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国家权力机关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国家权力机关 教案

资源简介

《国家权力机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明确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2.道德修养:能够结合案例分析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性及四个职权。
3.法治观念:明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4.健全人格:认识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自觉拥护人民代表大会。
5.责任意识: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维护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难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自学自测展素养]
学生个人素养展示
学习目标展示
自主预习:
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性质?地位?职权?
[研学随练展收获]
(一)导入新课
以2023年全国两会为背景,共赴一场春天的盛会,走进人民大会堂,感受人民当家作主,思考: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场所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室。那么,人民代表大会究竟是个什么会?
进而引出课题《国家权力机关》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观看视频《感受人民当家做主 刻度上的中国人大》,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人口众多,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呢?人民是怎样行使权力的?通过探究并结合第一课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并探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性质、地位。认识到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国家,人民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2.知识点判断并改正
人民直接管理国家国家事务( )
改正:
人民代表都是直接选举产生的( )
改正: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
改正: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
改正:
全国人大与地方各级人大的权力是一样的( )
改正:
3.过渡:人民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它是一个会议名称,怎么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呢?平时遇到大事需要解决怎么办呢?
目标导学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通过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来理解分析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创设情境:2018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取得的成果,五年来,立法机关交上了含金量十足的立法成绩单。帮助学生了解全国人大的立法权,思考人大立法权的行使对于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
2.展示热点材料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的重大决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大决定权的行使。
3.观看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视频,展示 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思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了什么职权?通过探究与分享,请同学们进一步辨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任免权,在讨论中加深对任免权的认识。
4.引导学生阅读“一府两院”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了解全国人大监督权的具体内容。
5.易混易错:区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和人大代表的权利。
四、课堂小结
[检学综练展成效]
五、随堂练习
1.我国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的国家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人大代表
C.最高检察院和地方各级检察院
D.中央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
2.“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2019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被表决通过,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表决通过该法的是( )
A.国务院
B.国家主席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人民法院
3.2022年3月5日-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通过了《地方组织法》等。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要向中央人民政府负责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了监督权和立法权
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4.初二(1)班的同学们在复习课上梳理总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时展开了如下讨论,正确的观点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审议权等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C.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它国家机关,受其它国家机关监督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民族强。当前,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
5.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重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自2022年6月5日施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系列法律法规,说明了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