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课时 我们与法律同行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2.道德修养:维护公共秩序,讲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3.法治观念:了解法律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初步认识法治的含义,理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4.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5.责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学习线索 本课时设两目。第一目是“树立法治意识”,理解法治的含义,知道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第二目是“学会依法办事”,懂得法律的重要作用,知道如何做到依法办事。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如何依法办事。难点: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教法学法 以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为主,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导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方式一:情境导入展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图片。思考:依法治国时代,对我们说话做事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当前,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这要求人们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从而导入新课。方式二:案例导入四川省乐至县的唐某某合法取得了林木所有权,但在未取得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砍伐自家的林木。2022年3月16日,乐至县人民法院以滥伐林木罪判处唐某某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1 200元,同时判令其支付生态修复费用1 404元,以修复该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这一案例告诉我们,砍伐自家的树木,也要依照法定程序。否则,就构成违法犯罪。这警示我们要知法守法,学会依法办事,从而导入新课。二、问题导学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P100~103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1.什么是法治意识 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3.树立法治意识要求青少年怎样做 4.为什么要依法办事 5.怎样才能做到依法办事 三、探究平台探究一:树立法治意识1.展示“随大流过马路”的图片。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思考:这种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点拨:有些人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不顾及交通安全。这是缺少法治意识的体现。2.展示法律名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卢梭“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思考:(1)上述名言说明什么道理 (2)结合这些名言谈谈你对法治意识的理解。提示:(1)上述名言表明,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2)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3.展示依法理性维权的案例。案例一:西安一机场一位女乘客在航班延误后,与工作人员沟通协商,表达诉求的视频在网上走红。其理性维权的方式受到网民的关注与热议。案例二:2004年,河南民权县周岗村的2名儿童因“毒鼠强”中毒致一死一伤,同村村民吴春红被认定为凶手,曾被判3次死缓1次无期。2020年4月1日,吴春红改判无罪。2021年6月3日,吴春红收到了国家赔偿款总计314.9万余元。讨论:结合上述事例,说说推动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有什么意义 提示: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4.展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调查的材料。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共调查了2834名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人员、410名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751名专门学校学生。“不懂法律”的占65%,“不知道是犯罪,也不知道会受到处罚”的58.1%,“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占64.7%。思考:这段材料表明树立法治意识对青少年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示:这些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表明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5.展示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教育法第四十三条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思考:感悟教育法的规定,在法治中国建设中,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提示: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6.知识归纳: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1)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2)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3)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4)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探究二:学会依法办事1.展示高铁霸座受处罚的有关规定。 高铁霸座行为,构成“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处以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并给予180天内禁止购买火车票的处罚。思考:(1)上述材料说明人们尊崇和遵守法律有什么意义 (2)这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提示:(1)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2)这要求人们学会依法办事,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导与学过程 2.展示遵法和违法的有关图片。思考:上述图片启示我们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提示: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3.展示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被隔离、小明的隐私权受到侵犯后的系列做法。隔离期间,小明在酒店房间 发现了摄像头。民法典规定:“除法 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 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 个人不得进入、拍摄、窥 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 等私密空间。”思考:小明的隐私权受到侵犯后的系列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提示: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依法办事,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4.展示“小明和爸爸在小区遛狗,小狗咬伤他人”的材料。小明和爸爸在小区遛狗,忘记拴狗绳,小狗咬伤了小区 的住户。监控显示对方有故意 激怒小狗的行为,爸爸觉得自 己没有责任,小明提醒爸爸,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我们只能 减轻责任,不能免除责任。民法典规定:“违反 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 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 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 人故意造成的,可以减轻 责任。”思考:“我们只能减轻责任,不能免除责任。”的说法启示我们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提示: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5.播放视频《法治走进学校》。(视频见课件)思考:视频启示我们怎样做到依法办事 点拨: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知识归纳:学会依法办事,应该怎么做 (1)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2)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要点梳理课堂练习 1.树立法治意识就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下列观点和行为体现这一要求的是(C)①小红因看不惯王某在小区内随意停车而将其车划伤②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某私营企业老板总是主动纳税③王某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坚决保守国家秘密④因航班延误,部分乘客以维权为由大闹机场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2.如图漫画《维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有(B)①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习惯②善于用法治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③只要是合法的诉求和愿望,任何方式都可以④不要采用非法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依法办事。下列做法不符合依法办事的是( D )A.小东上下学路上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B.小明的爸爸主动到税务机关交税C.小青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同不赡养老人的邻居讲理D.小伟拨打“119”电话,谎报火灾险情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也明确了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阶段目标。这要求广大青少年(D )①认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学会依法办事②既要做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③严格执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④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教学反思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