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概要 本单元内容从学校生活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领域,着力体现学生生命成长的连续性与教育内容的衔接,既是七年级下册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道德与法治法律部分的起始单元。本单元统领整个法律部分的学习,力图展现法律包含的公正、自由、和谐等因素。本单元包括前言、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和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入手,了解法治的进程,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初步感受法律与生活密不可分;理解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感受法律对青少年的关爱,引导学生自觉尊崇法律,学会依法办事,努力成为法治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2.道德修养:维护公共秩序,讲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3.法治观念:①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及特征。②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理解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③认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果,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4.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课程内容要求1.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提高预防性骚扰和性侵害的能力。2.法治教育:①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②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③初步认识法治的内涵,理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④认识民法典对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意义。⑤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的特征,感受法律的关爱,学会依法办事。难点:法治的脚步,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我们需要特殊保护,树立法治意识。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2.道德修养:维护公共秩序,讲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3.法治观念:①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及特征。②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理解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③认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果,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4.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5.责任意识: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通过对民法典及其他生活中有关法律的解读,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学习线索 本课时设两目。第一目是“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知道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与生活密不可分,理解法律与每个人相伴一生。第二目是“法治的脚步”,了解法治的产生和本质,理解法治的含义,知道法治的重要性。重点难点 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难点:法治的脚步。教法学法 以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为主,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导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方式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法律,法律保护着我们每一个人。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从而导入新课。方式二:情境导入师生共读教材P84引言。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让学生再列举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教师总结,导入新课。二、问题导学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P85~89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1.为什么说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3.什么是法治 4.法治的作用有哪些 5.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三、探究平台探究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思考:感悟生活中的各种法律,你得到什么启示 点拨: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2.展示生活中常见矛盾图片:如果你在生活中与别人发生矛盾和纠纷时,应该怎么解决 点拨: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导与学过程 3.展示根据社会生活需要制定法律的图片材料。思考:上述图片说明法律与生活有什么关系 提示: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4.展示民法典有关内容。 侵害生命健康可请求惩罚性赔偿《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七条: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或者没有依据前条规定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住宅到期自动续期《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九条: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的续期,依照法律规定办理。该土地上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向“霸座”者说不《民法典》第八百一十五条:旅客应当按照有效客票记载的时间、班次和座位号乘坐。旅客无票乘坐、超程乘坐、越级乘坐或者持不符合减价条件的优惠客票乘坐的,应当补交票款,承运人可以按照规定加收票款;旅客不支付票款的,承运人可以拒绝运输。实名制客运合同的旅客丢失客票的,可以请求承运人挂失补办,承运人不得再次收取票款和其他不合理费用。思考:民法典的这些规定表明法律与生活有什么关系 提示: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5.展示法律关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思考:上述规定表明法律与生活有什么关系 点拨: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6.知识归纳:为什么说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 点拨:(1)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2)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探究二:法治的脚步1.播放有关法律创制的视频。(视频见课件)思考:法律是怎样产生的 点拨: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2.出示“禹刑”和《汉谟拉比法典》的图片。“禹刑”是夏朝的法律制度,其作用是镇压奴隶暴动,惩罚奴隶,维护夏朝的统治。《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把人分成若干等级,保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确定了私有制。思考:这两部法律的制定表明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 点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3.展示君主的话语即是法令的事例。战国时期,某诸侯国国王在早朝时,听大臣们说民间有许多私自贩盐买盐的事使国家税收减少。国王厉声说道:“从今以后,若查明私自贩盐买盐者,立斩无赦!这就作为国家的一条法令,任何人不得违抗!”当天傍晚,国舅因私自贩盐被查处,眼看着要治杀头之罪,可国君却免其一死。大臣们不解的问:“国君为什么早上说定死罪,而到了晚上又说没有罪了呢?”国君说:“早上我说死罪是法令,晚上我说无罪也是法令,因为我是国君!”思考:人类有了法律之后,就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 讨论:法治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产生的 点拨:专制社会:人治(人的意志作为最高权威的国家治理模式)民主社会:人治→法治(法律作为最高权威的国家治理模式)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4.结合教材知识,说说什么是法治,法治的要求是什么。点拨:内涵: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5.播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讲话的视频。(视频见课件)思考: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表明法治有什么重要性(意义) 点拨:(1)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6.展示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时间轴。思考:坚持依法治国有什么重大意义 点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要点梳理课堂练习 1.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下列体现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的有(D)①在公交车上,我主动为老人让座 ②到了法定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上学③年满十八周岁,我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④父母经营木材加工厂,主动申报纳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的实行,意味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再仅仅是倡导和号召,而是要成为严格约束人们行为的习惯。该法律( A )①是应生活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 ②为营造节约光荣的氛围提供了法治保障③能够杜绝餐饮浪费行为的发生④标志着人们餐饮行为自此有了行为规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政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カ建设法治中国。下列经典名句中蕴含的道理与材料主旨相符合的有( D )①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②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③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④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4.法治建设,人人受益。下列属于近年来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是( B)①修改食品安全法,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②加强网络版权监管,打击侵权盜版,保护知识产权③有些地方还存在黑恶势力的保护伞④纠正多起重大刑事冤假错案,并依法给予赔偿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教学反思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