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理解拓展特训卷(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理解拓展特训卷(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阅读理解拓展特训卷(二)-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部编版
阅读
塑料袋的自述
我是一个被人丢弃(qì)的塑料袋,在空中已经飞了好多天了。
我漫无目的地飘啊飘,时而东时而西,时而高时而低。突然,我在一个高坎(kǎn)上被绊(bàn)了一下。哦,原来是个又脏又破的塑料饭盒。
“喂!饭盒小弟,你怎么呆在这儿呢?”我问。
“唉,昨天中午,一个小青年到饭店买吃的,我高兴地装满了饭菜。谁知,他扒了几口,嫌(xian)味道不好,就把我扔到这儿了。这不,风伯伯正准备送我启程哩。”风儿把塑料饭盒刮到了高坎下边。
奔跑了几天,我实在是筋疲力尽。正当我有气无力地飘落到地上时,突然听到了伤心的抽泣声,侧耳细听,原来是土壤(rǎng)姐姐。
“土壤姐姐,你怎么了?”我关切地问。土壤姐姐看了我一眼□说□都怪你□我莫名其妙,不知道哪里得罪(zuì)了土壤姐姐。
土壤姐姐伤心地说:“你们塑料家族的姐妹们,一年又一年,湿而不腐(fǔ),干而不烂,深深地埋在土壤里,我的身体都让你们给弄坏了。”说完,她又鸣鸣地哭了。
听了土壤姐姐的哭诉,我也挺伤心:这能怪我们塑料家族吗?
1.请在文中的方框内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2.从文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语。
精神焕发——( )
3.为“深”选择正确的义项。
A.从上到下的距离大 B.久,时间长 C.深奥 D.颜色浓 E.感情深
(1)塑料袋深深地埋在土壤里。( )
(2)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
(3)这本书的内容很深。( )
(4)他的深情令我感动。( )
4.土壤姐姐为什么哭泣?对此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乌鸦反哺(bǔ)
乌鸦不仅聪明,而且很孝顺父母。
乌鸦小时候,他的爸爸妈妈飞出去找食,回来后一口一口喂给他吃。渐渐地,小乌鸦长大了,乌鸦的爸爸妈妈老了,飞不动了,不能出去找食了。这时,小乌鸦没有忘记爸爸妈妈的哺育之恩,而是学着他们的样儿,天天飞出去给他们找吃的。不管是呼呼地刮着大风,还是哗哗地下着大雨,小乌鸦都一点也不怕。他从东飞到西,又从南飞到北,找到了吃的,就叼回来,一口一口地喂他的爸爸和妈妈。爸爸妈妈吃饱了,他自己才吃。
小乌鸦多爱他的爸爸和妈妈啊!他的行为值得大家学习。
5.“值”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再查____画。给“值”换一个偏旁,可以变成新字“____”,这个字可以组词:________。
6.短文主要写了( )
A.小乌鸦很勤劳。 B.小乌鸦孝顺父母。 C.小乌鸦聪明。
7.用“____”画出短文中描写风大、雨大的句子。
8.平常你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用两三句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火红的枫叶
今天,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想寻找一片火红的枫叶。
每当我拾起一片枫叶的时候,我总以为找到了一片最红的。可是不久,我又找到一片更红的。啊,我终于找到了一片最红最红的枫叶!它比朝霞还红,比玫瑰还红。它的样子像我的小小的手掌。
我把这最红最红的枫叶贴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再写上一首小诗,做成一张贺卡。我要把这张贺卡送给我敬爱的老师。
9.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枫叶 一( )贺卡 一( )小诗 一( )白纸
10.选字填空。
拾 摸 放 拉 推
(1)明明( )着宝镜,心里有些不舍得。
(2)我( )起枫叶,向家里跑去。
(3)我把枫叶做成的贺卡( )在老师的办公桌上。
11.在正确答案后打“√”。
“枫叶比朝霞还红,比玫瑰还红”,说明什么最红?
(1)朝霞( ) (2)枫叶( ) (3)玫瑰( )
12.“我”要寻找火红的枫叶,是因为____________。
短文阅读。
贾岛骑驴巧“推敲”
贾岛年轻时很有才学,却屡试不中,一气之下,出家当了和尚。
一天,贾岛骑着毛驴去拜访一个朋友。由于出门晚了点,到达朋友住处的时候已经夜深人静。这时,月亮高高地挂在树梢上,鸟儿都进入梦乡了。贾岛使劲推了推朋友家的门,没有推开,刚要举手敲门,又想到这么晚了,别惊扰了旁边的人家,便把手放下了。正当他犹豫不决的时候,恰好朋友开门送客,这才把等候多时的贾岛迎进门。
进屋之后,两人边饮边谈,不觉已是凌晨,贾岛便起身告辞。他骑上毛驴,脑海里又回想起今夜的情景,随即构思出一首小诗,其中有这么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他对里面的“推”字不太满意,便改成“敲”字。吟诵几遍之后,又觉得“敲”字会破坏夜晚的幽静,还是不合适。到底用什么字好呢?他在驴背上反复地思索。
忽然贾岛的毛驴停止不前了,他拾头一看,他的毛驴差点和一匹高头大马相撞。这马上坐着一人,相貌儒雅,气度不凡,原来是正在此地做官的大文学家韩愈。这时,随从们跑过来,把贾岛从驴背上拽下来,押到韩愈面前。韩愈问道:“大胆和尚,竟敢骑着毛驴在大街上横冲直撞,该当何罪?”贾岛赶紧把缘由说了出来。韩愈一听,贾岛为了一个字竟然琢磨了半晚上,倒也难能可贵,就原谅了他。他考虑了一下贾岛的诗,说道:“夜晚到别人家中拜访,用推字显得莽撞,还是用敲字更好一些。”从此,贾岛“推敲”诗句的故事不胫而走,“推敲”也就成了人们潜心炼句的代名词。
(赵桂森 编写)
13.我能在短文中找到相应意思的词语。
(1)非常难得,事情不容易却做到了,非常可贵。( )
(2)气质和风度不同于一般人。( )
(3)形容事物不需要推行,就迅速地传播开去。( )
(4)乱冲乱撞,蛮不讲理的样子。( )
14.故事讲了贾岛为了诗句中的_______,差点撞到了韩愈。韩愈爱才,原谅了他,并指点他用“_____”比较好。
1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可多选)
A.去别人家做客不要莽撞,不要太晚。
B.走在路上,要注意观察,注意安全。
C.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反复思考,才能得到最好的答案。
D.在写作文时,要像贾岛这样多修改、多斟酌。
阅读
买盾牌
从前,有两个将军,他们一起去买盾牌。做盾牌的人拿起一个盾牌给他们看。站在盾牌前边的将军看了说:“这个金盾牌很好!”站在后边的将军说:“你错了,这是个银盾牌。”这两个将军就这样争论起来。做盾牌的人说:“你们都错了。这个盾牌一面是金的,一面是银的。你们只看一面,怎能不错呢?”
16.站在盾牌前边的将军认为这个盾牌是____________盾牌,而站在盾牌后边的将军认为这是____________盾牌,他们都____________了。
17.给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你们只看一面,怎能不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对症下药
东汉时,有一个叫李延的商人得了病,找了许多医生也没治好,就来找华佗。华佗正在给一个病人看病,李延就等在他旁边。
“你觉得哪儿不舒服?”华佗问。“我头疼,发高烧。”病人回答。
李延一听,心想:咦,我也是头疼发烧啊!看看医生给他开什么药,他吃什么药,我也吃什么药。
华佗让病人( )开嘴,用竹片( )住他的舌头,仔细地朝里面( ),又( )出三个手指头( )在病人的手腕上( )脉。最后,华佗( )起笔,( )了一个药方。
病人拿着药方走了,华佗开始给李延看病。
华佗经过细心诊断,也开了个药方。李延一看,心里就嘀咕起来:都是一样的病,我的药怎么和刚才那个病人的完全不同呢?
华佗说:“吃药要看具体情况,你俩症状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却不一样。你的病,是因为吃了没烧熟的东西;那个人得病,是因为他受了凉。病因不同,用药当然就不一样喽。”
听华佗这么一说,李延放心了。回家服了药,病果然好了。
19.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写在文中的括号内。
压 伸 张 看 把 搭 提 开 张
20.联系上下文,填入合适的词语。
(1)“我头疼,发高烧。”病人________________地回答。
(2)李延一看,心里就________________地嘀咕起来:都是一样的病,我的药怎么和刚才那个病人的完全不同呢?
(3)华佗________________地说:“吃药要看具体情况,你俩症状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却不一样。”
21.两个病人都是________________,但是李延的病是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而另一个病人的病是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华佗经过细心诊断,发现他们虽然症状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却不一样,于是开了不同的药,这就叫作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天鹅蛋”
一天,松鼠妈妈带着一群小松鼠到山坡下找吃的。它们走啊走,来到一条小溪边,看到许许多多又光又圆的蛋,小松鼠们高兴得又蹦又跳,又喊又叫:“啊!天鹅蛋!”
松鼠妈妈说:“快,快把天鹅蛋搬回家去。”小松鼠们立即行动。它们有的用手捧,有的用绳子捆住蛋背(bēi bèi)在背(bēi bèi)上,有的抱着蛋在地上滚,还有的两只小松鼠一起抬着蛋走,哼唷哼唷,把天鹅蛋搬回了家。大家累得满头大汗,松鼠妈妈说:“这一下我们可以吃得饱饱的了。”
小松鼠忙得团团转(zhuǎn zhuàn)。它们有的把蛋一个一个放在盘子上,有的拿叉子叉蛋,还有的拿小刀砍蛋,可是怎么也敲不开天鹅蛋。松鼠妈妈拿来了一把斧头,用力向天鹅蛋砸去,只听见乒乒乓乓的声音,天鹅蛋还是又光又圆,蛋下面的盘子却给砸碎了。这时小松鼠才知道:“啊,这不是天鹅蛋,是鹅卵石!”
2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松鼠 一( )小溪 一( )斧头
23.小松鼠们有的用手____________“蛋”,有的用绳子___________住“蛋”_____________在背上,有的___________着“蛋”在地上___________,还有的两只小松鼠一起____________着“蛋”走。它们终于把“蛋”运回了家。
短文阅读。
铁杵磨成针
王艳娥编写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才,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子集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而是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刀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老婆婆没有拾头,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把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这时,老婆婆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了学堂。
从此以后,李白刻苦读书,诸子百家、诗词歌赋,他见到就读,终于成为著名的诗人。
(选自《榜样的力量》,有删改)
24.根据意思从文中找词语,写在括号里。
(1)不假思索,随口说出。( )
(2)持之以恒的毅力,坚持达到目的的决心。( )
25.请用“_______________”画出老婆婆教育小李白的话。
26.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李白是位著名的诗人,我知道他写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 !” 2.筋疲力尽 3. A B C E 4.塑料埋在泥土里,常年不会腐烂,土壤的身体都让塑料给弄坏了。我们应该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并对塑料制品进行回收利用。
【解析】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土壤姐姐看了我一眼”后面一般性停顿,使用逗号;“说”后面是土壤姐姐说话的内容,应使用冒号加前双引号表示出来;“都怪你”有责怪的意思,语气强烈,后面使用感叹号和后双引号。
2.本题考查反义词的辨析。
精神焕发:形容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在文中的反义词为:筋疲力尽,意思是身体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3.本题考查多义字的辨析。
(1)“塑料袋深深地埋在土壤里”指塑料袋埋在距离地面很深很深的位置。“深”的意思是从上到下的距离大。选A。
(2)“夜深了”的意思是很晚很晚了。“深”的意思是久,时间长。选B。
(3)“这本书的内容很深”的意思是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奥,很难懂。“深”的意思是深奥。选C。
(4)“深情”的意思是感情很深。“深”的意思是感情深。选E。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第⑦段土壤姐姐的话“你们塑料家族的姐妹们,一年又一年,湿而不腐,干而不烂,深深地埋在土壤里,我的身体都让你们给弄坏了。”可知,塑料深深地埋在土壤里,一年又一年,湿而不腐,干而不烂,土壤姐姐的身体被弄坏了,所以土壤姐姐哭了。为此我们可以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如少使用塑料制品,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不乱丢塑料垃圾。
5. 亻 8##八 植 植树 6.B 7.不管是呼呼地刮着大风,还是哗哗地下着大雨,小乌鸦都一点也不怕。 8.有时,我帮妈妈拿牛奶;有时,我帮爸爸按摩。
【解析】5.本题考查查字典。
部首查字法利用汉字的部首来查字,多用于知道字形、不知道读音和释义时应用。给字换偏旁,要求我们平时多注意积累。
“值”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亻”,再查8画。
“值”换一个偏旁,可以变成新字有:植——植树、植物、种植;殖——繁殖、养殖。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可知,文章主要讲小乌鸦小时候受到乌鸦妈妈的养育,小乌鸦长大而乌鸦的父母年老无力捕食的时候,长大的小乌鸦就到处去寻找食物,喂养年迈的父母的故事,体现了小乌鸦的孝顺。故选B。
7.本题考查关键信息提取。
结合“不管是呼呼地刮着大风,还是哗哗地下着大雨,小乌鸦都一点也不怕”可知,这段话描写了风大、雨大的句子。
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本题为开放性题型,答案不唯一。根据文章内容,再结合实际,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每天晚上帮妈妈打水洗脚,帮爸爸捶背拍腿。在爸爸妈妈生日时,我会亲手制作贺卡送给他们。
9. 片 张 首 张 10. 摸 拾 放 11.(2)√ 12.“我”要把这片枫叶做成贺卡送给敬爱的老师
【解析】9.本题考查对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
在文中找到合适的量词填入即可。
由“想寻找一片火红的枫叶”、“做成一张贺卡”、“再写上一首小诗”、“贴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可以找到的关键信息是:一片枫叶、一张贺卡、一首小诗、一张白纸。
10.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拾:从地上捡起东西
摸: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
放:放置;存放。
拉:牵引。
推:向外用力使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顺着用力的方向移动。
(1)结合语境“心里有些不舍得”可知明明在轻轻抚摸宝镜,所以选“摸”。
(2)结合语境可知枫叶在地上,是捡起来,所以选“拾”。
(3)结合语境可知是放置在老师的桌子上,所以选“放”。
11.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枫叶比朝霞还红”是枫叶红,“比玫瑰还红”是枫叶红。选(2)。
12.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由“我把这最红最红的枫叶贴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再写上一首小诗,做成一张贺卡。我要把这张贺卡送给我敬爱的老师。”可知,“我”要寻找火红的枫叶,是要把这片枫叶做成贺卡送给敬爱的老师。
13. 难能可贵 气度不凡 不胫而走 横冲直撞 14. 一个字反复思考 (字用“推”还是“敲”)敲 15.CD
【解析】1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从第四自然段句子“韩愈一听,贾岛为了一个字竟然琢磨了半晚上,倒也难能可贵,就原谅了他。”可知“确保正确无误”意思是做到了难做之事,十分可贵。
(2)从第四自然段句子“这马上坐着一人,相貌儒雅,气度不凡,原来是正在此地做官的大文学家韩愈。”可知“气度不凡”意思是气质和风度不同一般。
(3)从第四自然段句子“从此,贾岛‘推敲’诗句的故事不胫而走”可知“不胫而走”形容没有腿却能跑,多指消息无声地散播。
(4)从第四自然段句子“韩愈问道:‘大胆和尚,竟敢骑着毛驴在大街上横冲直撞,该当何罪?’”可知“横冲直撞”形容乱冲乱撞或蛮不讲理。
14.本题考查文章提取关键信息。
结合原文第四自然段内容“韩愈一听,贾岛为了一个字竟然琢磨了半晚上,倒也难能可贵,就原谅了他。”可知是贾岛为了诗句中的一个字反复思考,差点撞到了韩愈。
根据文章第四自然段,韩愈考虑了一下贾岛的诗,说道:“夜晚到别人家中拜访,用推字显得莽撞,还是用敲字更好一些。”可知韩愈爱才,原谅了他,并指点他用“敲”比较好。
1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贾岛推敲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反复琢磨、斟酌和不断改进,永远精益求精。
故选CD。
16. 金 银 错 17.你们只看一面,当然会错啦。 18.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不能只看事物的一面,要全面了解情况,综合考虑问题。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段,从句子“站在盾牌前边的将军看了说:‘这个金盾牌很好!’站在后边的将军说:‘你错了,这是个银盾牌。’这两个将军就这样争论起来。”可知站在盾牌前的建军认为盾牌是金盾牌,站在盾牌后的将军认为盾牌是银盾牌。从做盾牌的人说的话“你们都错了。这个盾牌一面是金的,一面是银的。你们只看一面,怎能不错呢?”可知他们都错了。
17.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句子“你们只看一面,怎能不错呢?”是一句反问句,我们可以把它改成陈述句。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分为四步:①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去掉。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④将句子梳理通顺。
故答案为:你们只看一面,当然会错啦。
18.本题考查文章的主题思想。
阅读文段,我们知道两个将军都说错了,因为他们都只看到了一面。从这个故事我们知道看事情要全面观察,不能只看事物的一面,要全面了解情况,综合考虑问题,只有这样事情才会全面、真实、正确。
19.张 压 看 伸 搭 把 提 开 20. 有气无力 疑惑 耐心 21. 头疼,发高烧 吃没熟的东西 受凉 对症下药
【解析】19.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压:从上往下施加重力。
伸:(肢体或其他物体)舒展开或向一定方向延展。
张:分开;放开。
看:使视线接触人或事物。
把:握持。
搭:挂;披。
提:拎起;垂手拿着(有柄、绳套之类的东西)。
开:开启;打开。创立;设置。
文中指把嘴巴分开,应填入“张”;指用竹片把舌头压下去,应填入“压”;指仔细地朝里面望,应填入“看”;指把三个手指头舒展开,应填入“伸”;指把手放在病人的手腕上,应填入“搭”;指按脉,诊脉,应填入“把”;指华佗拿起笔,应填入“提”;指写了一个药方,应填入“开”。
20.本题考查词语搭配的能力。
(1)由“我头疼,发高烧。”可知,生病了状态是非常虚弱的,没有力气的,故可填入“虚弱”或者“有气无力”。
(2)由“都是一样的病,我的药怎么和刚才那个病人的完全不同呢?”可知,此时李延看见药不同心里是非常疑惑的,故可填入“疑惑”或者“不解”。
(3)由“吃药要看具体情况,你俩症状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却不一样。”可知,看见李延非常疑惑,华佗耐心地向他解释原因,故可填入“耐心”或者“平和”。
21.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由华佗说的话“吃药要看具体情况,你俩症状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却不一样。你的病,是因为吃了没烧熟的东西;那个人得病,是因为他受了凉。病因不同,用药当然就不一样喽。”可知,两个病人症状相同,都是头疼,发高烧,但是得病的原因却不一样。李延的病是因为吃了没烧熟的东西,而另一个病人的病是因为他受了凉。华佗经过细心诊断,发现他们虽然症状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却不一样,于是开了不同的药,这就叫作“对症下药”,意思是医生针对患者病症用药。
22. 只 条 把 23. 捧 捆 背 抱 滚 抬
【解析】22.本题考查量词使用。
量词指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完成填空时要注意后面的名词,结合学生生活中对量词的使用填空。
从第一自然段句子“松鼠妈妈带着一群小松鼠到山坡下找吃的。”可知一群松鼠,还可以用一只松鼠;
从第一自然段句子“来到一条小溪边”可知一条小溪;
从第三自然段句子“松鼠妈妈拿来了一把斧头”可知一把斧头。
23.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它们有的用手捧,有的用绳子捆住蛋背在背上,有的抱着蛋在地上滚,还有的两只小松鼠一起抬着蛋走,哼唷哼唷,把天鹅蛋搬回了家。”可知小松鼠们有的用手捧着“蛋”,有的用绳子捆住“蛋”背在背上,有的抱着蛋在地上滚着蛋,还有的两只小松鼠一起抬着“蛋”走。它们终于把“蛋”运回了家。
24. 脱口而出 恒心 25.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 26.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 27. 望庐山瀑布 静夜思
【解析】24.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脱口而出:不假思索,随口说出。在文中指李白没有经过思考就将话说出。
(2)恒心:持之以恒的毅力,坚持达到目的的决心。在文中指做事要有持久不变的意志。
25.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
文章第④段中老婆婆的话“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是对李白的教育,教育李白只要有恒心,滴水能穿石,铁棒也能磨成针。
26.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概括。
文章讲述了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因读书不顺,弃学了。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告诉我们做一件事,只要有毅力,肯下功夫,事情就能成功。
27.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