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教案

资源简介

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一、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宪法至上观念,自觉尊崇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2.责任意识:能够认识并珍惜自己的人权,并自觉维护个人的人权。
3.法治观念: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地位;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人权的主体和人权内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宪法如何确保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教学难点: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三、教学过程
导入:有关宪法的谜语
为何作宪法专册?引导学生找出宪法的地位,简单介绍本册课本知识架构。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引出宪法,通过谜语的描述以及课本内容的陈述,意识到宪法的重要性,树立宪法权威,引导学生尊崇宪法。通过呈现本册知识基本架构,让学生大致了解本册主要内容,即与宪法息息相关的专册)
第一目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探究一: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课本P3 运用你的经验 宪法序言部分
问:宪法序言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小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2.视频《脱贫攻坚》
(1)问:观看视频思考,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靠的是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
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
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
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2)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3)党中央为什么要坚持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
教师小结: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视频:《党旗在百色战疫一线高高飘扬》
问:无论是脱贫攻坚战还是疫情防控阻击战,共产党员永远冲在最前线,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的政党?
教师小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视频:《广西百色群众送别抗疫英雄》
问:战胜疫情之后,送别群众为何手中挥动大党旗?可见他们内心是何种心情?
教师小结:因为战疫胜利靠的是党的正确领导,以及党员在战疫过程中为了人民不顾一切的无私奉献,内心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党员的万分感激。
问:综上,谈谈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②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③性质决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④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探究二: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材料:尉犁县阿克苏普乡党委副书记亚森江·阿布力米在脱贫攻坚领域作风问题被处分
问:亚森江·阿布力米为何会受到处分?作为党员、党委副书记受处分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因为他违反了法律,作为党员没有做到带头守法。
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实施宪法和法律,要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
第二目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概念区分:权利与权力;公民与人民
探究三 宪法基本原则: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问:我们身边有哪些国家机关,它的全称你知道吗?
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武装部等
2.为什么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都有“人民”二字?
教师小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探究四 宪法如何确保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第一章第一条 第二条 条文
教师小结: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材料:八年来,国家在脱贫攻坚领域的各方面投入,得益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的物质基础。
(1)中央为何能够集中投入如此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解决贫困问题?
我国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人民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是国家的主人。
《宪法》有关经济制度的规定条文
教师小结: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军队定点帮扶贫困村说明了什么?
我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积极参加祖国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宪法》有关武装力量归属的规定条文
教师小结: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3.材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1)如何看待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该法律?体现了我国哪一政治制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该法律,是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表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体现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宪法》有关政治制度的规定条文
教师小结: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2)《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有利于保障公民的何种权利?
该法律的颁布,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保障农民与其他群体一样享有全面发展的权利,即平等权;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即保障农民的经济权利。
《宪法》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
教师小结: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基本原则,目的就是为了归根到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求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第三目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探究五 人权相关内容
1.请思考:作为人,我们具有哪些权利?什么是人权?
教师小结:
(1)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肖像权、隐私权等。
人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而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2.习主席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中国共产党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目标,你能读出,最大的人权是什么?
教师小结: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3.材料:“国之大者”行有所往,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上材料体现我国公民的哪些权利得到了保障?结合材料说明人权具有怎样的特点?
教师小结:
人权的特点:公平性、广泛性、真实性
人权的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人权的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探究六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问:(1)你知道哪些有关我们未成年人的法律?其相对应保障我们哪些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受教育权等
《未成年人保护法》:生存权、发展权、抚养权等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生命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2)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共同点:都是为了保障我们的权利。
教师小结: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2.江苏南通城管拎摔老人事件
问:该城管队员的行为正确吗?他应该怎么做?
不正确,拎摔老人的行为侵犯了老人的生命健康权,是违法行为。
他应该与老人心平气和地沟通,文明执法。
教师小结: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要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材料:国家开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何兴祥职务犯罪案件
(1)对该案件进行办理有何意义?
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反腐败工作,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和法律尊严,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
(2)结合材料,谈谈有关机关是如何行使权力的?
教师小结: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何兴祥犯罪的原因有哪些?国家应当如何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
原因:法制观念淡薄,面对诱惑缺少自控能力。
做法:国家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加大对职务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
4.你知道国家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尊重和保障人权?
国家不惜一切代价抗击疫情、新冠患者免费治疗、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脱贫攻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这与中国共产党有怎样的联系?
教师小结:说明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是党领导人民战胜艰难险阻取得的;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这恰好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设计意图:本册内容较为晦涩,主要是通过呈现案例,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而且能达到培养学生思考、分析、提炼观点的能力)
脉络梳理
回顾本框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宪法原则之一——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原则之二——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党领导)采取各项措施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些内容的结合,刚好对应了本框标题《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设计意图:上完课之后对课本内容进行回顾,有助于让学生形成对知识更加清晰完整的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