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3.9《正确认识广告》 第一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上册3.9《正确认识广告》 第一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正确认识广告》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广告分为商业广告、公益广告等。
2.了解生活中的广告无处不在,形式多种多样。
3.了解广告的功能,学会客观、全面的看待广告。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广告的功能,学会客观、全面的看待广告。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3分钟) (一)展示学习目标 (二)活动导入 1.视频导入:《虎贺新春》。 2.展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 这个是什么类型的广告? 3.展示预设:公益广告 4.展示追问:你还知道哪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5.展示预设:(1)能打电话的手表,小天才电话手表。(2)怕上火,就喝王老吉!(3)旺仔牛奶很营养!(4)有家就有乐事!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说出耳熟能详的广告语。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明确本节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通过公益广告,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将视线集中在广告上,再分享生活在哪些地方见过广告,拉近学生与广告的距离,为广告的无处不在做好铺垫。 揭开本课的主题,从而顺利导入本课。
小结揭题:你们了解广告吗?广告有哪些形式呢?广告又有什么功能呢?生活中没有广告,行不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探究新知 (一)广告我知道(6分钟) 1.展示视频:《什么是广告》。 2.展示问题:根据视频,说说什么是广告。 2.展示预设:(1)广告就是做宣传。(2)广告就是夸自己的东西好,推销产品,吸引别人购买。(3)广告是传递信息。 3.展示图片: 4.展示问题:这两则广告分别向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有何异同? 6.展示预设:(1)第一幅图里,有两个人躺在鞋里睡觉,传递的信息是这双鞋非常舒服;(2)在第二幅图里,父母年轻时把孩子举过头顶,父母年老时,拄着拐仗,有一些孤独,传递的信息是孩子不要忘记关爱年迈的父母。 相同点是:都是在做宣传,图1宣传鞋舒服,图2宣传要关爱父母;不同点是:(1)图1是宣传商品品,希望卖的更好;图2是宣传传统文化,提倡孝敬父母。(2)一个是以以盈利为目的,一个是不以盈利为目的。 10.教师小结:以盈利为目的的广告,宣传商品的是商业广告。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倡导道德规范,向公众传达积极、健康的观念,为社会提供免费服务的广告是公益广告。广告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是广告的基本类型。 11.展示问题:老师带来了一组不同广告的图片,请同学们先说一说这些广告传递的信息,并把它们归归类! 学生说自己对广告的理解。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根据理解回答问题。 学生按老师要求分类。 本环节首先从让学生自己谈对广告的理解入手,再用词典中了解广告的概念。在畅谈生活实际中,了解广告传递信息的功能。 通过让学生比较两类广告所传递的信息及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广告最基本的分类,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 通过划线分类,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区分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
教师总结: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广告扑面而来,构成了多彩的广告世界。
广告无处不在(20分钟) 1.展示问题: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你们所见到的商业广告。 2.展示预设:(1)麦当劳广告;(2)楼盘广告;(3)抖音广告;(4)车体广告;(5)汽车站台的灯箱有广告;(6)教育机构的广告。 3.展示图片: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一组图片里也有广告,你发现了吗? 4.展示问题:在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隐藏着的广告? 5.展示预设:冬奥会速滑赛场,看到很多广告宣传;看综艺节目时,看到了插播的广告;乘坐飞机时,发现椅背上有广告。 8.展示问题:你能不能一天都见不到广告? 9.展示预设:(1)妈妈今天要给我包饺子,我看到家里的面粉广告;(2)我看到妈妈做菜时用的调料上有广告;(3)爷爷的血压计上有广告;(4)我看到我的玩具盒上有广告。 10. 展示视频及问题:《古人做广告的方式》。 11.展示问题:你对广告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 12. 展示预设:广告历史悠久;广告的种类很多,形式多样等。 13.展示问题:细心的你们,有没有发现哪些地方没有广告呢? 14.展示预设:我们的课本上没有广告。 15.展示法律条款:在针对未成年人的大众传播媒介上不得发布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酒类、美容广告,以及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广告。 针对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劝诱其要求家长购买广告商品或者服务; (二)可能引发其模仿不安全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十条 16.展示问题:国家为什么会出台这样的法律条文呢? 17.展示预设:(1)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2)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生活中见到的商业广告。 学生在图片中找隐藏着的广告。 联系生活所见回答问题。 学生谈感受。 结合自己的生活回答问题。 学生看视频。 学生根据视频了解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让学生大范围覆盖面的表达生活中这见到的商业广告,为理解广告无处不在做好铺垫。 通过找图片中隐藏着的广告和分享生活发现的隐藏着的广告,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广告的无处不在,同时也时考察学生观察能力的好机会。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再一次加深广告无处不在的理解。 通过视频了解中国广告发展史,让学生知道中国广告历史悠久,同时也是中国的文明史,从古代广告到现代广告的变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 通过我们的课本上没有广告这个事实,引出《中国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十条款,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同时让学生感受国家对未成年人的重视和保护。
教师总结:尽管广告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包围着我们的生活,但是国家为了保护未成年的安全和权益,有相关的法律对广告做出了规定。
(三)广告功能多多(10分钟) 1.展示图文资料: 2.展示预设:(1)因为能提高知名度,就会有更多的人买,就会获得更多的收益。(2)因为能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卖出更多的商品,我就愿意买广告上看到过的商品。 3.展示问题:尽管广告的费用很高,我们仍然感受到了广告的无处不在,面对这么多扑面而来的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4.展示预设:(1)我觉得挺好的,可以让我买东西时,方便选择;(2)太烦人了,我看电视时,正看到关键时刻,插播一组广告,时间还特别长。 6.辩一辩:生活中可不可以没有广告? 7.预设:一部分学生认为可以没有广告;一部分学生认为不可以没有广告。 8.展示预设: 9.教师小结:在辩论的过程中,正反双方都从多方面阐述了自己观点,反方更是从广告的功能出发,表明生活中不能没有广告的立场。 从双方的辩论过程中,我们能发现广告的很多功能,谁能来总结一下? 10.展示预设:(1)传递信息指导消费,通过广告了解商品的基本信息,如功能,价格,特点和产地等;(2)提高知名度让人们更关注它、熟悉它、喜欢它;(3)激发和诱导消费让潜在顾客产生购买的欲望。 学生看图片,读价格。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根据自身感受真实表达。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立场。 学生开始辩论。 通过2020年央视新闻频道栏目广告价格表让学生了解广告费的高昂。同时,通过问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判断,为引出广告的功能做好准备。 通过辩论,正反双方各自表达自己观点,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应变反应和表达能力,同时更能通过辩论,在不断的批判和认为中深入对广告功能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总结:生活中是否可以没有广告的问题,我们可以课后继续进行,最重要的是我们能正确的认识和识别广告,是不是所有的广告都可信,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继续探讨。
课堂小结(1分钟)
拓展空间
请你选择一件物品,为它设计一个创意广告,并和同学分享。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