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 六年级上册4.8我们受特殊保护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 六年级上册4.8我们受特殊保护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我们受特殊保护》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懂得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与爱护,了解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特别关怀,感受社会的温暖。
2.了解法律赋予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学会体贴家人,回报社会,做有价值的事。
3.理解家人的付出,初步培养家庭责任感;明确社会各界的关怀,初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与爱护,了解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特别关怀,感受社会的温暖。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3分钟) (一)展示学习目标 (二)视频导入 1.展示视频:全红婵的烦恼。 2.展示问题: (1)视频中全红婵的烦恼是什么? (2)为什么未成年的游戏时间会被限制?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 明确本节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通过趣味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成年人游戏时间会被限制,引出未成年人受到特殊关爱和保护这一主题。
小结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下未成年人受到了哪些特殊的关爱。
探究新知 (一)畅所欲言(3分钟) 1.展示问题:同学们,请你结合实际回忆一下,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大家的学习、生活问题,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2.呈现参考图片: 3.展示预设: (1)国家关爱:教育部统一部署,组织教师录制课程,开展线上教学。 (2)社会关爱:通讯公司免费为师生的网络提速。 (3)家庭关爱:疫情期间购买防护物资。 (4)学校关爱:关心学生学习困难,为学生解决线上学习问题。 4.展示总结: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都给予了许多特别的关怀。 5.知识链接: (1)展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文官方网站截图: (2)总结:国际社会也一直致力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学生观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文官方网站的截图。 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切身感受到来自国家、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全方位的保护。 通过趣味积分活动,激发学生接下来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对未成人人的关注与帮助。
总结过渡: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国家、社会、学校与家庭以及国际社会以及给与了极大的关注和关爱,接下来,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下家庭关爱。
(二)看图猜猜猜(4分钟) 1.展示图片: 2.展示问题:你知道这个图案代表什么吗? 3.展示预设:国际家庭日。 4.追问:你能说出这个徽号的含义吗? 5.展示预设:屋檐下心连心,象征着家庭中生命与爱。家是温暖、关怀、安全、团结、宽容和接纳的地方。这就是国际家庭日(自1994年起)徽号所要表达的讯息。 6.总结: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 7.点滴关爱 (1)展示图片: (2)总结: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三)我是小辩手(4分钟) 1.展示辩题:父母有管教和保护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有人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你赞成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2.展示论点:赞成——适当的惩戒是必要的;不赞成——未成年应该受到健康和适当的教育方式。 3.总结:父母作为儿童的法定监护人,以保护和管教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可以进行适当的惩戒,但是不得实施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4.知识窗: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将遏制家庭暴力纳人法律程序。我国于2015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2016年3月正式施行。该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 庭暴力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都属于家庭暴力。 (四)小小分享会(4分钟) 1.展示问题:回忆一下,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哪些来自家庭的关爱,请你和同学分享一下你感触最深的故事。 2.展示预设:妈妈为我织我喜欢的毛衣;爸爸每周陪我学习游泳;爷爷赶长途来到城里给我送水果。 (五)七嘴八舌(4分钟) 1.展示问题: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家人? 2.展示预设:好好学习,用行动感恩家人;帮助父母承担家务劳动,承担部分家庭责任;理解父母,学会换位思考,主动与父母沟通。 3.展示总结:作为未成人,应听从父母的管教,孝敬父母。 4.法治时刻 (1)展示视频:视频:老人独死家中五子女获刑。 (2)展示问题:这五个子女为什么会被判刑,你有什么感想? (3)展示预设:子女成年后,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学生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图片内容。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 通过趣味活动,学生懂得家庭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关于家庭的知识,拓展视野。 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理解。 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家庭之爱。激发学生对家庭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通过趣味辩论赛,澄清“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点,引出父母作为儿童的法定监护人,以保护和管教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可以进行适当的惩戒,但是不得实施家庭暴力的法律观点。 拓展学生视野,帮组学生懂得更多的相关法律知识。 学生通过活动,回想父母对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关爱,对父母和家人报感恩之心。 引导学生把对家人的感激落到实处,学会用行动感谢家人。 通过视频,引导学生知晓赡养老人不仅是道德层面的事情,更是法律义务。
总结过渡:未成年人在家人的保护和关爱下健康成长,除了家庭关爱,未成年还受到哪些关爱?
(六)真知灼见(3分钟) 1.展示图片: 2.展示问题:参考照片,说说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哪些来自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怀? 3.展示总结:一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出它的文明程度。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学生阅读图片并思考问题。 通过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受到的特殊关爱和保护,感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明白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总结过渡:未成年人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保护,尤其是留守儿童,近些年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七)社会广角(4分钟) 1.展示视频:留守儿童。 2.展示问题:结合视频与课本,说说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3.展示预设:经济发展与城镇推进导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进而导致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并出现留守儿童问题。 4.展示预设:年满14周岁这一法定年龄节点开始,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就要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法处罚。虽然张平未满18岁,会被从轻减轻处罚,但是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要高度关注、引以为戒,做到执法守法,切勿以身试法。 (八)关爱留守儿童在行动(5分钟) 1.展示视频: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行动。 2.展示问题: (1)结合视频与课本知识,请你说说为什么国家重视留守儿童的问题? (2)你还知道哪些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举措? (3)预设:社会捐款;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等。 (4)总结:关爱留守儿童关系重大。 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也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帮帮团(4分钟) 1.概括总结:父母不在身边,生活缺少照料,学习缺乏引导,心事无人诉说,许多农村留守儿童遭受着物资与精神的双重贫困。 2.展示问题:留守儿童在成长中还可能面临哪些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关心、帮助留守儿童提出建议。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分析视频,学生知晓社会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讨论分析,懂得国家重视留守儿童的原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与分享观点,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问题关系重大。 通过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为留守儿童建言献策,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与提建议的能力,发挥个人的社会价值。
总结: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特别关怀,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高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家在本课学习中,需要学会体贴家人,回报社会,做有价值的事,理解家人的付出,初步培养家庭责任感;明确社会各界的关怀,初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堂小结(2分钟)
五、拓展空间
请你为家人写一封感谢信,感谢他们为你的付出,反思在成长中的不足之处,并念给家人听。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