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3.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二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3.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二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详案
适用教材版本:
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7课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第三单元第7课,标题为《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材内容围绕着“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强国之志与报国之情。本课是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意识。
学情背景:
本课适用于小学五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常识和道德观念。但是,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近代史中的火烧圆明园事件,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理解强国之志和报国之情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了解火烧圆明园事件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理解强国之志和报国之情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如何通过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问题。
2、如何将历史事件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
课前准备:
1、准备教材:PPT、史纪录片等。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火烧圆明园事件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引入(5分钟)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这一课。首先,我想问问你们,你们听说过圆明园吗?(预设问题)
学生回答:听说过。
教师:那你们知道圆明园在当时有什么地位和影响吗?(预设问题)
学生回答:不太清楚。
教师:好的,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图片和视频,了解一下圆明园曾经的辉煌。(设计意图:通过引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圆明园有初步认识)
二、授课(25分钟)
教师:其实在150年前,圆明园曾经是中国皇帝的夏宫,拥有非常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但是,当时的中国非常落后,不少外国列强都不尊重我们,甚至入侵我们的国土。你们知道为什么吗?(预设问题)
学生回答:因为当时的中国太落后了。
教师:很对,正是因为我们太落后了,才让那些列强觉得我们很弱,可以随便欺负我们。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火烧圆明园这一段历史。你们知道英法联军是谁吗?(预设问题)
学生回答:是英国和法国的联军。
教师:对,正是这样。那为什么他们要入侵中国呢?(预设问题)
学生回答:不知道。
教师:其实,在当时,中国非常落后,无法与那些列强抗衡。而那些列强,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会想尽办法来剥削和压迫我们,甚至入侵我们的国土。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火烧圆明园这一事件。(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教师:那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你们知道火烧圆明园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吗?(预设问题)
学生回答:不知道。
教师:那我告诉你们,这件事情发生在1850年代末期到1860年代初期,也就是清朝末年。当时的英国和法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了解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教师:那现在,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火烧圆明园的过程和影响。你们知道火烧圆明园的过程是怎样的吗?(预设问题)
学生回答:不知道。
教师:好的,那我给你们讲一下。当时的英法联军,不仅仅是侵略了中国的国土,更是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破坏和抢劫。他们把园中的宝物、文物、书画等都抢走了,还把园中的房屋和陈设一一点燃,最终将圆明园烧成了废墟。(设计意图:通过详细讲解火烧圆明园的过程和影响,让学生了解这一事件的严重性)
教师:那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火烧圆明园的原因和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你们认为,英法联军这样做是对的吗?(预设问题)
学生回答:不对。
教师:很对,这是非常错误和残忍的行为。我们要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我们强大了,才能保护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那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强大呢?(预设问题)
学生回答:要学习,要努力,要团结。
教师:很好,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做出贡献。(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原因和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引导学生认识到强国之志和报国之情)
三、讨论(10分钟)
教师:那现在,我想请大家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你们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呢?(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这一问题)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好的,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件,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及强国之志和报国之情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学习机会,不断努力,成为有用之才,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设计意图:通过总结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吸收今天的内容,形成对这一事件的深刻认识)
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应包括:
1.圆明园的辉煌;
2.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4.强国之志与报国之情。
作业布置:
1、要求学生在家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资料,加深对于“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
2、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心得体会,表达自己对于中国历史和国家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3、要求学生在家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或电影,扩展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教学反思:
针对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引入环节可以更加生动有趣,例如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在授课环节,应该注意让学生充分参与,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在讨论环节,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不同,需要教师适当引导和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情感。
在总结环节,应该重点强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并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建议,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和消化所学内容。
在作业布置环节,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以便让学生能够适度发挥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