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 二年级下册1.3做个“开心果”第1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 二年级下册1.3做个“开心果”第1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做个“开心果”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让我试一试”中的第三课内容。本课编写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自己与身边人的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关心身边人与事的敏感性与习惯,知道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哪些是让人开心的、适当的言行,并力所能及地为身边人的生活增加一份快乐色彩,成为身边人的“开心果”。
教材通过找家中的“开心果”帮助学生理解“开心果”的含义,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找出小组中的“开心果”,进一步深化“开心果”大家带来的欢乐,从而让学生学做“开心果”。那如何才能成为身边人的开心果呢?学会观察,了解身边人的需要之后采取巧妙地方式,使他们转怒为喜、破涕为笑。同时教材还创造性的利用了绘本“小狐狸找《开心果》”的故事,将故事中的小狐狸与学生相联系,成为连接学生生活与内心体验的桥梁,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实现学生的道德成长。
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第一栏目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寻找家里和小组里、班集体里的开心果,想想他们做的让大家开心的事儿。
2.体会做“开心果”帮到别人的那份快乐。
3.学会与人快乐相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寻找家里和小组里、班集体里的开心果,想想他们做的让大家开心的事儿。
2.了解“开心果”的特质。
教学难点:在找“开心果”的活动中,学会与人快乐相处。
四、教学过程
这里有个开心果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页上的故事。(看完这个故事,一定有同学会发笑,有同学不会发笑。请发笑的同学发言。)
2.提问:读了这个故事,你为什么笑了呢?
预设1:我觉得这个故事太逗了,小妹妹把电视节目里的人看成是家里的人了!
预设2:这个妹妹太幽默了!
教师总结过渡: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喜欢生活中有这样的“开心果”。请大家说一说,你们家里的“开心果”是谁?“开心果”做了哪些让大家开心的事情。
活动一:我家的“开心果”
结合资源“活动设计:我家的‘开心果’” 进行,可打印出来,让学生课前完成。
活动流程:
1.找一找家里的开心果,给开心果做个画像。
2.填写开心果的信息,开心果做的让大家开心的事情。
3.课上展示给大家。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寻找家里的开心果,想想“开心果”做的让大家开心的事情,初步感受开心果的特点。
教师进行点评并过渡到活动下一环节:谁是咱们班里总是给大家带来快乐的“开心果”呢?
活动二:寻找“开心果”
结合资源“活动设计:寻找‘开心果’” 进行,可打印出来,让学生课上完成。
活动流程:
1.请同学们想一想谁是咱们班里的开心果,把他/她的特点记录下来。
2.记录下咱们班里开心果带给大家的开心事。
3.分享你记录的“开心果”,让大家猜一猜你写的是谁。
注意事项:活动设计卡中不能提“开心果”的名字哦。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记录开心果的特点,分享“开心果”带给大家的开心事,深入的感受开心果的特点,为活动一的延伸。
活动三:我心中的“开心果”
通过刚才我们一起寻找家中的“开心果”、班级中的“开心果”,你们知道什么人可以成为“开心果”了吗?
预设1:“开心果”就是带给家人快乐的人。
预设2:只带给家人快乐还不行,首先要自己是快乐的,然后是带给家人快乐,这样的人才能叫“开心果”。
预设3:自己快乐,又带给小伙伴快乐的人,才能叫“开心果”。
预设4:帮助别人的人,也应该叫“开心果”,因为帮助别人,会让自己快乐、让别人快乐。
预设5:懂得赞美别人的人也是“开心果”。
预设6:那懂得欣赏别人也是“开心果”。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真棒!能让别人开心、乐于帮助别人、懂得赞美别人、懂得欣赏别人、幽默机灵的人都可以叫“开心果”。
这一环节着力让学生在头脑中勾画出一个“开心果”的形象,并以此为目标努力。
课程总结:读儿歌
我是一个“开心果”,
快乐机灵还幽默。
真诚赞美多助人,
快乐别人我快乐。
寄语:同学们,你们想做一名“开心果”吗?那么,下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做一名开心果。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