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昼夜的形成(同步练习)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冀人版)【核心素养】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球的运动。(重点)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昼夜的形成。(重点)3.会通过分析或模拟实验判断谁先迎来黎明。(难点)一、填空题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______小时。2.地球自转时围绕着一条假想的轴,人们称之为_____________。3.地球是个_____________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那面是_____________,背对太阳的那面是_____________。4.把大转椅当作地球,小明坐在地球“大转椅”上,他让椅子自西向东转,发现周围的景物会_____________转;椅子自东向西转,发现周围的景物会_____________转。二、选择题1.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地理位置越是靠近( )的城市,就越先迎来黎明。A.北边 B.西边 C.东边2.“坐地日行八万里”描述的是( )。A.地球的自转运动B.地球的公转运动C.地球上看到的星空变化3.自然界中昼夜交替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B.地球不转,太阳围着地球转C.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4.下列关于地球运动和太阳运动的猜想,其中不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A.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 B.地球不动,太阳自转 C.地球自转三、判断题1.在同一天中,先看到日出的地区会后看到日落。( )2.在做昼夜形成的模拟实验时,可以用透明玻璃球模拟地球。( )3.地球绕地轴自转过程中,地轴有时倾斜,有时竖直。( )4.“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四、实验探究题1.将下面实验补充完整。实验名称:昼夜交替现象模拟实验。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实验过程:(1)用手电筒的光模拟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观察地球仪上分成了哪两部分;(2)在地球仪的某个地方插一个大头针,逆时针转动地球仪,观察插有大头针的地方是否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实验现象:(1)地球仪上分成了明暗两部分,向着“太阳”的那面是_____________,背着“太阳”的那面是_____________。(2)在地球仪转动的过程中,同一个地方(即插有大头针的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当这个地方转到刚被光照射到时,是_____________,正对着“太阳”时,是_____________,转到刚被光照不到时,是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_____________,朝向太阳的那面是_____________,背对太阳的那面是_____________。地球不停地_____________,就产生了_____________现象。2.将下面实验补充完整。模拟实验: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实验目的: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实验步骤:(1)科学小组的同学手拉手面朝外围成个圆圈模拟_____________。在其中一个同学身上贴上“_____________”和“东”的纸片代表北京;在他右手边的同学身上贴上“_____________”和“西”的纸片代表“乌鲁木齐”。再请一个同学站在圈外手举一个红色纸片代表_____________。(2)按照自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看看“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太阳”;然后大家再按照自东向西的方向,慢慢转动,看看又是谁先迎来“太阳”。实验记录:地球转动方向 谁先迎来黎明自西向东(逆时针) 北京自东向西(顺时针) 乌鲁木齐事实是北京比乌鲁木齐更先迎来黎明。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自西向东 24地轴不透明 白昼 黑夜自东向西 自西向东二、1.C 2.A 3.C 4.B三、1.× 2.× 3.× 4.√四、1.实验现象:(1)白天 黑夜 (2)黎明 正午 黄昏 实验结论:一半 白天 黑夜 自转 昼夜交替2.实验步骤:(1)地球 北京 乌鲁木齐 太阳 实验记录:自西向东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