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重力 执教
教材分析 教材中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用在坐标上作图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质量的关系,这种做法思路简捷.学生容易掌握,同时学会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图象法.通过实际的例子说明竖直向下的重力方向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最后告诉学生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认为是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物体的重心,渗透了“等效法”.
学情分析 通过列举事例、动手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来了解重力,让学生主动地吸取知识,大胆提问、大胆猜想。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3、了解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过程和方法 1、在搜寻大量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设计实验、讨论等方式了解重力 2、经历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尝试提出科学猜想,体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重力的存在以及应用又浓厚的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通过对用重锤线校准的操作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 重力的方向和应用
教具 细线、橡皮、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粗细均匀的棒、薄板、金属球、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验引入新课教学 实验1:教师向上抛出一个小球,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情况.实验2:用一根细线拴住一块橡皮泥,绕手运动。1万有引力2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演示实验,提问为什么会落地?布置任务,提出问题:天上的月亮没有掉下来跑掉?引导学生阅读引导总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引导“想想做做”中生活中重力为我们做了什么? 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讨论分组实验,并体会橡皮被拉住的拉力思考 回答阅读教材归纳,总结思考 举例 知道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知道月亮受到了地球的吸引了知道万有引力知道重力初步知道重力的方向加深对重力的理解
新课教学课堂小结 3重力的三个要素1)重力的大小钩码,弹簧测力计结论: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是9.8N/kg。G=mg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g=9.8N/kg说明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例题 人质量?受到的重力是多少?2)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在铁架台的横杆上用线挂着几个物体,有重锤、有砝码. 重垂线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粉笔和铁球都受到重力,物体受到重力都一样吗?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了解实验情况,介绍单位和g引导获得重力的公式布置任务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刚才我们看到的小球自由落下的方向,一致不一致?外形规则,密度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思考:怎样确定不规则物体重心的位置布置任务 提出问题并引导探究:物体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是什么关系?分组实验,获得数据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用实验数据描点。通过观察思考进行总结观察,思考,回答g的物理意义运用并且计算学生实验,检验物体挂的直不直?面平不平?同学们把直尺、钢笔、铅笔放在手指上并且让它们能静止不动.学生讨论,动笔画重力示意图 生活中物体受到重力,引出重力大小的探究问题体会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论证的能力知道重力的大小,单位和公式知道如何运用重力公式计算知道重锤线,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会画重力示意图
思考与作业 教材59页1、2、3、4、 导航
四板书 13.2重力万有引力重力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重力的三要素 大小: G = m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