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 四年级上册4.12低碳生活每一天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 四年级上册4.12低碳生活每一天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低碳生活每一天》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算一算、小组探究等方式知道在我们生活中的吃、穿、用、行等各方面,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碳排放。
2.通过碳排放研究,意识到我们身边的碳排放问题的严重性,有主动减少碳排放的意愿。
3.通过小组交流“低碳经”,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减少碳排放。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碳排放研究,意识到我们身边的碳排放问题的严重性,有主动减少碳排放的意愿。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交流 “低碳经”,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减少碳排放。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2分钟) (一)展示学习目标 (二)温故知新 导语:“温室气体”导致地球变暖,人们常常把“温室气体”的排放称为“碳排放”。生活中有很多碳排放,我们上节课所学到的碳排放的案例包括汽车尾气、工业生产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家里我们的哪些行为会产生“碳排放”呢?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认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明确本节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通过回顾上节课知识,引出“碳”排放话题。
探究新知
(一)家庭中的碳排放(10分钟) 1.算一算 (1)展示一张一个家庭9月的电费单。 (2)提出问题:算一算这一家一个月产生多少碳排放?
(3)展示解答过程: 1085×0.785≈852(千克) 857+228=1085(度)
(4)追问:这个家庭一年产生多少碳排放?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并分享结果。 852×12=10224(千克) 2.电费追踪 (1)展示问题:家庭里有哪些用电的碳排放物品?
(2)展示预设——家庭常用电器并引导学生讨论 ①电脑使用一年大约增加碳排放10.5千克。 ②卤素灯泡的间接碳排放量每年10.8千克。 ③冰箱碳排放约每年6.3千克。 ④平均一户家庭整个夏季空调制冷所产生的碳排放为1000千克。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的形式计算用电所产生的碳排放 通过用孩子们熟悉的用电来直观感受用电所产生的大量碳排放。
总结概括:我们生活中随时随处都有“碳排放”。
(二)被忽略的碳排放(10分钟)
1.导语: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碳排放”。
(1)展示材料:一件纯棉T恤和涤纶裙的碳排放 重约250克的100%纯棉T恤,从棉花种植到被买回家使用“一生”大约会排放7000克的二氧化碳。碳排放约是其自身重量的28倍。 重约400克的化纤材料涤纶裤,正常使用2年。“一生”大约会排放47000克的二氧化碳。碳排放约是其自身重量的117倍。 (2)分享时刻 展示问题:你的衣柜里有多少件衣服?估算一下产生的碳排量。 (3)资料拓展:少买一件衣服 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在保证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节能约2.5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千克。如果全国每年有2500万人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节能约6.2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 过渡:你还知道哪些碳排放? 2.展示预设: 在各种畜牧业产品生产中, 牛肉,每千克蛋白质的碳排放量超过300千克; 羊肉,每千克蛋白质碳排放量为165千克; 牛奶,鸡肉产品和猪肉的全球平均碳排放强度较低,每千克蛋白质碳排放量均低于100千克。 汽车的一台发动机每燃烧一升燃料,大约增加碳排放2.5千克。 每人每天通过呼吸大约释放1140g的二氧化碳。 3.议一议: ①生产一件棉麻衣服和毛皮衣服、涤纶衣服所用的碳排放是一样的吗? ②生产一斤蔬菜和一斤鸡肉、牛肉所用的碳排放是一样的吗? ③生产一块蛋糕和相同重量的馒头所用的碳排放是一样的吗? ④生产一个塑料袋和一个布袋所用的碳排放也是一样的吗?
…… 4.结论:一般来说,生产过程复杂、能源消耗高的物品碳排放量就比较高。 认真看资料,感受衣服的碳排放造成的影响。 认真思考讨论,认识被我们忽视的碳排放。 此环节的设计从衣服出发,由点到面,选取了T恤、裤子等人人需要的产品,感受身边意想不到的碳排放。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被我们忽视的碳排放,使学生意识到我们身边的碳排放问题的严重性,进而产生主动减少碳排放的意愿。
总结过渡:我们的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碳排放”。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尽量减少“碳排放”。
(三)低碳生活有妙招(10分钟)
我们的“低碳经”
1.展示问题:为了减少碳排放,我们已经在行动。请围绕家庭生活,在小组中交流如何做到低碳。
要求:围绕衣、食、住、行、用这几个方面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2.展示预设: ①衣 衣服多选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优雅、耐穿。
不穿的衣服都送给其他小朋友或者捐赠到回收箱。 ②食 吃多少盛多少,节约粮食。
淘米水用来浇花。洗菜水用来拖地、冲厕所。 ③住 少用电梯,多爬楼梯 随手关灯
空调开到环保度数 ④行 勤走路、少开车,尽量选择自行车、共享单车、公交车等。 ⑤用 买东西前认真考虑一下,家里是否真的需要? 少用手机、电视、复印机、打印机等。 3.拓展:播放视频《低碳生活指南》。 学生踊跃分享并归纳结果。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展示了在衣、食、住、行、用这几个方面如何减少碳排放。使学生明了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减少碳排放。
总结概括: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等都会产生那么多的碳排放,地球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低碳生活每一天。
(四)积极参与碳补偿(9分钟)
过渡:除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外,你还能想出哪些办法来给地球降温? 1.释义“碳补偿”: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碳排放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这种方式叫“碳补偿”。
2.展示资料: ①一棵树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数和产生的氧气量 ②一个成年人一年需要的氧气量和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数 引导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我们可以通过大力种草植树,爱护花草树木,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3.画廊活动:植树种草中的我们 认识碳补偿,知道该怎么做是碳补偿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低碳生活,树立低碳生活的意识,自愿地过绿色低碳生活。 知行合一,最终落实行动,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怎么做,为建设绿色世界出力。
总结升华:只有每个人自愿地过绿色低碳的生活,才能形成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环境。
课堂练习(2分钟) 判断题: 1.很多物品在生产的多个环节都会产生“碳排放”。( √ ) 2.减少碳排放与我们生活中省一滴水,省一度电关系不大。( × ) 3.除了通过绿色低碳的生活来给地球降温外,还可以参与碳补偿的活动。( √ ) 4.我们可以通过大力种草植树,爱护花草树木,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 )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学以致用,及时巩固。
课堂小结(2分钟)
拓展活动
自愿组成植树护绿组、低碳生活组开展实践活动。小组成员每次有护绿行为和低碳生活行为时,奖励该小组一颗绿色星星。一个月后,我们来评比“低碳小达人”。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