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新课导入
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转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王红生等译《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苏加诺
扎格鲁尔
桑地诺
卡德纳斯
毛泽东
甘地
核心概念:民族民主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华夫脱运动
关键问题: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是怎样兴起的?有何特点?对国际秩序的演变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民族民主运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
什么是民族民主运动?
民族运动:对外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等)
3.印尼:反荷起义
2.越南:抗法斗争
4.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5.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反英法斗争
一、整体把握: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主要表现
(一)亚洲
埃及:扎克鲁尔领导的华夫脱运动(反英斗争)
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摩洛哥里夫地区:克里姆领导的反对西班牙和法国侵略的斗争
一、整体把握: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主要表现
(二)非洲
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的抗美斗争
墨西哥:卡德萨斯民主改革
智利:左派力量领导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上台
阿根廷: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外国资本的斗争
一、整体把握: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主要表现
(三)拉丁美洲
埃及
埃及护宪运动
摩洛哥
抗击西、法殖民军
埃塞
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
抗击意大利
尼加
瓜拉
桑地诺游击队抗美斗争
墨西哥
卡德纳斯民主改革
智利
阿根廷
罢工、反外资
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
反英法殖民斗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印度尼西亚
反对荷兰殖民统治


黎巴嫩
新民主主义革命
伊拉克



二、宏观分析: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P101问题探究:据教材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有哪些主要特点?
扎格鲁尔
卡德纳斯
桑地诺
塞拉西一世
甘地
苏加诺
克里姆
孙中山
毛泽东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封建国王
部落酋长
武装斗争
非暴力不合作
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
和平斗争及武装起义
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
改革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与一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
地区:更具普遍性。特别是在亚洲。
性质:统一性和多样性。都属于民族民主革命范畴;有些国家具有反法西斯性质(埃塞尔比亚抗意斗争)
领导:更高的层次性。既有共产党领导(亚洲和拉丁美洲),也有民族主义政党的领导(亚洲和非洲)
参加者:具有广泛性。 参加斗争的主体有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
时间:持续性。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从未间断,20年代和30年代都有高潮。
手段:多样性。有武装起义、非暴力不合作、民主改革等。
目标:明确性。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府的目标更高更明确,“民族自决”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诉求
影响:深远性。虽大多未胜利,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重要影响。
材料4: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以“民族监狱”著称的俄国,打碎了民族压迫的锁链,实现了民族平等与民族自决原则,这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1:战争(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厮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们的民族资本主义得以乘隙发展,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2:(一战后)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亚非拉地区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2.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意识觉醒;
4.俄国十月革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开辟了解放的道路,鼓舞了他们的民族解放斗争;
材料3:一战加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强征殖民地人民充当炮灰或从事劳役,大大加重亚洲人民的经济负担,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史研究》
3.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重新瓜分殖民地以及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经济危机,加剧矛盾;
二、宏观分析: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问题:据教材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给国际秩序造成怎样的影响?
2.主要原因:
(1)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亚非拉地区的侵略,部分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2)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意识觉醒;
(3)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重新瓜分殖民地以及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经济危机,激化了双方的矛盾;
(4)俄国十月革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开辟了解放的道路,鼓舞了他们的民族解放斗争;
(5)马克思主义在亚非拉地区的传播;
3.影响: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二、宏观分析: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问题:据教材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给国际秩序造成怎样的影响?
1.中国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兴起(略)
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三、微观剖析:民族民主运动中的重大事件
圣雄甘地
甘地,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印度国父,人们尊称他为“Mahatma”(“马哈特马”,即圣雄),意思是“伟大的灵魂”。他三次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为争取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极右分子刺杀身亡,时年79岁。
1.中国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兴起(略)
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问题:何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如何评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0至1942年间,由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其主要特点是非暴力与不合作,即在运动中倡导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机关、法庭、学校以及采取总罢业、抵制英货、抗税等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前后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三、微观剖析:民族民主运动中的重大事件
1.中国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兴起(略)
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问题:何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如何评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三、微观剖析:民族民主运动中的重大事件
材料:甘地的非暴力主张具有种种弊病和缺陷。绝对的非暴力不可能实现,贬斥一切暴力,给群众运动制定清规戒律,必然束缚群众的积极性;如果只要发生暴力就停止运动,必然挫伤士气,丧失革命时机,延长革命过程;在殖民者的暴力镇压下,徒手的抵抗只能是无谓的牺牲;非暴力的宗教色彩迎合了群众的蒙昧落后意识,不利于群众的真正觉醒。
——摘编自祝红德《全面理解印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中国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兴起(略)
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问题:何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如何评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0至1942年间,由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其主要特点是非暴力与不合作,即在运动中倡导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机关、法庭、学校以及采取总罢业、抵制英货、抗税等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前后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评价: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加快了印度民族独立的进程,增强了国大党的影响力。但严格遵循非暴力原则,也挫伤了群众斗争的积极性,限制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三、微观剖析:民族民主运动中的重大事件
甘地的思想也称为“甘地主义”,主要内容包括: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为主要内容的哲学宗教观念;以争取印度自治独立为主的政治思想;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团结、消灭贱民制度、实行男女平等、富人庇护穷人的社会思想;限制大工业发展、发展乡村工业、提倡手工纺织的经济思想。
由此可见,甘地主义是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混合物,并受到印度传统宗教的影响。甘地主义的核心,就是非暴力主义。
1.中国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兴起(略)
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问题:何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如何评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三、微观剖析:民族民主运动中的重大事件
探究:印度为何采取“非暴力不合作”?
材料1:非暴力思想较早植根于印度民众心中,此外,它与印度民众的本能想法非常契合。在印度,信教群众比较多。对于暴力活动,宗教一般采取“不提倡”态度。由此,甘地提倡的非暴力精神、印度社会主流思想以及印度宗教教义,三者吻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印度问题专家马加力
材料2:甘地的伟大贡献就在于他设法来到村民中间,与他们建立友好关系,使他们参加为独立而进行的斗争……(英国能实现对印度的统治)是因为各阶层人当时正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与英国人合作。如果取消这种合作,英国的统治必将崩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3: 20世纪初,印度民族资本主义虽得到较快增长,有了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民族资产阶级,然而英国的殖民统治妨碍着印度实现工业化,英国资本控制着一些重要的工业部门,印度资本仍处于严重的依附地位。 ——《世界现代史.上》
思想上契合印度主流思想
英国统治依赖于当地的合作
印度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三、微观剖析:民族民主运动中的重大事件
1.中国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兴起(略)
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埃及华夫脱运动
三、微观剖析:民族民主运动中的重大事件
一战期间,英国为拉拢埃及参战,曾先后四次许诺战后给予埃及独立。停战后,埃及人民希望英国殖民当局履行诺言,遭到英方拒绝。面对言而无信的英国,扎格鲁尔决定组织“埃及代表团”到欧洲去活动争取参加巴黎和会。因“代表团”的阿拉伯语为“华夫脱”,因此这个新的民族主义组织就叫华夫脱党。扎格鲁尔被称为“现代埃及之父”
1.中国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兴起(略)
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埃及华夫脱运动
4.尼加拉瓜抗美斗争
材料 从1927年5月到1929年5月,是桑地诺抗美游击战争的第一阶段,它标志着桑地诺依靠工农、独立进行抗战的开始。桑地诺在军队中实行严格的集中制和纪律,严惩一切违反纪律的行为,在军队内部保持平等关系,官兵之间互称兄弟;出版刊物加强对军队的历史教育,军队和人民的关系也相当密切。美国对尼加拉瓜的干涉,引起世界舆论的抗议,1929年,桑地诺为了获得军需品和国外的支持,在墨西哥从事外交活动。在美国占领区内,学生用罢课形式反对美国强迫他们学英语,农民用各种方式来支援和参加桑地诺军队,市民积极响应桑地诺号召拒绝参加美国主导的尼加拉瓜选举。1933年,美国撤出尼加拉瓜……最终仍以失败而宣告结束。 ——摘编自布拉德福德·伯恩斯《在尼加拉瓜的战争》
问题:桑地诺领导尼加拉瓜抗美斗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三、微观剖析:民族民主运动中的重大事件
胜利原因:
(1)依靠工农群众,坚持游击战争;
(2)军纪严明,官兵平等,军民关系密切;
(3)获得世界舆论和外国军需等支持;
(4)占领区人民以各种形式支持;
阶段 拉丁美洲 亚洲 非洲
18世纪末19世纪初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民族独立运动:
海地独立
西属拉美独立
葡属巴西独立
亚洲觉醒: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立宪革命
中国辛亥革命
民族民主革命:
巴西建立共和国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非洲的抗争:
埃及抗英斗争
苏丹马赫迪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尼加拉瓜抗美斗争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尼反荷民族大起义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独立意识的觉醒:
埃及华夫脱运动
摩洛哥克里姆反对西班牙法国侵略的斗争
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侵略的战争
小结:18世纪末以来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