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课件(共17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课件(共17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倾听理性的声音
学会理性的表达
统编教材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联读
情境导入
在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君臣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因而在古代的政治理念中,最注重君道和臣道。《谏太宗十思疏》讲的是君道,《答司马谏议书》论的是臣道,前者是诤臣对贤君的劝谏,后者是重臣之间的交锋。两篇文章在说理论证方面有何异同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倾听理性的声音,学会理性的表达。
一、梳理文章信息,明确说理思路
篇目 文体 作者身份 写作对象 针对问题 文章观点句 写作目的句
《谏太宗十思疏》 奏议 谏议大夫 唐太宗 太宗“纵情傲物”,百姓“颇有怨嗟之言”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答司马谏议书》 回信 宰相 司马光 (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 司马光写《与王介甫书》,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方面提出反对意见。 不为侵官 不为生事 不为征利 不为拒谏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1、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
一、梳理文章信息,明确说理思路
2.绘制思维导读,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谏太宗十思疏》以“思”为线索,以“固本思源”这一生动的比喻为起点,按照“应当思——为何思——思什么”的思路,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一、梳理文章信息,明确说理思路
2.绘制思维导读,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答司马建议书》从“名与实”的关系出发,针对司马光提出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一一批驳,在此基础上,对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的保守思想进行批判。
二、细品文章内容,感受说理之妙
(一)言必有人
说理有明确的对象,面对不同的对象,要使用不同的说话态度、说话方式、说话策略。面对唐太宗和司马光,魏征和王安石的说话方式有何不同?
二、细品文章内容,感受说理之妙
(一)言必有人
篇目 对象 称呼对方 自称 态度 策略
《谏太宗十思疏》 唐太宗 “明哲”“人君”“元首”“君人者”“君” 下愚 尊重、鼓励、委婉、谦卑 借古讽今。第二段从人君的兴衰出发,提出“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这一历史定律,引发读者思考“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
《答司马谏议书》 司马光 君实 君 儒者 某 客气、尊重、 不卑 不亢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开头和结尾表示了对司马光极大的尊重。中间部分以对方的的批评为自己立论的总纲,逐一辩驳,指出其“名不符实”。
二、细品文章内容,感受说理之妙
(二)言必有据
说理要有充分的依据,《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用了哪些重要的依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二、细品文章内容,感受说理之妙。
(二)言必有据
论据及作用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示例: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援古讽今,用普遍的历史规律,警戒唐太宗居安思危,勿蹈覆辙。 盘庚之迁。作为论据,可以 驳斥司马光的观点;作为抒情的媒介,盘庚迁都的史实 被王安石用来表现自己改革的决心。面对众人的抱怨 , 盘庚不能改变自己的“迁都计划”;面对众人的指责,王安石也不会变更自己的改革理念 。
二、细品文章内容,感受说理之妙
(三)言必有法
1.说理还要讲究巧妙的说理方法,两篇文章中,让你印象最为深刻的说理方法有哪些?请找出来加以赏析。
示例一:
《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比喻论证让我印象深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作者采用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喻,来揭示“积其德义”的重要性,想要树木长得高,就必须“固其根本”,想要水流流得长,也必须“浚其泉源”。作者正是运用自然当中常见的现象,来比喻“积其德义”对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使得作者所呈述的道理更为生动,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二、细品文章内容,感受说理之妙
(三)言必有法
示例二:
《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对比论证让我印象深刻。“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一“繁”一“寡”,对比鲜明,魏徵以短短两句十二字,对历代国君之施政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大部分国君在开始施政时都能做到严格地约束自己,勤政爱民,但是能坚持到最后的却寥寥无几。魏徵此言既是对历代君王的点评,同时也是为了警醒唐太宗,要始终将天下安危放在首位,不可贪图一时之安逸,放纵自己,更不可因一己之私欲,而损害国家之根本,导致社会动荡,民生不安。
二、细品文章内容,感受说理之妙
(三)言必有法
示例三:
《答司马谏议书》理性的反驳让我印象深刻。有理不在声高。面对司马光的指责,王安石不卑不亢地叙述着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背后的理据。司马光在信中,一口气连用七个“孔子曰”,可见也将孔子“必也正名乎“奉为金科玉律。王安石便以此作为攻击利器,从两个角度进行辩驳:1、对司马光提出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摆出事实,使罪名不攻而破。2.面对司马光口口声声标榜自己“为君、为国、为民”,王安石指出名实不副。
三、掌握说理方法,学会理性发声
1.假如你生活在北宋中期,你会站在王安石的立场赞同变法,还是站在司马光的立场反对变法?检索相关资料,确定自己的立场,给王安石或司马光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少于800字。
我查找的资料
1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2 河北人民出版社:《王安石变法》
3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两宋风云》
......
三、掌握说理方法,学会理性发声
我的写作提纲
北宋中期的社会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分析这个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针对王安石或司马光的一些观点,表明你的看法
列出你的理由
拟采用的论证结构
拟采用的论证方法
拟采用的论证态度
三、掌握说理方法,学会理性发声
2.在学习小组内朗读、交流自己的文章,依据本课所学的说理艺术,互相点评。
四、作业布置
理性的声音需要理性的表达,这就要求观点鲜明、逻辑清晰、言必有据、说理有法。我校文学社将进行“谁是千古说理第一人”的活动评选,魏征、王安石、杜牧、苏洵均在候选人之列。请你从中挑选一人进行推荐,并为他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推荐语。
感谢观看
敬请指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