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 四年级上册4.10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 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 四年级上册4.10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 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塑料制品的特点,探究其被广泛使用的原因。
2.了解塑料垃圾给人们带来的困扰,感受“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为减少“白色污染”提出合理建议。
3.了解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增强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增强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3分钟) (一)展示学习目标 (二)活动导入 1.展示图片: 2.展示问题:这些是什么?你能找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3.展示预设:吸管、盆、分类垃圾箱。 4.追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接触到了哪些塑料制品? 6.展示更多塑料图片: 7.教师小结:是的,它们都是由塑料制作而成的,都属于塑料制品,塑料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学生观察图片,找共同点。 学生分享自己接触到的塑料制品。 明确本节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塑料制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塑料制品,揭开本课的主题,从而顺利导入本课。
小结揭题:塑料制品有什么特点呢?塑料垃圾给人们带来哪些困扰和危害?如何有效治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探讨。
探究新知 (一)“塑料制品”好处多(10分钟) 1.展示问题:塑料制品为什么会被广泛使用呢? 2.展示预设:(1)塑料制品防摔;(2)塑料制品耐用;(3)塑料制品防水;(4)塑料制品颜色艳丽; 3.过渡:塑料之所以被广泛应用,与它的特性和功能分不开,让我们看一段视频,找一找,塑料制品有哪些性能? 4.展示视频:《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5.展示预设:(1)颜色丰富、轻便、便宜、承重力较强。 (2)有隔电效果。 6.小组合作探究:通过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用水浸等方式,你们还发现塑料制品的哪些性能呢? 7.展示表格: 8.展示要求:小组合作探究要求(1)合理分组,明确分工;(2)严格组规,良好组风;(3)轮流发言,依次汇报。 9.展示预设:(1)我们小组“用眼看”,发现塑料制品颜色多样,还可以是透明的。(2)我们小组“用手摸”,发现塑料制品弹性好;塑料杯掉在地上也不会摔碎;塑料制品也很轻巧。 (3)我们小组“用鼻闻”,发现塑料制品有的有气味,有的无气味。(4)我们小组“用水浸”,发现塑料制品防水,不透气,抗腐蚀能力强,而且价格还便宜。 10.畅所欲言:假如生活中没有塑料会怎样? 11.预设:(1)如果学校里没有塑料制品,我们就缺少了装点教室的色彩,我们就不能使用轻便、透明的格尺,也会缺少很多益智玩具,比如,魔尺,魔方等。(2)如果医院没有塑料制品,怎么进行治疗和检查,比如一次性检查手套等。听妈妈说,面罩、鼻罩、气管插管、输液管及各种套管都要用塑料制品。(3)如果家里没有塑料制品,我们的生活就会缺少很多玩具,缺少很多可以挡风遮雨的东西,缺少很多轻便的东西。(4)如果商场里没有塑料制品,商品就没有精美的包装。 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从中寻找答案。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发现塑料制品的其他性能。 结合生活实践,回答问题。 本环节从学生们熟悉的塑料制品入手,基于已有生活经验,谈塑料制品被广泛使用的原因,通过视频的介绍,引导学生发现塑料制品的性能,并在小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塑料制品更多的性能。在探究中发现塑料给人们提供方便,也带来了许多困扰。
教师总结: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被人们称为21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但是塑料也被称为最糟糕的发明,因为塑料垃圾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甚至被人们称为“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危害大(15分钟) 1.介绍白色污染: 2.展示视频:《白色污染危害多多》。 3.展示疑问:结合视频思考:“白色污染”有哪些方面的危害? 4.展示预设:(1)视觉污染:影响市容,给人们带来不良的视觉感受。(2)空气污染:“白色污染”可以产生火灾隐患,如果焚烧,还会产生有毒物质。(3)传染疾病:“白色垃圾”还可能成为有害生物的巢穴,成为传染疾病的根源。(4)污染土地和水源:“白色污染”在自然界停留时间很长,可达200-400年,有的可达500年,填埋之处会滋生细菌,污染地下水。(5)伤害生命:会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 5.过渡:白色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白色污染”对人的伤害正在悄然进行,普通人无法发现,那么白色污染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6.教师总结: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涉及经济、技术、管理和观念等诸方面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因为城市垃圾不能分类回收,垃圾综合处理及垃圾资源化水平低。直接原因是因为塑料包装制品价格低廉,大部分免费提供,消费者“不用白不用”的观念根深蒂固,用过后随意丢弃,以往有关部门及个人把塑料垃圾难以降解看作是产生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因而缺乏对塑料垃圾的有效管理,缺少鼓励回收利用废旧塑料的政策,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运行机制,致使白色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7.总结过渡:既然找到了产生“白色垃圾”的原因,就想办法解决,办法总比问题多,大家齐心协力,一定会找到好办法。 学生学习资料。 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学生了解知识并思考。 首先知道“白色污染”的概念,为进一步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做好知识的铺垫。 通过观看视频,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可以更深入的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 通过“白色污染”会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视频,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通过了解“白色污染”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齐心协力解决问题的责任意识。
教师总结:白色垃圾的存在,不仅仅污染着环境,更严重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减少“白色垃圾”在进行(10分钟) 1.导语:我们的生活虽然离不开塑料制品,但是,塑料垃圾又给环境带来那么大,那么长久的危害,我们必须合理有节制的使用塑料制品,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白色污染”。 2.展示资料: 3.展示视频:《合理运用和处理塑料》。 4.展示问题:你们还有哪些合理使用和处理塑料废品的好办法? 5.展示预设:(1)妥善处理使用过的塑料用品,不随意弃;(2)减少使用塑料用品,可以选择替代品;(3)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控制 “白色污染”;(4)加强宣传教育,了解减少使用塑料制品的重要意义,提高公众环境意识;(5)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可降解塑料;(6)加强立法,强化管理。 6.展示问题:你有没有选择塑料替代物品的小妙招? 7.展示预设:(1)购物时,可以选择用布袋替代塑料袋;(2)外出时,可以自带水瓶,减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水瓶或水杯。(3)包书皮可以选择用纸包书皮,代替塑料书皮。 学生学习了解各国的减少“白色污染”方案。 学生了解世界部分国家应对塑料的方法。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小妙招。 通过了解世界各国的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案,一是拓宽学生眼界;二是激发学生也要为祖国减少“白色污染”贡献力量的情感。 学生通过了解我国“2008限塑令”和“2020禁塑令”,体会我国为了减少“白色污染”所做的努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介绍及自己生活经验分享,把学生带入到一起减少“白色污染”的行动当中。
教师总结:我们必须合理地、有节制地使用塑料制品,才能减少“白色污染“的产生。让我们行动起来,为建设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课堂小结(2分钟)
拓展空间
制作一份自家的“减塑”方案,填写到教材第75页,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