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六单元 拔根芦柴花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少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六单元 拔根芦柴花

资源简介

拔根芦柴花
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民歌的兴趣及爱好,对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产生赞美之情。初步了解民间音乐的常用体裁。喜欢身边、家乡的民歌和民间音乐。
能有感情、熟练地演唱《拔根芦柴花》,并尝试用方言演唱,用自信、大胆的演唱来表现民歌的特色。
通过学唱歌曲,掌握下波音记号。能与同伴合作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验到艺术的感染力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突出民歌的独特韵味,能对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产生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看视频《今日生活》片头曲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趣的视频。
2.师:这段视频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扬州)
师:咱们扬州啊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民歌也有很多,你们知道的有哪些?(《茉莉花》《杨柳青》《拔根芦柴花》)
3.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
(设计思路:用学生熟悉的节目导入,非常有亲切感,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为之后用方言演唱歌曲做准备。)
二.新歌教学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2.简介歌曲:《拔根芦柴花》是一首流行于扬州江都的“邵伯秧号子”,原是当地在水田劳动中唱的歌,稻农为了解除疲劳、自我调节,便以歌寄兴。多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学唱歌谱
a.师弹奏单音旋律,带学生唱歌谱。(前半部分+后半部分)
b.讲解“下波音”和“前倚音”的唱法和作用。
c.加上“下波音”完整演唱歌谱。
4.读歌词
a.听歌曲第一段(原唱),师方言范唱歌曲第一段,问:你更喜欢哪种唱法?(第二种)
师:那接下来就让我们用方言来唱一唱。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歌词。
b.讲解纠正个别字的发音
c.完整读歌词,讲解衬词。
5.唱歌词
a.师领唱前半部分,生唱后半部分
b.试一试完整演唱。
6.欣赏吕薇《拔根芦柴花》
a.师:同学们,如今的扬州正从“运河时代”走向“长江时代”,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综合竞争力与日俱增,相信这样的“新扬州”一定会让咱们扬州人感到非常自豪。这不,我国著名歌唱家吕薇将我们扬州民歌推向了国际舞台,把我们扬州这张名片介绍给了国外友人。下面请大家欣赏吕薇在伦敦音乐会演唱的《拔根芦柴花》。听听和你唱的有什么不同?(更有感情,更具民歌韵味)
b.表演唱(领唱+齐唱)【钢琴伴奏】
(设计思路:用听唱法学唱歌曲,聆听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记忆,轻声练唱可以让学生听清楚自己声音的同时关注歌曲的旋律和他人的演唱,避免唱错互相影响。)
三.考一考
1.听辨音乐,连一连。
2.总结扬州民歌:是江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南北兼融,刚柔并济”,既有苏北平原的辽阔悠扬,又有江南水乡的钟灵毓秀。
3.派发奖品。(牛皮糖)
(设计思路:通过知识竞答,了解扬州的一些文化常识,发放扬州特产牛皮糖,唤起学生对家乡味道的记忆,对家乡的喜爱之情产生共鸣。)
四.拓展欣赏《板桥道情》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著名的扬剧艺术家李政成带来的扬州清曲《板桥道情》,共同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五.总结下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扬州,了解了家乡扬州的历史文化,学唱了扬州的地方民歌,体验到民间艺术的感染力,收获颇丰。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要丢失传统文化,将我们家乡的民歌和本民族的民间音乐传承发扬!
(学生在扬州市歌《茉莉花》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