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 六年级上册2.3公民意味着什么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 六年级上册2.3公民意味着什么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公民意味着什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公民的”含义,
2.知道公民身份的获取方式。
3.明白公民身份的基本内涵。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公民身份的确认与公民身份的内涵。
难点: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相关资源
课本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新闻回放:
PPT展示以下新闻:
2015年年初,也门安全局势突然恶化,战事迅速蔓延。约600多名中国公民受困也门。根据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命令,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也门执行撤离中国公民任务。至3月30日,571名中国公民已全部安全撤离也门,同时还协助罗马尼亚、印度、埃及等国的公民平安撤离,赢得了举世普遍赞誉。
看完新闻后提问:
(1)几百名中国人从被困也门到营救成功,从普通民众到我国最高领导人,都关注着什么?
(2)几百名中国人的命运为什么会受到中国国家主席乃至普通民众的关切?
师总结:因为他们是中国公民,是中国的一分子。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条件下,只要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国家和政府都要义不容辞地提供保护和帮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公民意味着什么。
设计意图:新闻回放,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学生认识事物,认识社会的窗口,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最生动的教材之一。通过看新闻,让学生集体感受、思考,导入新课。
【课堂活动】
一、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
师: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场我们是顾客。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又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什么?
生:公民
展示以下图片和资料。
150名美国新移民在纽约参加公民入籍仪式 89岁女演员森光子获日本国民荣誉奖
英国物理学家霍金 中国篮球名人姚明
师: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等不同身份的呢?
生:都是拥有某个国家国籍的公民。
师:大家畅所欲言,谈一谈你觉得什么是公民?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师:公民是指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师:什么样的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呢?如何获得国籍?
生: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国籍获取方式有两种:
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
师:取得一国公民资格意味着什么?
师:取得一国公民的资格,意味着一个人与一个国家缔结了一种法律关系,成为了某个国家的成员,一个主权国家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公民,没有脱离公民的国家,也没有脱离国家之外的公民。所有公民都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的管辖和保护。
展示课本知识窗图文资料。
提问:以上四种情况,哪些可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学生结合课文,阅读资料回答。
展示活动园资料,让学生阅读,了解公民的起源。
学以致用:评价以下公民生活小片段,哪些属于对公民身份的正确看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出示PPT
(1)王小青领取了居民身份证说:“我终于成为一个公民了!”
(2)小旷很羡慕那些参加成人宣誓仪式的高中同学:“他们真光荣,正式成为公民了。”
(3)小怡在看刚出生的表妹的照片:“小姨家又多了一个公民了。”
(4)张萌到机场送朋友燕燕出国留学:“真遗憾,燕燕从此不再是中国公民了。”
(5)志强的邻居因涉嫌抢劫伤人被逮捕了:“他犯罪坐牢,一定会被剥夺公民身份。”
学生讨论,教师根据回答逐一评价。
评价讲解提示:
(1)小青的看法不正确,公民身份证只是公民个人身份的证明,我们一出生就具有中国国籍,不受是否拿到身份证的影响。
(2)小旷的看法不正确,我们一出生就具有中国国籍,也不受年龄的限制。
(3)小怡的看法是对的,国籍的取得方式很重要的一种就是因出生而获得,她小姨的女儿一出生就是公民了。
(4)张萌的看法不正确,陈燕虽然出国留学了,但如果她不加入外国国籍,她还是中国公民。(如果加入了外国国籍,她就不是中国公民。)
(5)志强的看法不正确,他的邻居受到刑罚处罚, 坐牢只会被剥夺某些政治权利和自由,但他的生命健康权等人身权利还在,依然具有中国国籍,自然仍然是中国公民。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对公民的身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突破教学难点。
【课堂小结】
国家是公民权利的强大后盾,我们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幸福和骄傲,我们要做合格的小公民,努力学习,遵守公德,让祖国人民对我满怀信心。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