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三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一、教材内容解析《哲学与文化》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变革社会中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本课时“社会是的主体”是本课的最后一框内容,探究人民群众为什么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讲述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阐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本框是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观点,也是整本书的落脚点之一,为第十二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该框内容无论在知识体系方面还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学习本框内容时,从知识储备上来讲,已经学完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唯物史观前两框内容,对哲学的理解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为学习本框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学生仍然缺少一定的社会参与和生活体验,仍然需要我们的课堂贴近学生生活,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去充实课堂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具体的教学情境和生活体验中感悟唯物史观共性的规律,培养科学精神,同时通过对“社会历史主体”内容的学习,能增强主人翁意识,培养公共参与素养。三、设计思想围绕“谁创造了历史”这个议题,通过横坎头村实现脱贫致富,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示范村、乡村振兴样板村的生动实践,感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感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哲学依据。四、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培育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优化案例,创设情境,以“浙江红村”横坎头村的蜕变为教学素材,展现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引导学生探究分析革命老区蜕变背后的主体力量,感悟我们党真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增强政治认同,更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培养主人翁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科学精神:通过课堂辩论“是谁创造了横坎头村的历史”,引导学生通过开放的、辨析式的学习,对相关信息和推理进行检验和评价,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观点,既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又真正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通过情境材料的探究和交流,引导学生领悟为什么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通过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所思所想,引导学生理性评估个人成长或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增强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识。(二)学科能力目标1.学习理解:知道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2.实践应用: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自觉运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挑战。3.迁移创新:能坚持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培养公民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史,实践最基本的方式是生产实践,而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因此,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社会发展首先是物质生产实践的发展史,而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资料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人类历史上的一切精神文明成果归根到底都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总结;人类的每一次巨大变革、社会形态的每一次进步和更迭,都是人民群众斗争的结果。因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明确这点为下一课讲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理论观点对于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教学难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一致的,地位很重要。又因高中学生接收信息渠道来源多,身边充斥着多元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对其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确立产生一定的冲击,部分学生对我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会有一定的质疑,所以对这块内容的落实造成一定阻力。教学方法和策略1.辨析式教学本框内容的教学着眼于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和高中阶段成长的新特点,优化案例,围绕“谁创造了横坎头村的历史”这个议题,引导学生步入开放的、辨析式的学习路径,理性面对不同观点,既落实教材知识,明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又体验家乡革命老区的发展变化,以家乡贫困村的全面小康为窗口,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2.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本框内容的教学通过创设“横坎头村的蜕变”这个情境,设计议题,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劳动经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教学过程(预设+教学内容)(一)课堂导入教师活动:(导语: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全面小康社会是怎样的呢?今天我带领大家走进全面小康示范村——横坎头村)播放视频:走进“浙江红村”——梁弄镇的横坎头村,当堂提问学生对横坎头村的一些了解。学生活动:分享与倾听。教师活动:点评并提出问题:横坎头村为什么能从老区贫困村变为现在的全面小康示范村、全国文明村,是谁创造了横坎头村的历史?今天这堂课我们将通过探究“横坎头村蜕变背后的主体力量”,感悟社会历史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并思考对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何启示。(二)新课教学围绕总议题:谁创造了历史?——探究横坎头村巨大蜕变中的主体力量环节一 说一说:我眼中的横坎头村教师活动:布置活动任务课前分组,了解横坎头村近几年来在经济、文化、党建、社会变革中变化,并整理成文字或者图片材料。课堂交流,每组派代表交流,选择一个方面介绍。要求:介绍时间控制在2分钟,各组介绍后预留两分钟时间思考,回答相关问题。任务要求:概括横坎头村能成为全面小康示范村的原因,具体指出村两委干部和村民在其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并思考“谁创造了横坎头村的历史”,是村两委干部还是村民?环节二 评一评:贫困村的蜕变,谁创造了历史学生活动:分组探究,交流共享,概括材料中横坎头村成为全面小康示范村的原因,指出村党支部、村委干部和村民在横坎头村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得出结论。主题 原因 村两委干部 村民特色产业促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促进经济发展,创造物质财富,村民脱贫致富。 带领村民,带头示范、技术扶持 消除顾虑,积极种植,归乡创业、开办农家乐红色文化育风尚 创作红色文艺作品,宣讲历史故事、红色故事,开展“五好人物”评选活动,创造精神财富。 聚焦目标,引领村民开展文明新村创建活动 积极创作、宣讲,参与评选,改变观念,创建全国文明村前赴后继奔小康 革命老区,抗日救国运动。党建引领,新农村建设推动社会变革。 保存红色遗址,党建引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革命时期:抗日救国;新农村建设:施展才华,投身实践教师活动:点评并概括,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指导学生全面理解“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PPT展示)横坎头村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具体表现:材料一体现了横坎头村人民群众直接参加物质资料的生产,创造物质财富,为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材料二体现了横坎头村人民群众创造精神财富(三个方面);材料三体现了人民群众参加社会变革,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总之,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唯物主义历史观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推动作用不是决定性作用,它必须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斗争才能实现。环节三 感悟和践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谁,依靠谁过渡:横坎头村的蜕变验证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原理,即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如今横坎头村在习总书记的关怀下,在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的带领下,又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村”。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新闻播报——浙江红村再出发,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本村学生活动:新闻播报 横坎头村充分发挥广大村民的主体作用,党员干部带领群众,“红色+绿色+农家”的旅游、农业、经营发展道路成功将本地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突破4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增强,可用收入超1000万元。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了村中人居环境的改变,搬新居,住别墅,逛公园。村两委大力开展红色主题教育,以横坎头村历史故事、红色故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宣讲会,宣扬红色文化,通过“红村树新风”创建动员会、党员组织生活日活动、村民小组讨论会等途径,明确“美丽乡村、美好乡风、美满家庭、美善人生”建设目标,大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建立“联六包六”的党员服务机制,建立6个“前哨支部”,每个党员联系和包服务六户村民,不管大事小情,哪怕只涉及一户群众,党员干部都要到群众家里面对面听取他们的意见,做好收集群众意见反馈、矛盾纠纷化解、重大事项传达等六项工作,拉近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教师提问:1.横坎头村为什么要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村”,谁是最终受益者。2.在打造“样板村”的过程中要依靠哪些力量?学生活动:探究活动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并交流分享。(操作及建议:引导学生回顾乡村振兴的20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些目标的达成,最终受益者是横坎头村的人民群众。要依靠的力量有很多:上级政府的支持、企业的投资、全村党员干部带领村民等,但主体力量肯定是横坎头村的人民群众,可以回顾第一个探究活动中人民群众的作用。)教师活动:点评和总结。横坎头村无论是从贫困的革命老区蜕变成全面小康示范村,还是如今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都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立足点上,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依靠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学生活动:阅读文本P68,整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地位和意义、基本内容、具体要求。结合材料进行具体分析。教师活动:点评并PPT呈现主干知识。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②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内涵是什么?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工作路线。(三)课堂提升总结 由一村,到一国横坎头村从贫困村到全面小康示范村的蜕变折射出的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活实践,我们作为见证者,更作为要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时代新人,对你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有何启示?学生活动: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70多年来,14亿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开辟了中国道路,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奋勇前进,始终跟着共产党走,迈向更美好的生活。同学们,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我们应该将个人的才能、理想奋斗于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目标中,我们的青春会更加闪耀、更加无悔。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唯物史观的社会历史主体部分,教材一共分两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分别回答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理论逻辑比较清晰。从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上来讲,看懂教材的文字内容是没问题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历史的眼光、国情的眼光、辩证的眼光,引领学生通过辨析、反思和实践,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在认识成长道路上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因此,本课探索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设计了观点辨析、阅读思考、合作探究等活动,使学生在辨析中感悟真理的力量。在课堂评价中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政治认同度、价值判断力,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课堂中个别学生习惯直接从教材中找到现成的答案,缺乏课堂探究的主动性和能力,但也对教师课堂的提问艺术提出了考验,如何设计具有梯度性的问题,有效性的问题,能有生成性的问题,值得继续打磨。十、学习评价与作业设计本课时教学依托教学情境,以案例为载体,开展辨析式教学,在活动任务中鼓励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基于不同经验、不同视角,表达不同见解。既评价达成基本观点的过程,也凸显价值引领。附:小组活动,组内互评表格维度 等级(A.B.C.D)活动目标理解准确与小组同学配合主动善于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提供材料依据流利地表达小组探究的成果,对唯物史观有准确的理解本课时教学布置了前置作业,课前分组,了解横坎头村近几年来在经济、文化、党建、社会变革中变化,并整理成文字或者图片材料。课堂交流,每组派代表交流,选择一个方面介绍。这样的作业设计真正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的大课堂,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核心素养的生成和落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世界观)通过 创造人民群众实践历史创造了物质财富创造了精神财富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方法论)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