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8.2 二力平衡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8.2 二力平衡 教案

资源简介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平衡态以及平衡力;
(2)知道二力平衡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3)进一步区分平衡力以及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并对物体受力分析,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
(2)通过组织探究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3)通过习题巩固加强学生对二力平衡的灵活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态度;
(2)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积极参与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应用。
教学难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及其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硬卡片、棉线、铁架台、钩码、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
观察思考:静卧在水中的桥梁,静置在桌面的水杯,被匀速吊起的货物分别处于什么状态?它们受到力的作用了吗?若受到,它又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可能存在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进而引导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2.师叙述:在上节课学习中已进一步了解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有力的作用;那么反过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吗?(引出二力平衡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二)引导解读,进行新课
1.平衡态、平衡力的概念
场景分别为“匀速”和“静止”,我们把这两者都称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态:物体处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就叫平衡态。
教师提示:“平衡”概念应包括静平衡(静止)和动平衡(匀速直线运动)两方面。
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二力平衡: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做二力平衡。
分析物体状态及受力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课本演示实验
两个力平衡,它的条件是什么?应该怎样?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可以试着从这三个要素来考虑。
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如上图。
(1)步骤1:在线端上挂上钩码,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看一看,在什么情况下卡片处于平衡状态?在什么情况下卡片不能平衡?(如下图)


(2)步骤2: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使小卡片受到两个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松手后,卡片能保持平衡吗?
(3)卡片处于平衡状态,用剪刀将卡片一剪两半,钩码和半张卡片会向两侧掉下
说明两个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4)教师提出问题:观察、分析总结满足什么条件木板静止?学生讨论,进行归纳总结。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
“八字口决”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不是受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
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二力平衡的应用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
5.:生活·物理·社会
让学生分析走钢丝的杂技演员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平衡力。
(三)学生收获,总结概括,
1、平衡态
2、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5、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课件随堂巩固
(五)板书设计
一、平衡态、平衡力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态,所受的力为(平衡力)
二、二力平衡条件
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
练习册
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属规律教学,但教师不应把重点放在传授知识点,而是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学生直接参与了二力平衡条件的提炼过程,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构建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这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角色要全方面更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是引导者、学习者、参与者、促进者,只有这样,才能以更高的素质去主动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