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 三年级下2.7 请到我的家乡来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 三年级下2.7 请到我的家乡来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特产,并能说明其特征。
2.认识家乡的物美、景美、人美,树立为家乡做贡献的信念。
3.理解不同区域的人文区别,能够尊重、包容、理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特产,并能说明其特征。
难点:尊重、理解、包容其它地方的特色与文化。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播放视频:
导语:我们来一起看看故乡的小巷,想一想,自己的家乡是什么样的?
出示任务:仔细观看视频,想一想自己的家乡。
上图为视频“故乡的小巷”的截图,本环节可以使用该资源。
反馈指导:观看视频
教师总结:家乡是让每个人都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它不仅是养育我们的地方,而且它有自身的独特魅力,那些美丽的风景,那些让人垂涎的美食,更有一群热爱它,心灵美的家乡人。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之情,并逐层过渡到景美、物美、人更美,引出本课的主题。
一、如数“家”珍
活动一:我家乡的特产
导语:我们的家乡不仅景色优美,还有很多远近闻名的特产呢。特产是什么呢?它是某个地方的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它也被赋予了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比如我们课本中介绍的两个特产“吐鲁番葡萄”“无锡惠山泥人”,它们都代表了各自地方的特色。
出示任务1:你的家乡有什么特产,你肯定也非常了解吧,让我们一起分享下吧!
反馈指导: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分享。
教师总结: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刚才同学们如数家珍,介绍了很多当地的特产,你们想过没有,它为什么会是你家乡的特产,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大家一起为自己的特产们开一个“特产发布会”吧。
出示任务2:开一个“特产发布会”
反馈指导:学生小组积极讨论,模拟情境演出。
教师总结:同学们有的设计了一段广告词,有的加了一段它的传说。这样会更多的人认识它、了解它。
设计意图:通过课本实例引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展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感情,并能丰富和扩大自己的认知。
二、景美、物美、人更美
活动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导语: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一方风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这个气质,不光是因为景美物美,更重要的是生活在那里的人美。
出示任务1:你的家乡是不是也有一群这样美好令人敬佩的人,根据课本中的例子,赞一赞那些让你敬佩的家乡人吧。
上图为视频“阿里木的故事”的截图,本环节可以使用该资源。
反馈指导: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分享。
教师总结:这些令我们敬佩的家乡人,就如“阿里木”一样,他们都在默默地为家乡做贡献,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长大以后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回报家乡、建设家乡。
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不仅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各少数民族之间也是如此。由于环境和历史的原因,不同地方的人们在生活与饮食习惯等方面往往会有不同,甚至在体型外貌、性格特征上也会有所差异。
教师出示不同地方人们的特征图片
出示任务2:你家乡的人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反馈指导: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分享。
教师总结:虽然不同地方的人存在着诸多差异,但我们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相互包容。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和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分享的基础上,加深对家乡人的了解,由此激发向其学习的热情。通过视频引导,让学生承认区域差异,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理解尊重与包容。
【课堂小结】
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的家乡有特产,这里人杰地灵。你的家乡也有特产,你我家乡的人不同,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让我们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