共秩序和他们身处的公共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很少从理性层面思考有序的公共生活对个人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学生对建设有序生活有一些零散的经验,但他们往往对如何共建有序生活缺乏全面认知,并且在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观察角度单一、认识问题不全面的情况。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规则意识,激发学生内心主动遵守规则的意愿,把守规矩当做需要,愿意以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明确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 2.学生学会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懂得有序的公共生活彰显良好的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表现,是国家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到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树立公共生活需要秩序的观念。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方法 教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媒体手段 PPT、板书等。教学设计思路/流程 激趣导入:小球逃生记——活动一:不文明现象我来评——活动二:公共标志我知道——活动三:“公共秩序单”我来绘——总结所学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小球逃生记 球球王国发生了大事件!小球们出去探险,被困到了洞穴中,他们自己系好了救生带,抛出了洞口,但需要同学们的帮助才可以快速逃出去,请5名同学上台充当小小消防员,援助小球。 (游戏准备:1.制作5个一端系有长线的小球。2.将制作的小球一同放入一个瓶颈较小的瓶中,瓶口大小只能允许每次取出一个球。 游戏要求:1.与同学合作进行游戏。2.看看如何能既顺利又快速地取出瓶中所有的小球。) 通过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样的实验感受呢?小球逃生有什么秘诀?没错,要想很顺利又快速地全部取出小球,需要按顺序一个一个地取出。把这个小球有序逃生的实验联系到我们的生活中,你又有什么发现?是的,做事情需要一定的秩序,有序做事很重要。 通过游戏环节的创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游戏谈感受,使学生在游戏分享过程中认识到,懂规则讲秩序的重要性。活动一:不文明现象我来评 我们同学刚刚有提到一个词,“秩序”,什么是秩序?(板书:秩序)秩序:意思是有条理地、有组织地安排各构成部分以求达到正常的运转或良好的外观的状态。简单来说就是有条理,不混乱。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公共生活中是否也需要有秩序呢?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遵守秩序的、不文明的现象? 在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每个人都应该养成文明习惯。生活中的这些不文明现象,让人感觉不舒服,下面请你浏览每幅图中的不文明行为。(出示图片)并说一说你对这些行为的感受?(板书:评)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分别是……如果遇到这样的行为,我会感到……是的,这样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困扰,让人很不舒服。 这些人明明知道应该遵守的公共规则,为什么却做不到?有人觉得我不做违法的事,不会有什么影响。同学们一定不赞同这样的看法,如果人人都不约束自己的行为,任意践踏公共规则和秩序,那就会导致公交车谁也上不去,生活不境脏乱差等等。 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采取什么态度?不同的态度会带来哪些结果? 是这样的,大家做的都很对,对这样不文明的行为,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强行制止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冲突或违法事件。我们要学会对这样不文明的行为进行合理又合法的劝阻。要以理服人,不仅要自己懂规则、守秩序,还要帮助周围人共同维护公共秩序。 不安全无秩序的行为现象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有时候甚至还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安全。(分享事例)我们都知道,高速公路上的应急车道被视为救援的“生命通道”。法律规定,非紧急情况时不得在应急车道行驶或者停车。日常驾驶中,一些车辆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请看视频(出示视频) 这样做有什么危害?(造成交通堵塞,影响了救援。)关于应急车道的使用,法律有明确的要求,但是为什么总是有人明知故犯呢?(存在侥幸心理、从众心理,没有规则意识)如果你的亲人、朋友犯了同样的错误,你会对他说什么?做些什么呢? 如果把刚刚瓶子里的小球比作你我他,大家都能遵守秩序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安全、和谐。(板书“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在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文明行为和秩序意识,人人有责。这不仅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反应,也是一个国家精神面貌的体现。只有讲文明、守规则,我们的公共生活才会更和谐、更愉快。 借小球营救游戏引入公共生活需要秩序这个话题。 通过对社会公共生活中不文明现象的分析、解决,让同学们学会用更合理、智慧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认识到在公共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养成讲文明守秩序的好习惯。 通过举事例,感受有秩序的公共生活对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多角度意识到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活动二:公共标志我知道 我们的公共生活需要秩序,如何来维护公共秩序呢?为了引导、提示大家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人们设置了公共标志。相信用心的同学一定留意到了我们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公共标志,那你认识下面这些公共标志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抢答小游戏,请你抢答公共标志的名称,做好准备。(出示图片,进行抢答)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公共标志,这些公共标志都出现在哪些场所?有怎样的作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公共标志) 不同的公共场所会有不同的标志来提醒大家时刻遵守公共秩序。这些公共标志除了形状和内容不同之外,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区别? 是的,我们的安全标志由图形符号、安全色、几何形状或文字组成,在公共标志中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功能,这些颜色叫做安全色。一般来说,红色为主的公共标志代表“禁止”的意思,比如禁止吸烟、禁止打电话等标志。而黄色为主的公共标志主要起到“警告”的作用,比如注意行人、注意安全等标志。(板书:认) 以抢答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起学生了解和学习公共标志的兴趣。 通过课前观察和课上学习的方式,了解公共生活中不同标志的意思以及适用场合。感受公共标志在生活中提醒人们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并且科普安全色,教会学生根据公共标志的特征去分辨其含义。活动三:“公共秩序单”我来绘 我们刚刚认识与了解了很多公共标志,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有了公共标志的提醒,人们是不是就会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了?实际上,公共标志提示了我们过有序的公共生活,在实际行动中还需自觉遵守,才能彰显良好的社会风气,进而展现我们国家的文明素养。 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这是我们安居乐业的保障,也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同学们认为良好的生活秩序应该是怎样的呢?不同的公共场所对于秩序的具体要求也会不一样。下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通过设计一份公共生活秩序单来帮助我们思考。 过马路时乘交通工具时参加社区活动时,在其他公共场所还有着哪些秩序呢?可以结合我们上节课学到的各种公共场所。(板书:明)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发现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街道上的行人和车辆顺畅通行,需要公共交通秩序;公园里人们愉快地游玩,需要公共卫生秩序……不同公共生活中的秩序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秩序单的分析,我们更进一步感受到,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通过共同绘制公共秩序单,以及对比生活中的秩序现象,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有秩序会让社会环境更加舒适宜人。总结所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我们认识到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公共秩序的维护。同时,也感受到了有序的公共生活离不开我们大家共同的建设和守护。(板书:守)最后以来自于市井巷里、来源于民间大众,表达了群众真实心声的“石家庄市民文明十条”作为结语,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守秩序、讲文明的合格小公民。 回顾总结所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本课的设计思路为借小球游戏引出秩序的概念,接着让学生回忆不文明现象,谈对不文明现象的看法,从而得出我们的公共生活需要秩序的结论,而如何做到更好的维护公共秩序,便是辨识公共标志,最后让学生思考他们认为的良好的生活秩序应该是怎样的呢?不同的公共场所对于秩序的具体要求也会不一样,可以联系上节课内容进行拓展,绘制一份公共生活秩序单,带领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其实一开始的思路是:激趣导入:小球逃生记——活动一:“公共秩序单”我来绘——活动二:公共标志我知道——活动三:不文明现象我来评——总结所学,也就是书上的逻辑思路,但给我们系里老师看了以后他认为没有能够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所以经过改动后,变成了最终的这个顺序,层层递进,引人深入去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公共生活需要秩序,良好的秩序可以带来什么。 2.本节课的逻辑顺序在调整之后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毕竟书本只是教师的参考,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灵活的设计课堂逻辑思路,不死板的照本宣科,一步一步按着书上走,不管是什么路径,只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目标便都是好的。 3.在公开课上的不足有两点,第一点便是很明显的,语速实在是过快,导致最后空出5分钟,其实可以灵活的在一些环节加入讨论,比如公共秩序单的板块还有讨论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并且可以找一个视频备用,如果时间有剩余可以放视频深化主题。其次便是理答,在公共秩序单环节有个学生说参加集会时不可以偷东西,在这点上我只是肯定了他,但是在教研时有老师指出这里应该进行明确的引导,也就是偷窃这样的行为是上升到法律了的,比违反秩序更加的严重;还有在提问如何对待不文明现象时,有学生问劝了也不听怎么办,课下我想到其实可以去找相应的管理人员,比如司机、警察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