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0.1法律为我们护航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0.1法律为我们护航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第1课时 法律为我们护航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2.道德修养:维护公共秩序,讲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3.法治观念: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知道宪法和生活中常用的法律,能够初步认识到法律规范对个人的保障作用;能运用法律知识认识和评价社会生活现象,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4.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5.责任意识: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知道我国通过法律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全方位保护;能够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学习线索   本课时设两目。第一目是“我们需要特殊保护”,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知道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未成年人成长。第二目是“感受法的关爱”,知道我国通过各种法律保护未成年人,懂得国家通过六大保护对未成年人进行全方位保护,学会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重点难点 重点:六大保护。难点: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教法学法 以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为主,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方式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展示视频《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引导学生从我国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成长的法律措施中感受法律的关爱,进一步理解“法律为我们护航”,从而导入新课。方式二:情境导入师生共读教材P95图片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来自各方面的保护,体会法律对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二、问题导学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P96~100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1.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侵害的原因有哪些 2.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 3.我国如何构筑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 4.未成年人如何面对宪法和法律给予的特殊保护
导与学过程 三、探究平台探究一:我们需要特殊保护1.思考:法律为我们护航。想一想:这里的“我们”指的是谁 提示:我国法律规定,凡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2.展示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的图片及材料。思考:根据上述图片和材料,说明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提示: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3.播放视频《联合国呼吁关注儿童生存状态》。(视频见课件)思考:根据联合国呼吁关注儿童生存状态,说明我们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提示: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知识拓展:4.怎样才能使未成年人免受伤害呢 (1)国家:制定和完善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为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依据。(2)社会: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3)家庭:以正确、合理的方式教育孩子、关心孩子,给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尽到家长的监护职责。(4)学校:定期开展有关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讲座,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等;做好消防、地震等各种安全演练。(5)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探究二:感受法的关爱1.展示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及相关规定。宪法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未成人保护法第三条: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未成年人依法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不因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民族、种族、性别、户籍、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状况、身心健康状况等受到歧视。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第一款: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子女或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劳动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思考:我国法律怎样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 点拨:(1)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2)其他法律:宪法和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2.辨析: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是不是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点拨:没有违背。(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相比于成年人,未成年人并没有任何特权。(2)因为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不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对他们给予特殊保护,体现了对他们的关爱。从长远来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更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因此不仅没有违背,而是对这一原则的真正体现。3.展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条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条规: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以及其他成年人的共同责任。思考:在我国,有谁在保护着未成年人呢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条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提示: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导与学过程 4.展示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图片。思考:上述情形体现了“谁”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他们是怎样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 (1)内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2)做法: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5.知识链接:六大保护的对比。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类型主体要求地位家庭保护父母、其他监护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第一个阵地基础学校保护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思想引导关爱重要作用社会保护国家、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网络保护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政府保护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主体责任司法保护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重要保障6.展示法的关爱的具体事例。 小强7岁时父母离异,被判归父亲抚养,但实际上他一直与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父亲从来不管他,母亲也很少来看望他。小强11岁时,爷爷去世了,他只能和父亲住在一起,父亲常常打骂他……进入初中后,他常常和一帮“哥们儿”聚在一起打牌、飙歌或去网吧打游戏,经常上课迟到甚至旷课,即便勉强坐进了教室,也是心不在焉。(1)你如何评价这位父亲的行为?父亲的行为会给小强带来哪些伤害?父亲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父亲的行为会给小强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伤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章家庭保护 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创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 第十七条第一项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第二十二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因外出务工等原因在一定期限内不能完全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具有照护能力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代为照护;无正当理由的,不得委托他人代为照护。”(2)针对父母的行为,小强可以向谁求助?一、是向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请求帮助;二、是向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或公安机关求助;三、是向当地的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投诉;四、是向当地的民政部门、共青团、妇联以及教育部门等反映情况,求得帮助;五、是向当地的法律助机构申请法律授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一十八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其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予以劝诫、制止;情节严重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接到报告或者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存在上述情形的,应当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3)你如何评价网吧老板的行为?网吧老板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八条: 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适不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经营者,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设备,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限入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4)如果你是小强的同学,你愿意为小强提供哪些切实的帮助?第一、建议小强正确处理好自己与父母等监护人的关系,学会与父母沟通;第二、劝告小强远离不良行为习惯,依法自律,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第三、帮助小强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四、在生活上多关心小强,团结同学,营造和谐有爱的氛围……7.思考:未成年人如何正确面对宪法和法律给予的特殊保护 点拨:(1)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2)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要点梳理
课堂练习 1.2022年5月31日,在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体现了习近平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保护。未成年人是指(A )A.未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 B.未满16周岁的我国公民 C.未满14周岁的我国公民 D.未满12周岁的我国公民2.2022年3月17日,国新办发布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主要内容,国家将重拳出击,对影响面广、危害性大的十大互联网问题开展整治,其中明确规定不得利用青少年牟利、不得诱导青少年打赏等,并将“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列为十项重点工作之一。这说明( A )①未成年人尚不成熟,容易成为网络不良信息的受害者②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③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④引导未成年人彻底拒绝网络远离网络是当下的重点工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22年2月24日,中央宣传部版权管理局、教育部教材局等6部门联合启动“青少年版权保护季”行动。集中行动将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监管,落实电商平台主体责任,强化对青少年版权保护的教育引导。上述措施的实施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 A )A.政府保护 B.学校保护 C.家庭保护 D.社会保护4.2022年3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指出:各级人民检察院最大限度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依法决定附条件不起诉2万人,占结案未成年人总数29.7%;针对监护人侵害行为,支持起诉、建议撤销监护人资格758件,同比上升47.8%。这些举措( B )①可以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②可以杜绝未成年人犯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③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是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具体体现④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容易纵容未成年人犯罪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教学反思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