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型材料与多则材料作文简易实用审题立意四招课件(共51张PPT)-2023年高考语文考场作文(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组合型材料与多则材料作文简易实用审题立意四招课件(共51张PPT)-2023年高考语文考场作文(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乱花渐欲迷人眼 四招帮你审清题
——组合型材料作文与多则材料作文简易实用审题立意四招
组合型材料与多则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遵循三大原则
(一)审题原则:
1.整体性原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选取恰当的思维切入口
从关键词句入手;
从分析原因入手;
从命题者的感情倾向入手;
从分析事物间的内在关系入手。
一、相同型——求同法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此种审题方法简称求同法。
【文题回放】
(2023年高三3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资治通鉴·汉纪》中记载了刘邦与群臣的对话,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老子》第三十三章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给学校文学刊物的“经典与成长”栏目投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一由一段历史人物语录和一则诸子名言组成。我们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看是否有共同点。
第一则材料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中刘邦夺取天下后与群臣之间的对话。刘邦说: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善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刘邦所言体现了自知与知人的智慧。
“自知”是指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个性特点、长处和短处等。“自知”的意义是使自己更明智更谦逊,是自强的前提;“知人”是指了解他人,了解他人的个性特点、长处和短处等。“知人”的意义是反观自知,更周全更富于智慧,把自己和他人放在更合理的关联位置上;“自知”和“知人”的关系可以互为因果,互为前提或相辅相成。
第二则材料节选自《老子》第三十三章,意思是:善于知人是智慧,能够知己是心明;战胜别人叫有力,战胜自己是坚强。强调人欲知人,必先自知,人欲胜人,必先自胜,故以“自知”“自胜”为立身之本。
“胜人”是在“知人”的基础上,比权量力,凭借自身才华、能力、品质,在比较中凸显优势,这是对自身的一种肯定;“自胜”是在“自知”的基础上,超过现在的自己;或是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性、贪念欲望等弱点,以强大的毅力保持足够的清醒和严格的自律。
“结合材料”,我们可找到二者共同点,可采用求同法审题立意。只要在自己和他人的辩证关系中,论以下任一组都属于结合材料:自知与知人,知己知彼,胜人与自胜,自知与自胜。
“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这句引导语启发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对材料要有自己的认识。
行文构思上,可以先解读“知人”和“自知”的内涵,引出为人处世究竟该“知人”还是自知这一问题;接着先分析“知人”,如“知人者,明其道,能洞敌先机,知人善用;反之,不知人者,只能英雄末路,参败沙场”,列举事例,然后分析“自知”,如“自知者,知其性,能闲贫乐道,独善其身;反之,不知人者,只能功败垂成,身死道消”;之后综合二者,如“为人处事既要知人,也要自知”,最后发出呼吁。
立意:
1.学会知人与自知,让智慧浸润我们的心灵。
2.人贵自知,自知而后知人。
3.知己方能知人,知人才能善用。
【典型范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是什么,“自知”是什么?知人就是知晓他人,了解他人的为人秉性、作风习惯;而自知就是认知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缺点。那么,为人处事要知人还是要自知呢?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明其道,能洞敌先机,知人善用;反之,不知人者,只能英雄末路,参败沙场。楚汉争霸时期,刘邦无能却知人善用,他用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用萧何“镇国家,抚百姓,给遗养,不决粮道”,他用韩信“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最后成为了汉高祖;反观项羽,自己勇猛善战却不知人,他辱韩信,错失良将,又先后气走陈平、范增,最后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刘邦知人,所以他胜利了,而项羽不知人,只能惨败收场;试想,如果项羽能知人善用,那么楚汉历史是否也将改写呢?由此可见,为人处事当知人。
自知者,知其性,能闲贫乐道,独善其身;反之,不知人者,只能功败垂成,身死道消。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他自知性格如此,不能再乱世中做官,于是退隐山林,潇洒一生。而长平之战中的赵括,因为他的不自知,高看了自己,断送了四十余万将士的生命和赵国的前途。倘使陶渊明不自知,想着在乱世中谋得生,前身后
名,他能闲贫乐道,自在逍遥吗?正是因为他的自知,他才能摒弃杂念,成为一名震古烁今的田园诗人。反观赵括,如果他能自知,那么赵国也不会大伤元气以至于后为秦所灭。由此可见,为人处事当自知。
为人处事既要知人,也要自知。那么,如何能让我们学会知人和自知呢?古人说:听其言、观其色、察其行、知其性。做到这四点,那别人的性格本质都会一览无遗。至于自知,先圣孔子告诉我们要“吾日三省吾身”,看到不好的行为,要时常反省自己,如果长此以往,那么我们一定可以自知。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以上两点,那么知人和自知又有何难呢?
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室不闻其臭,在这个喧嚣的社会里,我们一定要学会知人,不交损友;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吕氏春秋有云: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所以我们要自知,不断完善自己。学会知人与自知,让智慧浸润我们的心灵。
【文题回放】
(2017年新高考II卷)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期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组合型材料作文。这是一句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首先就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找出两三句话的共同点,采用求同法审题立意,自主进行组合。
考生应审题准确,完成题目要求。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第一句可立意为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第二句可立意为思乡;第三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第四句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第五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第六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
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考生还可以深入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关系。①和⑥的立意有共同点均是自信自强,那么考生可据此立意,将①④⑥立意为实现理想需要视野、自强、自信等因素。
【典型范文】
眼界无穷世界宽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了三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敞开胸怀,拥有了全世界。人打开门窗,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这就是中华儿女传扬和践行的“眼界格局说”——眼界无穷世界宽!
  花木因眼界不同而境界各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眼中充满自我的孤芳自赏,桀骜中透着孤寒,所以它只能绚烂一隅。“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是满眼功名的你争我抢,积极进取中透着自我,所以它们只能哀叹春之归去。“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渡人渡己的物我合一,平和淡然中洋溢着高尚与豁达,所以
桂花与秋永恒。它不将群芳争艳视为进取,也不将自我封闭视为高洁,而是将全部精神用于酝酿。每一粒花都凝聚了秋之精华,每一次呼吸都散发着灵魂的芳香!为什么柳永热情地歌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为什么人们殷切地期望“蟾宫折桂” 因为桂花是深深体味秋之真谛的哲人,是深沉、浓郁、成熟的象征。它彰显了秋天,也彰显了自己。
人在理解宇宙的运行中提升境界。“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原来阳光与人都在成长。当阳光的眼界与身影由窗棂间、窗户、庭户扩大至天下时,它拥有的世界也由一床、室央、一堂扩大至四方。魏源正是在太阳的运行中领悟了眼界和境界提升的关键:所受者小,所见者浅;所受者大,则所见者博。满足于一米阳光的人怎能体味真正的光明与温暖;睁开双眼看世界才能拥抱时代,拥抱世界。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庄子笔下望洋向若而叹的河伯,用巨钩巨饵、踞会稽、投竿东海的任公子,井底之蛙与东海之鳖,还有“抟扶摇羊角而上”的大鹏……汪洋恣肆的笔端分明流淌着两个词:眼界与格局。哲人的话言犹在耳,社会上却早已喧嚣着浮躁、自我、狭隘与浅薄。君不见,“秀”成了“规定动作”:秀颜值,秀财富;秀孩子,秀爱人;秀仁善,秀孝顺!到底是要彰显对方,还是虚荣自卑自私自利地彰显自己 君不闻,“保护自己”成了“必修课”:不与陌生人说话是保护自己的法宝;思想和内心是不敢被阳光触碰的堡垒;“世界那么大”的诱惑敌不过“社会充满陷阱”的恫吓!到底是阴霾太多还是我们自我封闭太小家子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落霞成就了孤鹜,还是秋水彰显了长天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成就了赤壁与黄州,还是命运与历史成就了大师 我想,成熟的人一定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拥有大眼界和大格局才能趋向真善美的境界。是为“眼界无穷世界宽”。
二、相反型----求异法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
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
此种审题方法可以简称为求异法。
【文题回放】
(2023年4月天一联考改编)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时代,在我们身处的信息时代,大数据、算法、机器学习等新兴事物,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享受信息便利。
有人说,这是一个极坏的时代,“信息茧房”“玻璃笼子”等效应无处不在。
词语解读:信息茧房,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房子”中的现象;玻璃笼子,暗喻在自动化的时代,彼此能看见,却又在笼子里面,无法逃离出机械自动化的笼子。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作文主题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指出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便利,第二部分则指出信息时代形成的负面效应,第三部分对一些关键词语进行解读。“信息茧房”“玻璃笼子”中,“茧”“笼子”代表着束缚。审题时,前两部分观点是相反的,可以采用求异法审题立意。考生写作时,可针对信息时代的负面效应进行立意,表明对信息时代中这些现象的思考。
参考立意:①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让生活更有质量;②打破信息蚕茧,避免作茧自缚;③别让便利成为牢笼;④莫因时代自作茧,开拓视野化成蝶。
【文题回放】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②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则材料中的人物身份、事情、结果都不相同,但我们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点:同样是 3个人,同样是要做一见事。可是,为何同样是3个人却产生如此不同的结果呢 他们的分歧点在哪里呢 这里适合用求异法审题立意。3个臭皮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成了好鞋样,赛过了诸葛亮; 3个和尚心也往一处想——要吃水,可是他们互相推委,不往一处使劲儿,3个和尚没水吃。可见他们的分歧在于是否齐心协力。抓住分歧点,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②做什么事情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敲重点:下面材料更适合采用求同法还是求异法来审题?
【文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
材料二: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
材料三:列宁 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
材料四: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
材料五: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三、相对型----互补法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
其审题立意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对矛盾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此种审题方法可以称为互补法。
【文题回放】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吴梅《题天香石砚室棋谱》诗云:“敛边丰腹审四隅,布局落子无其偶。”布局,指下棋时开局阶段棋子分布的态势,用以引导棋局的走向。对于一盘棋,棋手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规划未来,在布局中取得优势。其实,我们要想走好人生每一步,提前“布局”也非常重要。有人说,人生如棋,布局者生。
材料二:
犹太人的智慧书《塔木德》始终提倡要有“破局”思维。有人说,人生如棋,破局者存。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材料一的关键词是“布局”,材料二的关键词是“破局”。我们稍加思索就会发现,两个关键词中的“局”含义并不相同。“布局”中的“局”是指局面、形势。“破局”中的“局”是指阻隔、壁垒。由此可知,两则材料中的两个概念,即“布局”与“破局”,不是相反关系,是存在相对矛盾的关系,可归纳出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观点来,用互补法来审题立意。
材料一用吴梅《题天香石砚室棋谱》引进棋局中对“布局”的解说。虽说形势不同,布局不同,但所有的布局都是要站在现在考虑未来,对未来做出全面规划和安排。“其实”二字,把材料由下棋引到对人生的思考,柳青在《创业史》中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我们要想走好人生每一步,提前“布局”必不可少。
材料二从犹太人的智慧书《塔木德》“破局”思维入手,谈到人生要有破局意识。“破局”,简而言之就是打破局面、解决困局。不破则不立,人应该有破局的勇气,能拿出自信与勇敢,审视现状,认清存在的问题,打破困住自己的牢笼,不自我设限,不束手就缚。
两则材料的表述都可以倡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可以从中任选一种来立意。也可以二者兼顾立意,比如可以这样来立意——规划未来善布局,面对困境敢破局。
【文题回放】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材料二: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各有侧重,即存在相对矛盾点,因而可归纳出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观点来,用互补法来审题立意。
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
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 。
因而可立意为: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文题回放】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甲说:“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能致富,所以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仍应发扬光大。”
乙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靠勤劳仅仅能温饱,要致富,必须依靠科技。高科技=高效益,这是致富的公式。”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由此归纳出每则材料的内涵:
材料一的观点是靠勤劳能致富;
材料二的观点是靠科技才能致富。
细加分析即可发现,甲、乙两方的观点,都是带有片面性的,只有综合起来才全面。
最佳立意:
致富必须依靠勤劳和高科技的结合。
四、递进型----归纳法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此种审题方法简称归纳法。
【文题回放】
(2022年新高考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则材料貌似是单则材料作文题,但更适合当成三则组合的材料作文去审题。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俗手、本手、妙手存在递进关系,因而我们可以用归纳法去审题立意。
材料首先介绍了围棋的三个术语,然后分别对三个术语进行解释,接着指出初学者入门的途径和常见的错误做法,最后简单阐释本手、妙手和俗手的关系。可见材料意在让考生阐释本手、妙手和俗手之间的关系,具有哲理意味,考查的是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围棋中,本手是最基本的下法,虽简单,却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和入门途径,是起步,是基础,是前提,是根源。妙手是在本手的基础上的巧思妙想、灵活运用和高瞻远瞩,是创造,是探索,是提升,更是智慧。只有对本手掌握全面,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俗手是没有本手做根基的无所适从,没有妙手做依托的盲目迷茫,既无技术含量,也无妙思可言,只会满盘皆输,是既无本手,也无妙手的结果,是没有胜算可言的,是最不可取的。
据此考生可以引申到学习,工作、做事甚至治国,可以由个人、国家延伸到社会层面。只有扎扎实实学好基本功,做好充分的准备,埋头做实事,干好基层的民生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不投机取巧,不偷工减料,不敷衍潦草,才能搞好学习,干好工作,做好事情,治好国家。只有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才能渐入佳境,灵活变通,妙手绘蓝图,巧手筑高楼。否则,便只能以俗手将一手好牌打烂,以败局收场。
从“感悟和思考”可知,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从学习、工作、做事、治国中选择一个方面阐释其中两者或三者的关系,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从个人到国家层面谈如何用好本手,避开俗手,达到妙手境界。
注意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
可立意:
1.夯实基础,欲速则不达。
2.本手过硬,方可妙手绘春。
3.学好本手,不以俗手造败局。
4.用好本手,避开俗手,致妙手境界。
组合型材料作文与多则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方法总结
一、相同型----求同法
二、相反型----求异法
三、相对型----互补法
四、递进型----归纳法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句养花的谚语:“养花先养叶,养叶先养根。”意思是要想使花开得好,必须先把花的根、茎和叶子养好,如果花的根、茎叶、还没生长发育好,就急着让它去开花,那么开出的花往往就会花期短,花头小,颜色也不鲜艳。根深叶茂,叶茂花繁。
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汽车有磨合期。在新车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驶时就力不从心。
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长跑的要诀却是要保持实力,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是否领先并不重要,马拉松的特点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立意分析(求同法)
材料一 养花要先养好根叶,不能急于让它开花。
材料二是说磨合期,欲速则不达。
材料三强调长跑比赛,起跑并不重要,如果急于求成,
则有可能会输掉比赛。
综合立意:
要遵循客观规律或者循序渐进才能成功。
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打好基础对成功非常重要。
要重视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要有长远眼光,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的豪迈气概(于丹)
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易中天)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立意分析(互补法)
材料一中于丹强调志存高远,勇攀高峰;
材料二中易中天则强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两个人的话看似矛盾,实则统一,我们可以采用互补法实现二者的统一。
最佳立意:一个人要想成功,既要胸怀大志,又要能做到脚踏实地。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春节将近,中国各地年夜饭预订火热非凡,不少星级酒店纷纷挂出年夜饭“客满”的招牌。记者在苏州采访时了解到,该市近日惊现38万天价年夜饭,这也是目前国内价格最高的年夜饭。
“财富如水,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这段名言出自有“中国首善”之称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之口。“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向慈善机构捐出我的全部财产。”陈光标如是说。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立意分析(求异法)
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对财富的两种不同的做法或观点。
材料一中,一些人通过一掷千金的豪爽,通过天价年夜饭的消费,在别人的羡慕、仰视中得到一种内心的满足,追求表面的光鲜,并将此作为人生价值的体现。
材料二中,陈光标的名言是他“奉献社会与他人”“财富共享”的价值观的体现。
最佳立意:
不应为富不仁,而应财富共享;
人生价值不在于外表的光鲜,而在于对社会所作的贡献。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埃及谚语)
我贴着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列宁)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求同法选取最佳立意:
1.脚踏实地走向成功;
2.沉稳务实的人生最美;
3.脚在大地,心在云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