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毕业会考复习资料鲁教版(五四学制) 口诀地图比例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毕业会考复习资料鲁教版(五四学制) 口诀地图比例尺

资源简介

口诀解决两难点
今天的作业在我看来很有挑战性,一是说关于地图这部分的确有难点需要克服,另外一方面是说大家都能找出捷径克服,关键是哪种方法用在自己的课堂上更适合。
下面我想就两点内容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地图中比例尺的大小、地理范围的大小和表达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如何判读。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们很容易搞混,而且理解起来真的很别扭,考试的时候又往往成为必考常客。鉴于此,我必须想法让同学们学会学懂。我最初的做法是用口诀来解决的“小细大,大略小,后比例,要记牢”,12个字的口诀,我通常会让学生记住前面6个,后面的6个是起辅助理解作用的。具体来说是这样解释的:在同样多大图幅上作比较,范围较小的内容,相对来说表达的比较详细,而所运用的比例尺就大;相反,范围大的内容,表达出来是比较粗略的,而比例尺也就小;前面6个字中出现了两次“小”和"大"字,后面的“小”和"大"是表示比例尺的,而前面的则是表示范围的,这样同学们记忆起来就不会混淆小和大的含义了。运用这种简单的口诀,我再通过具体的题目来验证,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比如说:同样大图幅上分别会有济宁、山东、中国和世界地图。对比内容最详细的,根据口诀“小细大”,直接找范围最小的济宁地图即可;若是在四幅图中找出比例尺最小的,根据口诀“大略小”,肯定是要找出范围最大的世界地图。这种方法用起来简单快捷,甚至不需要同学们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仅是单纯地给学生以口诀而不能让同学们真正理解,从心里面想还是有点功利性,我不想做这样的老师。于是我又想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帮助同学们理解。我是从比例尺的定义入手的,比如说甲比例尺1:10和乙比例尺1:1000,我首先请同学们说出甲和乙比例尺各自的含义:甲比例尺是指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厘米,乙比例尺是指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厘米,具体运用时可以换做米或千米。首先我会让同学们比较甲和乙比例尺的大小关系,甲比例尺大;接下来的工作是我将这两个比例尺转成轻易理解的生活例子:甲比例尺是指让一个人去干10个人的工作,而乙比例尺表示1个人干了100个人的工作,请同学们思考,甲和乙二者谁的工作量更大,顾及的工作面更广,很明显会说乙;最后请同学们思考同样时间内,谁做的工作更细致,更认真,同学们自然会想到甲。由以上三个步骤的分析,我再把这个生活中的例子拿到我们的口诀中来,理解自然水到渠成。济宁、山东、中国、世界地图的比较,犹如四个工人,工人“世界地图”在同样的条件下,干的工作量大,也就决定了工作质量不可能做的很详细,但是工人“济宁”,由于工作量小,所以质量也就很高。
二、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没有先进的多媒体课件之前,我采用的方法同样是口诀“山峰中高周低线闭合,脊低谷高崖重叠,鞍部对称取低处,陡坡密集缓坡疏”,具体来讲:山峰的等高线地形图呈现中间高四周低;山脊的等高线地形图向低处凸出,而山谷的等高线则是向高处凸出,陡崖相对比较简单——等高线是重叠状态;鞍部位于山峰之间的位置决定了它的等高线表现形式是两个山峰等高线的中间较低处;陡坡的等高线相对比较密集,而缓坡的等高线则相对稀疏。(图1、图2)
图1 图2
图3
口诀只是一种记忆的捷径,具体讲解时,我采用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在黑板上会出一副大山的立体图画(图3),然后在各横切面的外圈向下找点做垂线,最后将各点连成线,陡崖处自然会表现处各横切面向下做的垂线重合的状态。这种方法需要画出来的大山立体感强,不过我还是有些勉强。于是我选择另外更为简洁的方法,直接用课本当做大山来讲课。我把课本的书脊面向同学们,当做山脊,然后在书脊处找几个横切面,准确的说是几条线,向下做垂线到桌面上,最后在桌面上会出现一条条弧形的等高线,每一条线上表上海拔高度,很明显地看到等高线的凸出方向是向低处。同理,当把书页展开面向同学们时,同学们看到的是山谷的画面,然后在桌面上绘制出山谷的等高线地形图。按照这种方法,我充分利用书本分别做出陡崖、鞍部(两本书)、山峰、陡坡以及缓坡,效果也是不错的。
在没有别的想法前我一直觉得这种方法还是比较适合自己的学生的,但我是始终相信肯定会有更形象直观的方法,为此我一直在努力,终于后来通过别的途径看到了丁老师的一节等高地形图的识别、判读及运用的三维课件,无限感慨,后还向丁老师请教,才知制作起来有些难度,可能会牵扯到一些地理机密信息的东西,也就作罢。不过给我的启发倒是不小,于是后面我有了充分利用google,甚至想学习google mapper制作地图的想法。学习一直在路上,唯有学习才能够充实,教师的幸福感也正体现在无休止的学习中吧!渴望学习的心态会让我在生活中获得更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