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2.6《班级生活有规则》新课标说课(共23张课件+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2.6《班级生活有规则》新课标说课(共23张课件+说课稿)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说课人:XXX
道德与法治
——《班级生活有规则》课后说课
研读新课标 开拓新视野 聚焦新课堂
2023年X月X日
说课目录
CONTENTS
1
说教材
2
说教学目标
3
教法分析
4
教学过程分析
5
预设与反思
01
说教材
Daode Yu Fazhi.
一、说教材




《班级生活有规则》是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中的第二课。
通过本单元第一课《我爱我们班》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主人翁意识,因而本课的教学核心在于引导学生们树立班级生活中的规则意识,并将其外显为实际行动,自觉遵守班级规则。
02
说教学目标
Daode Yu Fazhi.
二、说教学目标
道德修养
引导学生感受班级规则对于班级公共生活的意义
通过趣味游戏活动让学生牢记班级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能够正确辨别遵守规则与违反规则的行为
让学生明确班级规则的制定要求并主动参与到班级规则的制定中,加深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难点
重难点
重难点
03
教法分析
Daode Yu Fazhi.
三、教法分析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游戏互动交流讨论
总结游戏讲授新课
学生发言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06
设计思路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一步
第五步
《班级生活有规则》这节课具体的目标是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塑造正确的法治观念,帮助学生经历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的过程,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本节课培育的规则意识,是学生从个人品德到家庭美德,到社会公德,再到职业道德的必经之路,体现了根据学生本阶段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序渐进进行学科设计。
注重学段衔接
体现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的设计
04
教学过程分析
Daode Yu Fazhi.
四、教学过程分析
利用1课时,通过两个课堂小游戏,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规则,参与到规则的制定当中去,直观地、立体地培养同学们的规则意识
1.创设情境引规则
道德修养
创设情境
引规则
1.糖果分配小游戏
2.糖果分配对比实验
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每个小组的同学按照序号排队领取糖果,大家秩序井然。
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去自由挑选,
引导学生明白糖果分配的不均是因为大家都未遵守规则。
2.齐心协力定规则
道德修养
齐心协力
定规则
1.制定规则树小游戏
2.展示小组规则树成果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朵花,花瓣上标记着班级还存在问题的几个方面,小组任选其中的两个方面来讨论制定规则。
制定好后班级内展示成果,在展示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成就感会油然而生,主人翁意识会在此刻得到大大的提升。
3.总结课堂情况
道德修养
总结课堂
情况
本环节的内容都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并且通过他们自己的观察判断,而非老师的强加说教,更易让孩子们感受班级规则的意义,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总结课堂情况
05
预设与反思
Daode Yu Fazhi.
五、预设与反思
要实现促进树立规则意识的目的,就需要借助于一种形象的载体形式。
榜样就是这样一种载体形式,借助榜样的载体形式能够把价值规范中的抽象知识原则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日常逻辑,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规则意识的意义,因此课程设计要充分挖掘生动的榜样示范要素。
(1)挖掘榜样示范要素,注重宏观价值的个性表达
教学反思:授课过程可能未很好地树立遵守规则的榜样的力量,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可以用榜样案例引导学生从自身丰富多样的经历来揭示一些抽象道理的普遍性和有效性,如讲授“守纪律、讲规矩”的模范人物周恩来,以及感动中国的一些榜样人物。
设计一定要有问题情境。没有问题情境的试题设计显得突兀,无法起到价值规范作用,只有冲突性的问题情境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这种注意力是培养学生知识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2)创设冲突性问题情境,践行开放探究的理念
道德修养
(2)创设冲突性问题情境,践行开放探究的理念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周末,小飞和爸爸妈妈逛超市,在排队结账的时候很多人抱怨结账速度太慢,有人还因此插队发声冲突。小飞发现,扫码付款的时候因为光线原因,很多人要试很多次才扫上码,导致结账速度很慢。小飞在旁边一边鼓励大家按顺序排队,一边用包装盒改装成有凹槽的“扫码神器”,送给超市的收银员阿姨,大大提升了扫码效率,排队结账的队伍井然有序,小飞的所作所为受到超市员工和顾客的欢迎。
请问: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例举一个你遵守规则的例子,谈谈遵守规则带来的好处。




该题考查的是冲突性问题情境下遵守规则的意义。以此带动同学们在思考
中体会规则意识,这是实现核心素养中规则意识的达成的重要思维基础。
生活叙事是指以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回应生活困惑、建构生活意义为目标的问题叙述方式。
(3)融入生活叙事,体现生活主题
教学反思:在授课环节,可能未将规则意识生动地融入生活叙事中,生活叙事生动展现了人们在追求一种至善生活的过程中会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让学生在思考辨析中,实现核心素养中树立规则意识的要求。
道德滋润心灵,法治呵护成长。
汇报完毕 感谢观看
说课人:邓世琦
2023年4月2日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研读新课标 开拓新视野 聚焦新课堂
——《班级生活有规则》课后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XX小学教师XX。《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这对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有极强的指导性,同时也彰显了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班级生活有规则》,我将结合新课标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教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预设与反思等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班级生活有规则》是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中的第二课。通过本单元第一课《我爱我们班》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主人翁意识,因而本课的教学核心在于引导学生们树立班级生活中的规则意识,并将其外显为实际行动,自觉遵守班级规则。
二、说教学目标
本科的教学目标围绕着以下重难点展开。
1.引导学生感受班级规则对于班级公共生活的意义。
2.通过趣味游戏活动让学生牢记班级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难点)
3.学生能够正确辨别遵守规则与违反规则的行为。(重难点)
4.让学生明确班级规则的制定要求并主动参与到班级规则的制定中,加深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重难点)
三、教法分析
1.注重课程内容精细化、丰富化。
新课标关于规则意识的要求为“遵守学校纪律,维护课堂秩序。了解生活中的规则,知道在生活中人人都应遵守规则,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因此,结合新课标的特点,本课教学将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采取以下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游戏互动,交流讨论。
(3)总结游戏,讲授新课。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本科关于规则意识的知识点,以达成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
(4)学生发言,课堂小结。
(5)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2.注重学段衔接,体现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的设计。
根据新课标聚焦道德修养、法治观念两大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基于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对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建构学段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内容体系。《班级生活有规则》这节课具体的目标是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塑造正确的法治观念,帮助学生经历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的过程,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本节课培育的规则意识,是学生从个人品德到家庭美德,到社会公德,再到职业道德的必经之路,体现了根据学生本阶段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序渐进进行学科设计。
四、教学过程分析
在授课时,我选择利用1课时,通过两个课堂小游戏,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规则,了解到规则就在我们身边,参与到规则的制定当中去,直观地、立体地培养同学们的规则意识。
1.创设情境引规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二年级孩子的兴趣点,合理创设情景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因此我通过一个小游戏导入新课:
(1)首先,给同学们准备一些糖果,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去自由挑选,当活动开始后,同学们的手速不同,导致抢到的糖果也不同。引导学生明白糖果分配的不均是因为大家都未遵守规则,于是我会向同学提问,让同学们集思广益,想一想更好的办法。
(2)接着进行对比实验,同样以小组为单位进而发放糖果,这一次,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每个小组的同学按照序号排队领取糖果,大家秩序井然。通过这个小游戏引导同学们明白规则的重要作用。
2.齐心协力定规则。
如果班级规则建立在每位同学的智慧之上,那么同学们便能更好地理解规则、自觉地遵守规则。所以,此环节我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班规的制定中来。
(1)首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朵花,花瓣上标记着班级还存在问题的几个方面,小组任选其中的两个方面来讨论制定规则,并这样做好记录。
(2)制定好后班级内展示成果,在展示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成就感会油然而生,主人翁意识会在此刻得到大大的提升。最后进行总结,创编儿歌帮助孩子们识记班规。
3.总结课堂情况。
新课标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本环节的内容都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并且通过他们自己的观察判断,而非老师的强加说教,更易让孩子们感受班级规则的意义,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五、预设与反思
结合教学实际,本人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新课标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中规则意识的达成的实现路径。
1.挖掘榜样示范要素,注重宏观价值的个性表达,提升学生正确价值规范的认同感。
要实现促进树立规则意识的目的,就需要借助于一种形象的载体形式。榜样就是这样一种载体形式,借助榜样的载体形式能够把价值规范中的抽象知识原则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日常逻辑,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规则意识的意义,因此课程设计要充分挖掘生动的榜样示范要素。
授课过程可能未很好地树立遵守规则的榜样的力量,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可以用榜样案例引导学生从自身丰富多样的经历来揭示一些抽象道理的普遍性和有效性,如讲授“守纪律、讲规矩”的模范人物周恩来,以及感动中国的一些榜样人物。在这个过程中,尤其关注那些最能凸显榜样力量的要素,在榜样身上聚焦性地体现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2.创设冲突性问题情境,践行开放探究的理念,锻炼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一定要有问题情境。没有问题情境的设计显得突兀,无法起到价值规范作用,只有冲突性的问题情境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注意力正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条件。在冲突性问题情境中,无法用标准答案去衡量学生的问题理解,因为对问题的理解是一个寻求问题最优解的开放探讨过程。这是实现核心素养中规则意识的达成的重要思维基础。
如课堂上运用的如下例子: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周末,小飞和爸爸妈妈逛超市,在排队结账的时候很多人抱怨结账速度太慢,有人还因此插队发声冲突。小飞发现,扫码付款的时候因为光线原因,很多人要试很多次才扫上码,导致结账速度很慢。小飞在旁边一边鼓励大家按顺序排队,一边用包装盒改装成有凹槽的“扫码神器”,送给超市的收银员阿姨,大大提升了扫码效率,排队结账的队伍井然有序,小飞的所作所为受到超市员工和顾客的欢迎。
请问: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例举一个你遵守规则的例子,谈谈遵守规则带来的好处。
3.融入生活叙事,体现生活主题,发挥生活逻辑的情感塑造作用。
生活叙事是指以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回应生活困惑、建构生活意义为目标的问题叙述方式。在授课环节,可能未将规则意识生动地融入生活叙事中,生活叙事生动展现了人们在追求一种至善生活的过程中会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让学生在思考辨析中,实现核心素养中树立规则意识的要求。
道德滋润心灵,法治呵护成长。立德树人,我们每一位思政课教师,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持续学习,不断努力做一个追梦人。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