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两只小象》教学设计一、歌曲分析《两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儿童歌曲。歌曲旋律欢快,描绘出小象用鼻子互相问好,并一同在河边嬉戏的生动场景。教学过程中,就小朋友对小动物喜爱的心理特征,通过播放图片的方式激发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并请小朋友模仿小象的形态,使小朋友们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感受小动物的可爱,使他们认识到动物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二、学习目标(一)引导大家在活动中感受、认识并掌握四分休止符。(二)引导大家用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两只小象》,并感受三拍子的韵律。(三)启发大家运用身体的部位如手、口等为歌曲伴奏。(四)展开想象,讲述两只小象的故事,体验伙伴间的互助与友爱。三、教学重难点(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伙伴间的互助与友爱。(二)感受舞曲风格特点。(三)歌曲的动作创编四、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1.miao miao miao2.ga ga ga3.小猫怎么叫?小鸭怎么叫?(二)、节奏游戏1.感受三拍子韵律。强 弱 弱2.儿歌: 小皮 球 呀 圆溜 溜拍来 拍 去 乐悠 悠(三)、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讲述大森林里发生的故事,引入课题《两只小象》。展开想象,讲述两只小象的故事,学习模仿小象的动作。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到大森林里去转一转,看看你们认识哪些动物?(出示动物头饰,学生指认)师:有一天,小河边走来了两只小象,动动你们的小脑筋,想想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通过小象间的互助和友爱,体验小伙伴间的互助和友爱)(四)、新课教学播放教学点教育资源音乐。1.听音带范唱,学生轻声哼唱2.学生用“la”音唱旋律。3.拍手跟读歌词4.完整读歌曲节奏5.完整演唱全曲:演唱歌曲时要注意提示学生歌曲的每小节第一拍要唱得强。歌中的衬字“呀”不要唱得又重又长,要使演唱给人以亲切、优美的感受。(五)、音乐活动歌表演:《两只小象》1.引导学生创编动作。抓住大象的主要特征:长鼻子、大耳朵。注意几个关键动作:扬鼻子、握握手。2.老师讲解动作,大家跟着一起做动作设计:我们弯下腰将自己的左手从右手的腋窝处握住右手大臂,模仿出小象的长鼻子的形态。一边唱着《两只小象》,一边脚踩节奏(踩节奏的方法如下图设计),唱到“扬起鼻子”时扬起手臂,唱到“勾一勾呀”时放下手臂握握手。脚踩节奏时,右手可随节奏左右摆动。3.分组表演右脚表示跺右脚左脚表示跺左脚强、弱、弱表示第一拍脚要踩得重些。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在台上同学表演时齐唱歌曲《两只小象》。分组进行表演比赛。五、课后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两只小象),我们非常友好地把自己最动听的歌声和最优美的舞蹈作为见面礼送给他们了,他们非常开心,要向你们说声谢谢呢!你们应该说什么呢?(不用谢)我们小朋友也应该像两只小象一样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而且在学习中要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今天小朋友表现得都很好,老师就把这朵友谊之花作为见面礼送给你们吧!愿小朋友之间的友谊之花开得更加灿烂,更加鲜艳!六、教学反思这节课以图片的形式把学生带入了音乐的殿堂,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情感,再通过音乐创编让学生在舞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了解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和律动。由于一年级学生没有什么音乐基础,对音准和节奏的把握稍弱一些,所以教师在歌曲教唱时要特别耐心和细心一些,帮助学生更好的找到音乐的感觉。让学生跟琴轻声模唱从而感受歌曲的情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为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模仿小象和创编舞蹈进行歌曲表演,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总体来说,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不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