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得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 马克思说:“衣食住行是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类要生存发展必须首先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对此,某校历史学习社进行了兴趣探究。活动一:探寻中国饮食流变(1) 根据提示,将下列食物填写在时间轴相应位置中。A.小麦B.水稻C.玉米① ② ③ 活动二:探看世界民居风貌(2) 观察下列图片,影响民居多样性的原因包括 。(双选,填涂字母)A古代两河流域民居(复原图) B古罗马高层住宅模型 C湖南湘西吊脚楼D印第安人居住的圆锥形帐篷A.当地自然环境B.经济发展水平C.政治制度导向D.商品贸易需要活动三:探查交通方式变迁(3) 将下列图片所代表的陆路交通工具与交通建设相匹配(填涂字母)。A马车 B蒸汽机车 C“复兴号”、“和谐号” D汽车①秦朝道路示意图 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铁路网③科隆—波恩高速公路 ④中国高速铁路分布示意图① ② ③ ④C活动四:探求服饰变化之因材料:历代王朝都以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辛亥革命后,中国人的服饰逐渐呈现出争奇斗艳、日新月异的景象。如西洋服装、中山装、时髦的西式摩登妇女装和中国的旗袍交相呼应。一些赶时髦的青年还穿着最流行的化纤材料服装招摇过市。——勾爱玲《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服饰的演变》(4) 根据上面两段材料,概括影响服饰变化的历史因素。(5) 通过上述的探究活动,谈谈你对人类社会生活与物质生产关系的认识。2. 人类有史以来,战争频繁、烽火不断,影响深刻。(1)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示意图。① ②成吉思汗③北美独立战争④ ⑤ (2) 为如图的历史现象,选择对应的文化影响。(填涂字母)① A希腊文化与西亚、北非等地的文化相互影响,形成“希腊化世界”。② B独立后的印度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采取政教分离政策。③ C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④ D欧洲人、黑人、印第安人等文化相互融合,形成多元文化特征。⑤ E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发生变化,东西方交流更为畅通。(3) 以下材料指出了拿破仑对欧洲文化重构的诸多影响,对此概括正确的是 。(双选,填涂字母)在他的部队后面带来的是最先进的法国文明的习俗和观念。欧洲社会在其古老的基础上动摇了。各族人民由于经常交往而彼此混合起来了……它改善了大陆的工业,以便取代英国的工业,并用工场的产品取代了殖民地贸易。但对欧洲来说,他的征服精神却使他成了革新家。——摘自米涅:《法国革命史》(1824年出版)A.摧毁了欧洲大陆的旧制度B.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觉醒C.推动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D.保护了侵略地区传统文化(4) 下列几位革命英雄,在其领导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 。(单选,填涂字母)A玻利瓦尔 B提拉克 C孙中山 D列宁(5)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战争给人类文化带来的影响。3. 175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指派驻广州办事处的商人代表洪仁辉,通过清朝官员上奏控告粤海关官员(李永标)贪污及刁难洋商。乾隆帝览奏后,认为“事涉外夷,关系国体,务须彻底根究,以彰天朝宪典”,遂派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此案。钦差大臣(新柱)其所呈奏折如下:材料一:讯据李永标所供,家人、书役得收陋之处,伊毫无知觉。其余各款供吐游移,坚未承认。臣等思勒索外番陋规,国体攸系,非寻常失察犯贼可比,应请旨将李永标革职,按款严行究拟。再李永标任内资财,应否先行查封之处,相应一并请旨遵行,伏乞皇上圣鉴。谨奏。”乾隆帝准奏后,洪仁辉表示不服,继续上诉。时隔数日,对于该案件,时任两广总督李侍尧又做上奏:材料二:“英吉利夷商洪任辉等屡次抗违禁令,必欲前往宁波开港,旋因不遂所欲,坐驾洋艘直达天津,名虽呈控海关陋弊,实则假公济私,妄冀邀恩格外。臣细察根源,……夷商洪任辉于内地土音官话无不通晓,甚而汉字文义亦能明晰;此外夷商中,如洪任辉之通晓语言义者,亦尚有数人。设非汉奸潜滋教诱,焉能熟悉?如奸民刘亚匾始教授夷人读书,图骗财物,继则主谋唆讼,代作控词。由此类推,将无在不可以勾结教诱,实于地方大有关系,兹蒙圣明洞烛,将刘亚匾即行正法,洪任辉在澳门圈禁三年,满日逐回本国,……伏思夷人远处化外,前赴内地贸易,除买卖货物之外,原可毋庸与民人往来交接;与其惩创于事后,似不若防范于未萌。……兹臣择其简便易行者数条,酌参管见,敬为皇上陈之。” 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 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 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雇于外商 割除外商雇人传递信息之弊 外国商船进泊黄埔,酌拨营员弹压稽查(1) 两份奏折中对于此事件的起因解释有何不同?(2) 两份奏折中对于该事件的处理意见有何不同?(3) 分析造成两份奏折中形成不同处理意见的原因。(4) 面对李侍尧的奏请,你认为乾隆皇帝会怎样做出回应?说明理由。4. 世变则备变,面对时代之变,世界之变,历史之变,不同时代的人们做出了反应。材料一: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公元前221年作为时代的界标,不论过去、现在或将来,所有学习历史的人都会记住这个年份。——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等同),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数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材料三:“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人民日报》元旦社论(1953年)材料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2023年3月15日)(1) 材料一中“这个年份”成为“时代的界标”是因为 。A.中华文明开始起源B.国家形态开始形成C.儒学成为主流意识D.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2) 依据材料二,概括李鸿章上“海防折”的原因。(3) 指出材料三中实现“工业化”而“积极奋斗”的主要途径。(4) 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世变”与“备变”这一历史运动?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1】B,A,C【小题2】AB【小题3】A,B,D【小题4】略【小题5】略【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居民种植水稻,①处填B,小麦起源于中亚,公元1—6世纪输入中国,②处填A,16世纪,玉米传入中国,③处填C。(2)结合所学知识,图中影响民居多样性的原因包括当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两河流域雨水稀少,没有森林,缺乏木材,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造屋;3世纪,为了缓解人口剧增造成的住房紧缺,古罗马出现了由多层楼板叠加组合而成的集体住宅;湘西吊脚楼体量较大,下屋架空,上层铺木板作居住用,原因是湘西多山地,珍贵的平地尽量用于耕种,生活于此的土家族人就在山坡上建房,而为了尽可能减少挖土量,增加使用面积,吊脚楼就成了首选的民居形式。所以,图中影响民居多样性的原因包括当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3)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用马车,工业革命时期用蒸汽机车,“科隆—波恩高速公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这时高速公路上的交通工具是汽车,“复兴号”、“和谐号”是中国高速铁路上的交通工具。(4)根据材料进行概括和综合,“历代王朝都以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辛亥革命后,中国人的服饰逐渐呈现出争奇斗艳、日新月异的景象。”可得出影响服饰变化的历史因素有政治制度、政策导向。“旗袍”体现了文化传统;“西洋服装、中山装、时髦的西式摩登妇女装”体现了文化交流;“化纤材料服装”体现了科技发展。涉及到的重大史事与史实有辛亥革命结束等级制度,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礼制,中华民国的建立等。(5)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深刻、准确地概括与表述,不能仅是罗列史事。比如,社会生活受到物质生产水平的限制;物质生产的提高推动社会生活不断丰富;社会生活的需要促进物质生产发展。故答案为:(1)①B;②A;③C(2)AB(3)①A;②B;③D(4)如政治制度;政策导向;文化传统;文化交流;科技发展等。(5)社会生活受到物质生产水平的限制;物质生产的提高推动社会生活不断丰富;社会生活的需要促进物质生产发展。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一问要结合中国饮食流变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影响民居多样性的原因来解答。第三问要结合陆路交通工具与交通建设的特征来解答。第四问要结合影响服饰变化的历史因素来解答;第五问要结合人类社会生活与物质生产关系来解答。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答案】【小题1】亚历山大远征,拿破仑,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小题2】A,E,D,C,B【小题3】BC【小题4】D【小题5】略【解析】(1)根据所学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远征,入侵波斯,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根据所学19世纪初,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大西洋沿岸到波兰的庞大帝国;根据所学1942年,26个国家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协同作战,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2)根据所学亚历山大推崇希腊文化,在统治疆域内的西亚和北非除了本地文化也带来了希腊文化,使其相互影响,形成了“希腊化世界”所以①选A项;根据所学成吉思汗建立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促使欧亚内陆民族分布发生变化,东西方交流更为畅通所以②选E项;根据所学北美独立战争是美国获得了独立,美国有本地的印第安人和欧洲殖民者从非洲贩运来的黑人和在北美的欧洲人,这就使得欧洲人、黑人、印第安人等文化相互融合,形成多元文化特征,所以③选D项;根据所学拿破仑通过对欧洲的战争客观上把法国大革命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传到了拿破仑帝国的所有区域,是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所以④选 C项。(3)根据材料“欧洲社会在其古老的基础上动摇了”再结合拿破仑战争的影响可知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觉醒,B项正确;根据材料“它改善了大陆的工业”可知推动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C项正确。(4)根据所学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之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项正确。(5)影响:拿破仑战争在在18世界初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他的军事政策也给欧洲带来了巨大变化可知影响是战争被认为是社会的一种改变,可以造成新的政治体系的建立;北美独立战争是北美摆脱了英国的殖民地,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可知影响是;战争的发生可能会改变国家的统治权力,引发新的社会变革,促使人民向前发展;当然战争对人类文化也有很多的消极影响如战争也能破坏人类和平,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摧毁许多历史文化遗产,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的损失。故答案为:(1)亚历山大远征;拿破仑;世界反法西斯联盟。(2)①A;②E;③D;④C。(3)B C(4)D(5)战争被认为是社会的一种改变,可以造成新的政治体系的建立;战争的发生可能会改变国家的统治权力,引发新的社会变革,促使人民向前发展;战争也能破坏人类和平,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摧毁许多历史文化遗产,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的损失。本题考查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第一问要结合美国独立战争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来解答。第三问要结合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的特征来解答。第四问要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的特征来解答;第五问要结合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来解答本题考查古代中外文化交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答案】【小题1】起因:材料一认为是清朝官员家人贪污受贿,刁难外国商人。材料二认为是英国商人违反和突破清朝规定,希望让宁波开港,企图在宁波继续贸易。【小题2】意见:材料一对李永标革职查办,查封资产。材料二处理与外商沟通的民众,处理洪仁辉,建议约束外商行为。【小题3】原因:两位官员处理事件的能力、风格不同;两位官员对案件产生的影响考量不同;两位官员对案件的性质认知不同,后者考虑的是维护天朝上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和国家治理,迎合乾隆皇帝对中外关系和形势认识的变化。【小题4】回应:认可。理由:从时代背景的角度来分析,如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从传统体制的角度分析,保持传统朝贡体制,迎合皇帝对于事件的处理和研判意见;从处理事件的方式角度分析,奏折本身对于事件分析逻辑层次深刻、方向明确。【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对外贸易和经济政策。第一小问主要结合相关奏折内容进行分析;第主要结合奏折的相关内容并结合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第二小问也可以结合奏折内容得出结论;第三小问,主要结合二人的个人因素和相关经济政策进行分析。第四小问:结合奏折内容、时代背景、经济政策等因素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对外贸易和闭关锁国政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难度适中。4.【答案】【小题1】D【小题2】【小题3】【小题4】【解析】(1)根据材料“公元前221年作为时代的界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项正确;中华文化起源于夏商周之前,排除A项;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国家形态就已经逐渐形成,排除B项;儒学成为主流意识是在汉武帝之后,排除C项。故选D项。(2)根据材料“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数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可分析出边防重心发生转移;根据材料“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可分析出西方的强势冲击;(国内、国际各一点)(3)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实施计划经济;结合工业化可分析出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开展一化三改造;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分析材料内容,结合史实,结合洋务运动、一五计划可得出“世变”与“备变”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内容与特征;其次,结合洋务运动中海防建设以及新中国的工业化的相关史实,辩证地看待“世变”与“备变”,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故答案为:(1)D(2)边防重心发生转移;西方的强势冲击。(3)实施计划经济;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一化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4)示例:“世变”与“备变”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内容与特征。面对时代之变、世界之变、历史之变,需要结合历史与现实,积极应对“备变”。周秦之际体现了适应历史发展趋势的顺势而为,主动备变;近代以来的“世变”是被动生成。“备变”体现了进阶性与世界性。“备变”不仅是应对当前问题,更需要有一定“前瞻性”,当今世界中国的“备变”不仅要造福中国人民,更要推动世界的共同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国家统一以及儒家思想的发展、近代和现代中国的工业化。第一问要结合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洋务运动的影响来解答;第三问要结合一五计划的特征来解答;第四问要结合近代和现代中国的工业化的影响来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国家统一以及儒家思想的发展、近代和现代中国的工业化,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